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圖書館】古老的木乃伊怎麼能保存至今?考古學家揭開極端環境中的死亡秘密

——本文為地球圖輯隊 X 臺灣商務印書館合作——

你怎麼知道你挖的東西有多老?那些古老的東西為什麼還能留到今天沒有灰飛煙滅?神秘的圖坦卡門是如何發掘出來的?考古學家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每個人對於考古,可能都有著各式各樣的想像和滿肚子疑惑;而考古學家,彷彿是千千萬萬個時空的守門員,為我們尋覓、挖掘、打開通往過去世界的神秘大門。

擁有30多年發掘經驗的考古學家埃里克.克萊恩(Eric H. Cline),帶著讀著穿梭世界上各大知名遺址,追溯了考古學從業餘愛好者到當今尖端科學的歷史;他也帶著我們降臨考古學上的重要現場,包括人類最古老祖先出土的洞穴,初次被發現的特洛伊古城,以及探險家就著微弱燭光,第一次凝視圖坦卡門墳墓的瞬間。

「三顆石頭就是一堵牆」出自考古學的打趣格言:「一顆石頭只是一顆石頭,兩顆石頭卻成一個遺跡,三顆石頭成為一道牆壁,四顆石頭成為一棟建築,五顆石頭成為一座宮殿。」克萊恩以輕鬆的口吻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回應大家對考古的滿腹好奇,讓讀者即使足不出戶,也能深入世界上最遙遠、最乾燥、最寒冷的角落,一窺過去幾十年來,整個考古學界、甚至是全人類的重大發現。

本文摘自艾瑞克.克萊恩著作《三顆石頭就是一堵牆:從圖坦卡門到納斯卡線,考古學的故事》,以下為本書摘要。


文章插圖

那些古老的東西怎麼保存至今?

那麼古老的東西怎麼能留存至今?它們怎麼還沒粉碎成塵土?答案是有許多古代物品確實已化為塵土,否則就是遭到破壞。過去存在的物品中只有少少的比例留存至今。

如石頭和金屬等非有機物質經常得以留存,不過在地底的銀會轉變成紫色,銅會轉變成綠色等等,只有黃金會保持完全相同的顏色。其他有機或易腐壞材質製成的物件則沒有那麼耐久,在多數的考古遺址找到紡織品或皮革拖鞋等物品都是相當罕見的情形。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有時這樣的物品和人類遺體仍會留存,通常是在溼度和溫度都十分極端的環境條件下——換句話說,要在非常乾燥、非常寒冷、非常潮溼或沒有氧氣的地方。我們可以馬上來討論以上這些環境的幾個十分有趣的例子。

乾燥沙漠中的中國木乃伊

舉例來說,易腐壞的物品可以在埃及圖坦卡門陵墓極度乾燥的條件下倖存,在那裡尋獲的木頭家具、箱子和戰車全都保持完好無缺。埋葬在金字塔裡的木船也都基於同樣的原因留存下來,許多古埃及的木乃伊棺材和莎草紙碎片亦然。

其他在沙漠的乾旱環境保存下來的木乃伊則是來自更遙遠的中國,其中有幾具遺體的歷史長達4000年。首次向世界宣告它們的存在的人是賓州大學的中國研究教授維克多.梅爾(Victor Mair)。他在烏魯木齊市的一座博物館看見它們;烏魯木齊的所在區域位於中國的偏遠地區、西藏的北方,名為塔里木盆地。他著手研究它們,同時加州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的伊麗莎白.鮑伯爾(Elizabeth Barber)教授也在進行考察。梅爾和鮑伯爾皆發表了關於這些木乃伊的著作,它們保存得極為完好,多虧它們葬身的沙漠環境極端乾燥。

文章插圖

部分木乃伊的奇特之處在於,即使是在中國尋獲,它們卻有著高加索人或歐洲人的長相特徵,如棕髮和長鼻。此外,它們有神似方格布的紡織品和布料陪葬。其基因顯示它們生前可能帶有西方血統,與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流域、甚至可能還有歐洲相關聯。

這些木乃伊的研究仍在進行中,不過或許我們不該對這些初期的發現感到特別驚訝。從公元前二世紀起連接東方的中國和西方的地中海的絲路已知途經塔里木盆地,而事實上有些木乃伊曾在2010年被帶到美國,作為以古代絲路為主題的巡迴展覽的一部分。

