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薪水45K
24歲的賴同學(Nelson Lai)是個外語能力佳又有自信的社會新鮮人,依他的能力在台灣找工作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但他卻把第一份「真正的工作」機會給了對岸的中國。
賴同學即將在一家台資的自行車公司中負責國際行銷和業務的工作,他說:「我每個月可以賺到45K,還有免費的食物補助跟住宿,(中國公司那邊)給的薪水比我在台灣做的上一份工作高很多。」
但他也表示會吸引他過去的原因不全是薪水:「你看中國最近的變化相當大,我想現在正是過去對岸學習的好機會。」
台灣人水準好
目前,台灣停滯的薪水水準還有缺乏吸引力的經濟環境正讓越來越多年輕人把求職的眼光放到了中國。過去中國給台灣人的印象多是充滿敵意、封閉和退步,但近期中國方面正不斷展現出當地是個充滿機會的國度;有越來越多台灣人到中國的跨國企業工作,有的人教英文、有的去管理飯店、也有的進入工廠工作。台灣人擁有的中文能力、對公司的忠誠度、有水準的客戶服務和工作態度都引起許多企業主興趣。
儘管沒有確切的數據可以知道有多少台灣年輕人中國工作,但根據1111人力銀行在2010年所做的大學畢業生就職意願調查,當時結果顯示有73%的新鮮人願意到對岸工作。
2014年的大學畢業生中,更有52%的畢業生表示他們希望可以離開台灣到中國、香港或是澳門去工作。此外,現在也有越來越多台灣學生在中國當地求學,中國和美國一起成了台灣學子的熱門學習地點,不少台灣學生就希望在中國畢業後,可以繼續留在當地工作。
被壓制的台灣
這股到中國工作的熱潮,和3月發生的「太陽花學運」、反服貿示威、以及抗議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成了明顯對比。在國立中山大學擔任政治學教授的曾怡仁博士,他就談到:「大學畢業生的薪水跟15年前一樣沒變,台灣的經濟狀況不好,2、30歲世代的失業率居高不下。」
其實,台灣的年輕人並不是一直都想著要到對岸工作,許多人一想到兩岸間的政治情勢和中國宣稱未來會收回台灣就打了退堂鼓。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人,他們也討厭聯合國礙於中國的勢力而不敢承認台灣是國家的現實。
每到國際場合時,台灣都被禁止秀出國旗、或是不准使用正式稱呼例如中華民國、台灣等等,台灣的定位也讓他們無法參加重要的國際組織。所以,就算兩岸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還是有許多台灣人從沒去過中國,也表達沒有興趣過去觀光。
一份聯合新聞網的調查就顯示,只有44%的台灣人去過中國旅遊,但這項數據也漸漸攀升中;台灣雖然有不少年輕人到過世界各國,但往往沒去過對岸中國,因為他們以及他們的爸媽常覺得中國就是個汙穢、不安全、且不友善的國家。
台灣的民眾對中國的感想隱含著害怕,怕將來某天台灣就會被這巨大的鄰居給吞掉。一名參加示威活動的王同學,就說到:「我最怕的事情就是失去民主和自由,我怕要活在共產黨政府的統治下。」
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然而,近幾年來,因為中國的經濟成長表現越來越強,加上台灣總統馬英九加強兩岸交流的政策,台灣和中國原本緊繃的關係開始趨緩,兩者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現在,每周都有數百架的直航班機往來台灣和中國,到中國觀光也成了便捷的事情。
在台灣當地來看,台灣人碰上中國人是很容易的,因為每天有數千名陸客來台觀光, 每年也有3000名陸生可以來台求學。另外,陸配在台灣也漸漸常見,台灣人也開始會有中國親戚出現。電視上,你也會發現中國製作的節目出現在台灣。
雖說台灣人對中國的態度漸漸改變,但這無法動搖大部分台灣人將台灣視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想法,他們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賺中國錢也不放棄獨立
6月時,台灣出現一份調查,當中就顯示不到一半的台灣人覺得自己是中國人,這和過去相比降了許多。大部份的台灣人都認為台灣是獨立國家,這樣的想法在20、30歲左右的世代特別明顯,就算他們心中動過要去對岸工作和生活的念頭。
中山大學的曾怡仁教授就談到:「這是經濟方面的考量。我有許多學生曾積極參加學運,但他們也選擇到對岸去工作。不過他們回台灣的時候多在抱怨中國的貪腐。台灣人不會放棄獨立的願望,就算今天他們賺的是大陸錢。」
統一只是時間問題?
但曾怡仁教授和其他人也認為,只要中國的生活水準提高,社會更公平和清廉,台灣年輕人還是有可能會選擇搬到對岸去生活的,不只是現在這樣短期工作而已。這也會改變台灣人對中國的看法,還有影響他們對兩岸關係的認知。
如果前述的想法沒錯,那麼所謂兩岸統一是時間上的問題或許是真的。但曾教授也加註說:「現在就斷定台灣年輕人會改變對中國的想法還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