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威脅」定義
社群平台Twitter對網路霸凌現象祭出新規範,他們表示過去網站對「威脅」的定義太窄,新的規範會加強管制帶有攻擊意圖的言論。
Twitter過去談到威脅言論時,他們表示為了能讓他們「明確」知道要停止那些網友的使用權,所以必須有一個「直接」的受攻擊方,而這樣的定義現在看來並不符現狀。
儘管,現階段Twitter仍需要網友提出客訴才能進行停權,但他們會把平台機制進一步調整,未來帶有攻擊性的發言將會被自動降低出現頻率。
名人被威脅「去死」
4月初時,Twitter上有不少名人遭到網友言語攻擊,例如英國知名演員柏金斯(Sue Perkins)就是其中一位被害者,因為有假消息說她將會主持知名的《跑車頂級秀》(Top Gear),結果引發議論,之後柏金斯就向Twitter投訴自己的帳號上充滿「一堆要我去死的傢伙」。
另外,電玩遊戲《真人快打X》(Mortal Kombat X)的製作人漢默瑞克(Shaun Himmerick) 近日也傳出不再繼續使用原本的帳戶,原因是網友威脅要對他的太太和女兒動手。
過去要有明確攻擊對象和行為
事實上,不只是名人的推特帳號遭攻擊,根據英國的寬頻服務提供者Europasat的調查,在 1,000位 13到17歲的青少年中,有將近一半的人表示他們收過其他人的攻擊性留言。今年 2月時,推特的執行長柯斯特洛(Dick Costolo)特別點出了網路霸凌的議題應該要受到正視,他對員工的留言中就直言「我們在網路霸凌這件事情上處理得很糟,而且已經糟糕很多年。」
過去,在推特上必須「明確」指出被攻擊的對象時,才能對攻擊者進行限制,此外,攻擊者的發言中還要有明確描述自己會做出那些暴力行為,例如說自己會用球棒到被害者的辦公室攻擊等等。
現在,推特平台將會對「帶有對他人威脅性的內容,或是彰顯對他人暴力行為的內容」示警。
攻擊言論被隱藏
如今,Twitter新的規範則是加寬了管制認定,例如留言寫到某某人該被痛打一頓時,Twitter就會偵測到這一則留言並進行規範,這類帶有威脅內容的發言也會被隱藏,不會出現在受害者的牆上,但受害者仍可以藉由搜尋來找到傷害留言,並將留言作為客訴時的證據。
而被警告的網友會被停權一段時間,此時被害者也能用自己的Twitter app來看看停權網友還剩多少時間才能恢復帳號。遭到停權的人,他們如果想拿回帳號,首先要驗證自己的電話號碼,再來是必須刪除所有帶攻擊性的發言(編註:如上圖所示)。
Twitter公司表示,這次的升級能幫助衝突事件降溫,因為在過去類似事件發生時,一次把所有攻擊者永久停權是不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