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一碗湯,是文化驕傲!」立陶宛人為這碗粉紅湯差點跟鄰國翻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游堯茹 (中央社維爾紐斯特約記者) 

美食評比網站TasteAtlas在2024年將立陶宛的粉紅湯(Šaltibarščiai)評為「全球最好喝的冷湯」第一名,連國際上廣為人知的西班牙番茄冷湯(Gazpacho)也只能居其之後,成為「湯下敗將」。

文章插圖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的「來訪必吃國菜」,「粉紅湯」(Šaltibarščiai)就是立陶宛最具特色的一道傳統冷湯料理。不過稱它美味還不夠,立陶宛甚至為了它打造一個慶典「粉紅湯節」,讓這道湯品從味蕾延伸成為文化的象徵。

傳統料理夏季代表 粉紅湯節另類嘉年華

初次見到這碗湯的人,或許會對那如糖果般夢幻又帶點「化學感」的亮粉色心生猶豫,懷疑是否真能入口。這道看似奇幻的粉紅湯,其實是一道由當季蔬菜製成、天然健康的料理。讓湯色鮮豔奪目的關鍵,就是甜菜根。

雖然每個立陶宛家庭都有各自的粉紅湯食譜,食材比例略有不同,但基本做法大致一致。這道冷湯以一款發酵乳Kefir(立陶宛語為Kefyras)為基底,搭配刨成細絲的醃甜菜根、小黃瓜、青蔥、水煮蛋,並以鹽簡單調味,最後撒上香氣獨特的蒔蘿,攪拌均勻,稍靜置後,一碗清爽開胃、視覺與味覺兼具的粉紅冷湯便可上桌。

甜菜根在東歐是一種普遍且重要的根莖類作物。在冷藏技術尚未普及的年代,發酵乳與根菜的結合不僅有助於保存,還能製成酸香開胃的湯品。這樣的飲食智慧代代相傳,讓粉紅湯成為立陶宛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料理之一。對立陶宛人來說,當餐桌上出現粉紅湯,就意味著夏天正式來臨。

美食評比網站TasteAtlas在2024年將立陶宛的粉紅湯評為「全球最好喝的冷湯」第一名,連國際上廣為人知的西班牙番茄冷湯(Gazpacho)也只能居其之後,成為「湯下敗將」。

每年春夏交接之際,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會舉辦盛大的「粉紅湯節」。今年規模較往年更盛大,民眾身著粉紅元素的服飾,參加街頭遊行、趣味競賽、粉紅裝扮比賽,品嘗甜菜根冰淇淋、粉紅雞尾酒與甜甜圈等各種以甜菜根為靈感的期間限定美食。活動吸引土耳其瑞典波蘭拉脫維亞等國遊客專程前來粉紅狂歡。

根據維爾紐斯的觀光推廣單位Go Vilnius統計,今年粉紅湯節吸引超過9萬人參與,其中18%以上為外國遊客,讓這個慶典逐漸上升為國際性年度盛事。

為了湯的主權而戰 拉脫維亞險些兄弟反目

不只立陶宛,鄰近的拉脫維亞、白俄羅斯波蘭也都有類似的粉紅冷湯版本。為了爭奪誰才是這道料理的「正宗起源地」,立陶宛甚至與平時友好的拉脫維亞差點「鬧翻」。

去年的粉紅湯節前夕,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的官方觀光機構LIVE RIGA在社群平台發布一支饒舌影片說「粉紅湯起源於拉脫維亞」。維爾紐斯不甘示弱,24小時內推出回擊影片,直言拉脫維亞根本不懂怎麼做粉紅湯。影片中一句歌詞「如果你把我們切開,我們流的會是粉紅色的血」強烈宣示主權,讓看熱鬧的網友戲稱這是一場「粉紅湯的戰爭」。

所幸,這場戰爭沒有輸家,反而讓更多國家的人認識粉紅湯。有人說,如果國際爭端都能透過饒舌對尬來解決,世界該會多麼和平。而兩國觀光單位的幽默與創意,也吸引了大量新粉絲追蹤,無疑是一場雙贏的城市行銷。

立陶宛人出征紐約時報  粉紅湯背後的文化認同

另一個因為粉紅湯踩到立陶宛紅線的是《紐約時報》。去年9月,紐時刊登一篇甜菜根冷湯食譜,卻介紹為「波蘭冷湯」,引發立陶宛社群軒然大波。事實上,文中所提的波蘭語名稱chłodnik litewski原意即為「立陶宛冷湯」,波蘭人也承認這是來自立陶宛的料理。

文章插圖

由於兩國歷史背景錯綜複雜,這樣的「誤植」對立陶宛而言無異於捋虎鬚,就像對台灣人說珍珠奶茶是中國發明的一樣,挑動的是文化主權的敏感神經。立陶宛民眾紛紛發文抗議、投書媒體,寄信給紐時總編輯;Go Vilnius也發起連署要求正名;連美國駐立陶宛大使館都出面聲援,在臉書發文呼籲紐時更正粉紅湯的發源地。

儘管紐時未發表道歉聲明,這場風波再次凸顯了粉紅湯在立陶宛人心中的重要地位――這不僅是一碗湯,更是一種文化認同的凝聚。

對於習慣夏天也吃熱騰騰火鍋的台灣人而言,粉紅湯冰涼、微酸微甜的滋味或許頗具挑戰性,但若有機會造訪立陶宛,千萬別錯過這道不僅是當地經典,更是立陶宛文化驕傲的粉紅湯。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