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世界各國都舉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紀念日的活動,當時間來到1918年停戰生效的11點鐘時,倫敦各地民眾紛紛低頭默哀,悼念在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士兵。
順時針方向,從最上方起:西線戰壕、英軍的坦克穿越戰壕、在加里波利之戰被水雷擊沉的皇家海軍戰列艦、佩帶防毒面具使用機槍的軍隊;信天翁D.III雙翼戰鬥機。Photo credit: wikicommons
半個台灣消逝戰火中
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你還記得課本上的介紹嗎?根據《維基百科》簡介,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當時因為主要戰場在歐洲,故20世紀初期的又有人稱這為「歐戰」。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左右的人喪生,2,000萬左右的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據估計損失約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
半個台灣消逝戰火中
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你還記得課本上的介紹嗎?根據《維基百科》簡介,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當時因為主要戰場在歐洲,故20世紀初期的又有人稱這為「歐戰」。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左右的人喪生,2,000萬左右的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據估計損失約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
88萬朵血花致意
今年最受矚目紀念活動,莫過於倫敦塔的裝置藝術「被血洗的大地與染血之海」(Blood Swept Lands and Seas of Red),這是由藝術家康明斯(Paul Cummins)所做,總計用上888,246朵陶瓷製的虞美人花(corn poppy)來組成藝術品,每一朵代表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倒下的士兵,藝術家藉由這座藝術品來紀念英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日前8號時,英國首相卡麥隆已經偕同太太一起在倫敦塔這邊放下2朵罌粟花,一同表示悼念。
而11月11日這天,當地民眾還有各國收看直播的人們,一起看著13歲的陸軍官校生海斯(Harry Hayes )種下最後一朵花,象徵整個展品完成。
同時紀念兩次大戰
「停戰紀念日」(Armistice Day)是從1919年開始的活動,目的是要紀念1918年德軍向協約國求和,雙方簽訂協議在11點時停戰的日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1月11日也同時成為紀念兩次大戰的重要紀念日,原本的「停戰日」也被「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Sunday)取代。
對英國民眾來說,今年的停戰日不只是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滿百年,也同時代表諾曼地登陸滿70周年,以及1919年英國阿富汗戰爭結束。
英國今年紀念停戰日的裝置藝術備受矚目,連日來都能在倫敦塔附近見到賞玩的遊客
11月11日這天,照片中的陸軍官校生海斯種下最後一朵血花,象徵整座悼念士兵的裝置藝術正式完成。
不少歷史迷趁著停戰日這天換上戰爭服裝,一起分享經驗
一名軍事迷出現在悼念活動現場
除了倫敦塔的「主秀」外,倫敦的西敏寺前也有紀念活動,照片中的人員正忙著將帶有虞美人花的十字架一一釘在草皮上。
寫著悼念話語「願主保佑勇敢戰士」的十字架
11月11日這天,可以在倫敦塔附近見到滿滿觀賞儀式的人潮
每位遊客都好奇看著場中央活動進行
11點整時,全場靜默不語,一同哀悼戰死的士兵
連日來,工作人員為了完成這項裝置藝術,每天都忙碌穿梭在倫敦塔的瓷製花海中
空拍2014年英國停戰紀念日活動↓
藝術家康明斯(Paul Cummins)總計用上888,246朵陶瓷製的虞美人花(corn poppy)來組成藝術品,每一朵代表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倒下的士兵,藝術家藉由這座藝術品來紀念英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空拍2014年英國停戰紀念日活動↓
藝術家康明斯(Paul Cummins)總計用上888,246朵陶瓷製的虞美人花(corn poppy)來組成藝術品,每一朵代表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倒下的士兵,藝術家藉由這座藝術品來紀念英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壕溝中的鮮血
這備受矚目的裝置藝術中,藝術家康明思使用紅色虞美人花(和罌粟花同屬不同種)的原因,是因為過去一名加拿大軍醫John McCrae的一首詩《在法蘭德斯戰場》(In Flanders Fields)而來,虞美人花被選擇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場法蘭德斯盛開著虞美人花,而且虞美人花的紅色正代表了壕溝中的鮮血。
後來有人配戴白色的罌粟花,他們認為這代表和平。現在用於紀念活動的虞美人花多為塑膠製。各個國家的式樣略有不同,比如英國是有綠葉陪襯的。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01 “Armistice Day: How the world remembered the fallen”
02 “Remembrance Sunday: Nation falls silent as Queen leads commemorations”
延伸閱讀:《2014何處去(一):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旅》
《舞台劇、自行車...從未公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生活圖》
《人類為什麼要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