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AI不只理解世界,更要建造世界」貝佐斯的野望 「普羅米修斯」是一間什麼樣的公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文/ Chris 

睽違多年,貝佐斯再次親自披掛上陣,與科學家企業家維克.巴賈吉共同執掌神秘新創公司「普羅米修斯計畫」(Project Prometheus),並投入高達62億美元的資金。這家公司的目標並非打造另一個聊天機器人,而是要將人工智慧帶進真實世界的製造與工程領域——從電腦、汽車到航太產業,試圖建立能從實驗與物理數據中學習的下一代人工智慧系統。

最新消息顯示,「普羅米修斯計畫」已悄悄收購代理式運算新創General Agents。「普羅米修斯計畫」不僅擁有雄厚資金與科研背景,更取得可即時接管電腦、跨軟體直接執行流程的AI——「即時電腦操控領航員」(a real-time computer pilot)技術基礎,為加速電腦、汽車,甚至太空船生產、製造流程的願景奠定基礎。

至此,神秘的「普羅米修斯計畫」輪廓與願景正逐漸清晰,顛覆產業的新一波A.I.浪潮即將到來。

文章插圖

當矽谷還在為對LLM的性能錙銖必較時,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似乎已經將目光移向了下一座聖杯。根據外媒報導,貝佐斯旗下一間叫做「普羅米修斯計畫」(Project Prometheus)的神祕公司最近因一筆收購案意外曝光!外界也得以一窺貝佐斯眼中跟OpenAI或Google對AI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

這起收購案的另一個主角是新創公司General Agents,從名字就可以察覺到,這是一間直攻目前AI最熱門議題「代理運算」(Agentic Computing)的公司。他們的核心產品「Ace」不同於市面上主流的生成式AI,他們的目標是打造出而是真正的「通用電腦駕駛員」,能夠像人類員工一樣,透過視覺辨識螢幕上的圖示,操作滑鼠游標,敲擊鍵盤,流暢地在不同的應用程式間切換。

Ace的技術核心是VLA(Video-Language-Action)模型,原本是為了讓機器人理解視覺、聽懂指令並做出行動而設計的。General Agents的想法就是想直接跳過現有的語言模型、視覺模型,直接把這種邏輯應用於虛擬環境,讓AI把電腦螢幕當成工廠,滑鼠點擊當成機器人的手臂,訓練出極具執行力的軟體代理人。

而這正是「普羅米修斯計畫」最急需的一塊拼圖。雖然「普羅米修斯計畫」在之前名不經傳,但報導指出,該公司早就取得了超過62億美元(約2,000億台幣的資金。它由貝佐斯本人以及曾任職於Google X的維克.巴賈吉(Vik Bajaj)共同擔任執行長;而且它不是另一家網路軟體公司,它想避開了競爭激烈的消費級聊天機器人C端市場,直接切入B端的重工業與製造業。

潛伏中的巨獸

隨著「普羅米修斯計畫」曝光,輪廓也逐漸清晰。這家公司從Google DeepMind、Meta與OpenAI挖角了近百位頂尖科學家。「普羅米修斯計畫」的最終目標其實非常清晰——實現實體經濟的AI自動化(Physical AI)。

過去二十年,包括亞馬遜在內的科技巨頭,大多都主要是在優化資訊流,但「普羅米修斯計畫」是想用AI來優化「物質流」(亞馬遜當然有,但沒那麼全面),貝佐斯希望AI能理解物理法則,進而參與物質世界的建設。

不做聊天機器人,要讓AI學會造火箭

在若要將AI引入航空航太、汽車製造或晶片設計等實體經濟領域,光靠會說話的AI是遠遠不夠的。在貝佐斯跟維克.巴賈吉眼裡,想用AI造火箭、造汽車,但製造這些硬體的前置作業,像是設計、模擬、測試,全部都是在複雜的專業軟體如 CAD、Matlab、Ansys 上完成的。

過去的AI無法真正地好好使用這些專業工具,但在收購General Agents後,「普羅米修斯計畫」開始讓AI有了一雙「數位的雙手」能實際打開工程軟體、執行複雜指令。

文章插圖

想當然的,「普羅米修斯計畫」的技術,極有可能優先應用於貝佐斯的航太公司 Blue Origin,或是幫亞馬遜設計出新的物流機器人,同時這套邏輯未來也很容易「逆回歸」,從操作電腦軟體回到操作實體機器人上,完美契合貝佐斯的製造業願景。

或許「普羅米修斯計畫」正試圖證明——AI不僅能理解這個世界,更有能力去建造這個世界。對於誓言要帶人類重返太空的貝佐斯而言,或許這才是他心中AI應有的模樣。

文章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