阿爾卑斯山上的冰人奧茨

恰好相反的情況,1991年在阿爾卑斯山尋獲的冰人奧茨(Ötzi the Iceman)遺體、1993年發現的西伯利亞公主,以及1995年在祕魯找到的冰封少女胡安妮塔(Juanita the Ice Maiden),全都是保存在極端寒冷的環境條件。

尤其奧茨,自從登山客在奧地利和義大利邊界的阿爾卑斯山意外發現他後,一直是許多分析和討論的主題。他掀起的熱潮席捲全世界,尤其是在他被尋獲的區域,在那裡可以買到奧茨葡萄酒、奧茨巧克力(想像復活節彩蛋兔,但是是奧茨的形狀),以及可能是所有商品中最切題的奧茨冰淇淋。

起初,奧茨被誤認為是一起謀殺的受害者,於是請來了警察調查。不過,這是最名副其實的冷案,因為奧茨不僅僅遭到冰封,結果證實他已經躺在那裡超過5000年。事實上,現在的研究指出奧茨似乎約在公元前3200年死亡,比埃及金字塔的興建早了超過600年。

文章插圖

奧茨的遺體擠在一些岩石構成的一個窟窿之中。一條冰川沿著斜坡往下蔓延,橫掃岩石和他的軀體,於是他就被保存在好幾英尺的冰雪之下長達數千年。1991年,一波源自遙遠北非的沙塵暴將砂土揚起至大氣中,最終飄落在奧茨身上的冰塊。那些砂土吸收陽光的熱,因而融化了冰川,暴露出奧茨的頭部、雙肩和上身。

警方發現這是一具古老的遺體,劈砍冰塊要將奧茨鑿出,因而破壞了他的軀體和原先散落在他身旁的私人物品。科學家們一意識到這並非一名任性妄為的登山客而是更古老的人類,1992年便展開了科學考古發掘。挖掘工作尋回了額外的遺物,包括他的熊皮帽。自那時起,針對奧茨和他的所有物進行了許多詳盡的研究,包含完整檢驗他的DNA。

文章插圖

歐洲最古老的謀殺案

如後來證實,奧茨確實是因謀殺身亡,正如同被請到現場的警察第一時間所想,只不過事件是發生在數千年前。研究人員花了十年才確證謀殺,最後發現證據其實相當顯而易見。雖然以前從未發覺,但有位機敏的放射學家在2001年檢視奧茨過去拍攝的X光片和電腦斷層掃描影像時,看見了一個異質的物品嵌入他的背裡,就位在左肩下方。結果那是一枚箭頭,下方有一道長達數英寸、相應的侵入性傷口,這代表射殺奧茨的人是站在他的低處往上射擊。

接著他們鑑別出那枚箭頭割斷了一條動脈,表示奧茨可能是流血致死的。這也表示他是從背後遭到射擊,較可能是謀殺而非意外。此外,他的手上也有一道防守造成的割傷,同樣指出曾發生某種搏鬥,而他遭致命的射擊時可能正在逃離那場打鬥。

文章插圖

冰人奧茨的生、老、病與死

在關於奧茨的發現中,科學家還鑑定出他有著褐色頭髮、深陷的褐色雙眼、鬍鬚和凹陷的臉頰。他在40至50歲之間過世時,身高可能大約5英尺2英寸(約157.5公分),體重約110磅(約49.9公斤)。鍶同位素可以用來判別某人在童年時期居住的地區,而他牙齒琺瑯質內的鍶同位素指出他大概一生都居住在他身亡之處的方圓60公里內,最可能的地點是一個義大利的鄰近村莊。

奧茨的雙肺皆已轉黑,可能是由於吸入了洞穴內或戶外營火的煙霧。他深受蛀牙之苦,死前的幾個月內曾數次染病。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得以分析他腸管中的內容物,而其中含有花粉,這指出他可能是在春末或夏初身亡的。他的最後一餐吃了紅鹿肉、一粒小麥(einkorn)製成的麵包和一些李子。除此之外,他的倒數第二餐則包括羱羊(ibex)肉、穀類和各式其他的植物。

