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學家:捍衛權益者的腦和其他人不一樣

新聞報導中,聲嘶力竭喊著捍衛權益、或是流淚哭喊不公不義的團體,最常在第一時間得到的評語多是一時衝動、或情緒化,但根據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其實對社會議題敏感的人們,他們的大腦是相當理性冷靜的。

文章插圖

根據芝加哥大學發表在《神經科學期刊》上的研究,對公平正義相當敏感的人,他們往往是比其他人更有邏輯思考力的,這與過去我們認為他們是一時衝動或情緒失控不同。

用情緒渲染號召大眾 

數十年來,社會科學家們一直聚焦在情緒對社運人士的影響性上;一份1996年的研究中,就針對1960年代的「自由乘車運動者」(Freedom Riders)進行研究,他們想找出爭取自由權的團體是怎麼運用歌曲和演講來表達他們的憤怒、悲傷還有挫折,同時也藉此來引起更多人共鳴一同加入活動。

同樣地,紐約大學的社會學者古德溫(Jeff Goodwin)在2001年的著作中,也描述到他訪問的動保人士曾講到他們是「經由對動物的情感一路發展到成為替動物發聲的動保人士」。

編註:根據《維基百科》,自由乘車運動是指美國在1960年代期間,一群民權活動者搭上巴士前往各州,看看當地是否真的已經落實「不得種族隔離和歧視」的措施。

文章插圖

檢察腦神經怎麼動

根據芝加哥的研究結果,對社會不公、道德淪喪事件──例如虐待或是種族歧視──特別有感的人,他們的思考途徑通常會先從大腦掌管邏輯和理性的區域開始;同樣地,當他們看到公平或是扶弱的事件時,大腦的處理方式也是一樣的狀況。

芝加哥大學的神經科學研究家們,他們運用可以觀察神經元活動的「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來研究受試者的反應,他們讓受試者觀看行為端正者或是行為不檢的人們的影像。例如,其中一支影片顯示路人給乞丐錢,另一支影片則是看到路人把乞丐的碗踢翻;結果是,那些說影片讓他們心裡情緒起伏的人,往往在大腦的組織、計畫還有邏輯思考區塊也出現大腦活動。

文章插圖

用邏輯對大眾更有效

這份由笛瑟堤教授(Jean Decety)帶領的研究,被認為相當具有貢獻姓,紐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佐斯特(John T. Jost)就評論:「笛瑟堤的研究貢獻相當重要,也有相當的發展潛力」。

至於為何研究會有其重要性,這是因為研究顯示出如果人權人士、環保人士或其他聲張權力的人們,他們想要得到更多大眾支持的時候,運用邏輯和理性的方式去溝通和號召,會比情緒性的渲染更有效。

舉例來說,對抗全球暖化的議題是在科學家們釋出許多數據資料後,開始得到大眾的注意,這比一張北極熊無力地攀在浮冰上的畫面還更有效。

總結來看,那些因為社會議題激動的民運人士的腦袋,比大家想像的還要冷靜得多。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