精選 國際新聞喵一下

「賀!帥氣貓科動物回歸」伊比利亞猞猁復育成功,脫離瀕危危機

你知道猞猁(lynx)這兩字怎麼唸嗎?半個世紀以前,因人類過度開發、偷獵與交通事故,猞猁被列為瀕危動物。但在上週四,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傳來捷報,棲息於西班牙葡萄牙地區的伊比利亞猞猁(Iberian lynx),數量從2002年的94隻,增至2023年的2021隻,正式從「瀕危」(Endangered)提升至「易危」(vulnerable)。

文章插圖

猞猁念做ㄕㄜˋㄌㄧˋ

猞猁,別名又稱林㹭 ( ㄧˋ ),依分布地區不同細分為美國猞猁(Lynx Rufus)、伊比利亞猞猁(Iberian lynx)、加拿大猞猁(Canada Lynx)、歐洲猞猁(European Lynx)。

猞猁的主要特徵包括短尾、耳尖上的黑色毛髮,以及臉上的長鬍鬚,雖看起來相似,但其毛色與部分特徵仍因棲息地氣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雖然各地區的猞猁都因被人類獵殺、棲息地減少而日益減少,但其中又以伊比利亞猞猁的數量最為稀少。

曾經的惡魔與害獸

一百萬年前,伊比利亞猞猁就出現在地球上,牠們曾遍佈伊比利半島,是食物鏈頂端的頂級掠食者(apex predator)。但自1960年代後,約80%的猞猁因森林退化、失去棲息地而死亡。

雖然人類早在千年以前,便馴養貓咪成為寵物,但同為貓科的猞猁卻因如同獵豹的體型,甚至是因「邪惡」的長相而被視為害獸。

1953年,西班牙獨裁統治的佛朗哥時期,獨裁者法蘭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頒布《害蟲法》(Ley de Alimañas)超過50萬隻動物被視為害蟲、害獸。直至1970年代末,西班牙政府才撤銷該法。

然而,數千隻的伊比利亞猞猁早已被消滅,不只將該物種推向滅絕,伊比利亞猞猁的主要獵物——野兔,也因《害蟲法》以及人類傳入的「病毒」大量死亡。

文章插圖

沒有兔子可以吃

過去,因野兔會破壞農作物、啃食草地、破壞植物幼芽,被農夫視為害獸,1950年後,人類為了控制兔子的數量,決定以毒攻兔,對兔子施放黏液瘤病毒(Myxomatosis),當時造成大批的野兔死亡。1980年後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從中國蔓延至歐洲,同樣使得感染後的野兔暴斃身亡。

根據西班牙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報告,西班牙境內兔子數量下降了35%;葡萄牙的兔子數量,則是在10年內減少90%。

由於伊比利亞猞猁的適應力低,加上牠們75%的食物攝取量為野兔,因此當地野兔的減少也成為伊比利亞猞猁數量下降的主因。2002年,西班牙只剩下94隻伊比利亞猞猁,葡萄牙則是幾乎絕跡。葡萄牙保育組織SOS Lynx表示,

「如果伊比利亞猞猁絕種,將會是自劍齒虎消失之後1.2萬年後,第一個滅絕的貓科族群。」

猞猁回來了!

為了復育伊比利亞猞猁,動保團體做了非常多的努力與嘗試。從提升野兔族群數量、建立動物跨越橋、人工復育等方式,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也與當地社區合作,提高對伊比利亞猞猁在生態系統中重要性的意識,不僅有助於減少由於偷獵與路殺的死亡,如有猞猁殺死了農民的牲畜,他們也都能得到補償。

在歷經數十年的努力下,猞猁的數量終於看見一絲希望。

文章插圖

2001年,伊比利亞半島上僅有62隻成年伊比利亞猞猁;20年後,西班牙和葡萄牙南部的自然保護區的猞猁數量,已成功提升至648隻。自 2010 年以來,已有超過400隻伊比利亞猞猁被重新引入葡萄牙和西班牙,現在牠們的活動範圍從2005年的449平方公里,來到了3320平方公里。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部門負責人希爾頓泰勒(Hilton-Taylor )表示,雖然伊比利亞猞猁的數量已從原本的「瀕危」提升至「易危」,但我們仍不可以掉以輕心,

「氣候變遷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因素,因為不知道它會帶來什麼影響——我們已經看到地中海地區的火災增加。雖然伊比利亞猞猁的數量增加,但要使此物種恢復到原本的狀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