【延伸閱讀】最後一餐吃什麼?全歐最古老木乃伊「冰人奧茨」揭密

2016年,持續研究奧茨胃部內容物的科學家也宣告他們解析出已知最古老病原體的基因組,一種名為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的細菌,會導致潰瘍。這些細菌可能可以提供人類遷徙模式的線索,因為在他胃裡的是一種亞洲的菌株,而不是我們今天在歐洲人身上較常見的亞非雜交菌株。

這項發現暗示了另外將非洲菌株帶到歐洲的遷徙,在奧茨的年代尚未發生。從調查在英格蘭一座停車場地底發現的理查三世國王(King Richard III)遺體,到檢驗圖坦卡門法老的木乃伊,有越來越多這樣的基因研究正在進行。在未來,這些研究對考古學的重要性可能會大大提升。

文章插圖

奧茨還有61個刺青,是透過將木炭摩擦到割開的皮膚傷口中來完成的。這些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刺青,但大多都是線條和交叉記號,而非設計或圖像。有一則相關的冷知識十分有趣但原因不明,那就是據傳演員布萊德.彼特現在在他的左前臂上刺了奧茨的刺青――好萊塢和考古學碰出火花?就我個人意見,我認為如果是阿基里斯的刺青比較有道理,因為會和他在2004年主演的電影《特洛伊:木馬屠城》(Troy)有關(彼特呀,你可不是演出名叫《奧茨》的電影)。

【延伸閱讀】最古老的刺青怎麼來?新研究揭開5300年前冰人奧茲61個紋身的秘密

西伯利亞的冰封少女

奧茨並非唯一一位在冰上被尋獲的古代人類。1993年,在接近中國邊界的西伯利亞南部的烏科克高原(Ukok Plateau)上,找到了一具木乃伊化的遺體,名為西伯利亞公主或冰封少女。

她生活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五世紀,死亡年齡約在25歲,可能是死於乳癌。她一共有六匹馬陪葬,全都裝有馬鞍和轡頭,或許是用來陪伴她前往來世的。這項詮釋可能相當言之有理,因為這位公主被認為隸屬於巴澤雷克(Pazyryk)民族——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歷史學家曾描述過這個游牧族群而他們一生中多數時間都是在馬背上生活。

文章插圖

冰封少女最著名的是她大量的刺青,令奧茨相形失色,儘管他的刺青老了近3000年。她的刺青主要分布在她的左肩和左臂上,其中有隻神話動物貌似一隻頭部為獅鷲的鹿,每支鹿角的末端也都有獅鷲頭。其他埋葬在四周的遺體有一些被鑑別為戰士的男人,部分在數十年前已經挖出,身上也有類似的刺青;其中一位在雙臂、背部和下腿都刺有這個刺青。

印加少女胡安妮塔

兩年後的1995年,人類學家喬漢.萊茵哈德(Johan Reinhard)在祕魯的安帕托峰(Mount Ampato)上,尋獲一具12至14歲印加少女的木乃伊。她偶爾也會被稱為冰封少女,但因為會和西伯利亞的木乃伊產生混淆,她較常直接被喚作胡安妮塔。

萊茵哈德在近山頂處找到她,海拔超過6000公尺(約19,685英尺),而她已葬身此處超過500年。他登山是為了要拍攝附近的一座火山爆發,他設想可以從那裡拍到好照片。那裡看似不太可能是印加獻祭的地點,但她就這麼出現在那裡,因為火山灰飄落而融化了一些保存她的冰塊,使她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在他的著作《冰封少女》(The Ice Maiden)中,萊茵哈德描述將她裝進後背包背下山的過程,因為她只有80磅(約36.3公斤)重。

文章插圖

她不是唯一一具這樣的印加木乃伊,還有其他的木乃伊亦遭發掘,包括萊茵哈德事後帶了一支完整的團隊回到安帕托峰上進行系統化探勘,又在低於頂峰1000尺(約304.8公尺)處找到另外兩具,分別是一名男孩和女孩。美國公共電視播送的一個電視節目估計,還有數百名這樣的印加孩童被封存在安地斯山脈頂峰,現已成為冰凍墳墓,因為在那些山頂尋獲了超過115處的印加神聖儀式遺址。今天研究該地區的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仍投入大量時間,調查這些孩童的身分和他們被留在山頂直至斷氣身亡的原因。

