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活到150歲?」習近平、普丁對話影片遭撤 中國央視嚴控全球資訊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近日,一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走紅毯時,暢聊談論「人類能活到150歲」的影片,在國際媒體廣泛流傳後卻突然被撤下。影片最初由中國央視(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CCTV)授權,但近日央視突然撤回法律許可,並要求刪除,路透社(Reuters)緊急下架該影片,並向全球客戶發出「刪除令」。本次事件凸顯了中國對影像素材流通的嚴格管控,也引發外界對中國新聞自由與資訊控制的關注。

上週五(9/6),路透社宣布撤下了一段長約四分鐘的影片,這段影片拍攝於北京天安門廣場,紀念二戰結束80週年的閱兵典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並肩走在紅毯上時,透過翻譯展開一場「長壽對話」,畫面被央視的直播麥克風完整收錄。影片經路透社剪輯成四分鐘版本,並分發至全球超過1,000家媒體,迅速在國際間流傳。然而就在輿論持續延燒之際,中國央視隨後以「超出使用範圍」和「編輯處理導致失真」為由,透過律師要求路透社刪除影片。

那這段備受爭議的內容,在談論什麼呢?

在這段國際流傳的影片中,兩位年逾七旬的領導人邊走邊聊,不談戰略,而是討論如何「活得更久」。根據翻譯,習近平先提到:「以前70歲很少見,現在說70歲還是小孩。」普丁隨後由翻譯回應:「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人類器官可以不斷替換,人可以越活越年輕,甚至達到永生。」習近平則透過翻譯補充道,預測在本世紀末,人類壽命有機會延長至150歲。身旁年輕30歲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也在一旁帶笑聆聽。

普丁之後還在記者會上對俄媒塔斯社(TASS)重申這個想法:「現代醫療技術,甚至涉及器官替換的外科方法,讓人類有希望活得更長久。雖然不同國家平均壽命不同,但人類壽命將會大幅提升。」

權力與長生不死的帝王夢 普丁的健康焦慮

其實,普丁對延壽的話題並非只是個人興趣。俄國媒體與研究者指出,普丁長年隨行龐大的醫療團隊,不僅包含專科醫師,也涉及替代醫學,目標不只是保持健康,而是追求「延長生命」,他甚至把這份執念推向國家層級,投入國家資源支持相關研究——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其科學上的盟友科瓦爾丘克(Mikhail Kovalchuk)獲得巨額國家資金設立研究所,專注於器官再製與再生醫學;而普丁的長女沃龍佐娃(Maria Vorontsova)也領取政府補助,主持與基因研究相關的延壽計畫。

文章插圖

2024年,俄羅斯作家伊萬.費力波夫 (Ivan Filippov)出版諷刺小說《老鼠》(Miysh),故事描繪一隻實驗鼠逃離延壽實驗室,象徵普丁追求不死的痴迷終將帶來災難。對許多俄國知識分子來說,普丁的追求不只是個人健康,而是與「長期統治」深度捆綁。俄羅斯記者魯賓(Mikhail Rubin)形容,普丁「將希望寄託在現代醫學的進步上,夢想能再執政更多年」。

歷史上,追求長生的案例比比皆是,不少統治者都曾追尋「長生不老」。中國秦始皇曾派人尋找仙藥,卻因服用含汞丹藥早逝;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傳說中也曾尋覓「生命之泉」。近代則有義大利前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靠整形與輸血療程延續形象,哈薩克前總統納札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更下令設立研究所,專門研究基因與延壽醫學。但事實是,再多干預也無法逆轉自然規律­­——貝魯斯柯尼最終在86歲因肺部感染過世,而納札爾巴耶夫則在政治動盪中被邊緣化。這些例子都凸顯,即便權力無邊,仍難以逆轉自然的規律。

央視撤回授權、新聞自由的維護 路透社的兩難 

央視法律主管何丹寧(HE Danning)在信函中指控路透的「編輯方式明顯歪曲事實與內容」,但並未具體說明「失真、誤解」內容細節,僅強調已撤回對該素材的授權。

對於央視的強硬要求,路透社則回應稱,儘管影片「準確無誤」,且堅持其對新聞的「公正與中立」未受影響,並堅稱發佈前已經過審慎檢查。但由於央視撤回法律授權,路透已「不再持有合法使用權」,因此不得不將影片撤下。

根據路透社報導,這並不是第一次中國媒體在國際素材使用上展現高壓管理。過去,外媒在使用中國官媒影像時,也曾因「片段剪輯」或「標題用字」而遭到警告或撤回授權。對比國際新聞強調「公共利益」與「合理使用」的原則,中國媒體更傾向於將影像視為需嚴格控管的版權財產,甚至附帶政治審查的層面。

文章插圖

真正長壽的不是人,而是資訊審查

對外界而言,這起事件揭示了三個層面:領袖對「延長生命」的痴迷、新聞機構對「合法授權」的風險,以及中國在全球資訊流通中的「隱形審查」能力。事實上,這段談話之所以引發關注,不只是因為普丁與習近平談論永生,而是它如何在政治、健康與資訊管控之間,勾勒出威權領袖最深層的焦慮。

這場爭議最終以影片下架收場,但其意義遠超於版權、授權爭議。央視作為中國官方唯一影像來源,對外媒而言既是資訊來源,也是風險。央視作為官方媒體,長期掌握外媒在中國取得官方影像的唯一管道,這也意味著一旦官方撤回授權,國際媒體幾乎只能被迫下架。當北京選擇收回授權,即便影片已被廣泛分享,國際媒體仍被迫撤下,顯示中國對資訊流通擁有極強的掌控力。

文章插圖

幻象帝國:天朝中國的自我神話與天下敘事》一書中提及「習近平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打造一出一套近乎狂熱的人格崇拜,其規模勘比當年毛澤東的個人神話。『習近平思想』被奉為全民信條,不只納入大學、中學甚至小學課程,甚至年僅五歲的孩子都被要求背誦這套『敬愛的領袖』語錄。在這種全方位的意識形態灌輸下,多數中國人被隔絕於自由資訊之外,外國媒體幾乎全部遭禁,官方的宣傳逐漸被視為唯一真理。」

央視作為官方媒體,長期掌握外媒在中國取得官方影像的唯一管道,這也意味著一旦官方撤回授權,國際媒體幾乎只能被迫下架。當北京選擇收回授權,即便影片已被廣泛分享,國際媒體仍被迫撤下,顯示中國對資訊的掌控力已不僅止於對國內,更企圖控管全球的中國相關資訊。

對於國際新聞與外界而言,這樣的機制不僅影響新聞自由,也讓本來已公開的影像,因政治或形象顧慮被重新「消失」。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