【延伸閱讀】「記住她的生活,也紀念她的死亡」科學家重現500年前木乃伊少女的面孔

沉入沼澤的林道男子

至於發掘被保存在積水環境的物品和遺體的例子,則有曾在伊拉克尼姆魯德遺址找到的一小塊木頭刻寫板,它沉沒在井裡,可追溯至公元前八世紀。如前所述,在烏魯布倫沉船也曾找到另外兩塊刻寫板,它們被保存在地中海海平面下方140至170英尺處,超過3000年。而在丹麥和英國等地尋獲的所謂酸沼屍體(bog bodies),則是有機物質留存在浸水環境最著名的例子之一。

這些酸沼屍體的保存極為良好,甚至能看見每一根鬍鬚和受害者脖子纏繞的多股繩索。在英國和歐洲曾是沼澤區的各個地點,已經找到數百具這樣的遺體,這些地帶稱之為酸沼或泥沼。酸沼中含有泥炭,也就是死亡和腐爛植物物質(通常是苔癬)的堆積沉澱。泥炭可以當作燃料或是村舍屋頂的隔熱材料。挖掘這些酸沼的工人偶爾會尋獲人類遺存,因為沼澤中的酸性環境和缺氧狀態,屍體的軟組織幾乎完全保存了下來,但骨頭本身早已不復存在。

文章插圖

1984年,在英格蘭西北部的林道沼地(Lindow Moss)曾出土一具這樣的屍體,名為林道男子(Lindow Man)。驗屍結果顯示他死亡時的年齡約25歲。他的頭部被重物重擊兩次,接著又被一條細繩勒住,也折斷了他的脖子,最後還額外被割開了咽喉。我們並不清楚他是遭到謀殺,抑或是儀式性的獻祭。這絕對是我們會認定為冷案的例子,因為他在2000年前的公元一世紀或二世紀早期便已遭殺害。

由於好幾世紀來他安躺的環境條件,他的皮膚和毛髮(包括他的髭鬍)保存得十分良好。他的指甲也完好留存,我們可以看得出它們曾被修剪過。他部分的內臟也存留了下來;裡面含有可能是他最後一餐的一部分,包括一塊由小麥和大麥製成、未經發酵的麵包,曾經在火上烹煮過。

丹麥酸沼中的圖倫男子

1950年,兩名工人在丹麥距離西爾克堡(Silkeborg)不遠處的酸沼挖鑿泥炭時,找到了一具保存狀況類似的遺體。

文章插圖

他被稱作圖倫男子(Tollund Man),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紀,所以他的歷史大約比林道男子長500年。就他的情況而言,仍在他頭上的皮革帽子、纏在腰間的腰帶、臉上的短鬚以及繞脖的繩索,我們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那兩名找到他的工人以為他是謀殺事件的受害者,而他確實也可能是遭到殺害的,但他的身亡同樣發生在近2500年前,無法釐清他死亡的原因。他的死亡年齡可能約40歲。因為他的腸胃都留存了下來,因此受邀來檢驗這具屍體的考古學家能夠進行分析,並鑑別出他的最後一餐是某種糊粥。


文章插圖

本文摘自艾瑞克.克萊恩著作《三顆石頭就是一堵牆:從圖坦卡門到納斯卡線,考古學的故事》,繁體中文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

博客來(透過這則連結購書,DQ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誠品書店

金石堂

我也想看《三顆石頭就是一堵牆:從圖坦卡門到納斯卡線,考古學的故事》!

  • 活動期間:2025/5/5(一)起至 5/11(日)晚上12點截止

  • 抽獎公告:預計 5/12(一)16:00開獎

  • 送出名額:1名(限寄送台澎金馬)

  • 活動方式:

  1. 滿額贊助DQ,成為DQ VIP(月定期贊助100元或年度贊助1200元)⁣:贊助網址由此去

  2. 贊助後,加入DQ全新LINE官方帳號✨DQ PLUS✨,就有機會獲得《三顆石頭就是一堵牆》!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加入方法詳情👉https://g.yam.com/v6670

🌎什麼是地球圖書館?

地球圖書館」是由DQ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