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快世界正向改變,但未來最重要的職業不是工程師是「哲學家」

---本文授權轉載自友站 科技報橘---
台灣新創競技場(TSS)說要將台灣新創團隊推上國際舞台,是真的!首戰他們就挑了被《紐約時報》譽為主教等級科技新創展 “Web Summit" 於香港舉辦的 Rise Conference 大會。



 
文章插圖


Web Summit 是歐洲最大的科技新創盛會,自 2010 年於都柏林成立後,於短短四年時間從 400 個愛爾蘭創業者,增長成 22000 個國際創業者參加的年度盛會,除了歐洲為主的 Web Summit 之外,還有美國拉斯維加斯的 Collision 大會,Rise 就是 Web Summit 的亞洲場,今年七月將首度於香港舉辦。

這個大會橫跨歐洲、美洲與亞洲,雖然被國際媒體捧到了天邊,但創辦人 Paddy Cosgrave 非常親切,半小時的專訪其實更像閒聊,訪到一半他甚至還請我吃巧克力呢。

訪談中我們聊了許多科技如何塑造未來人類生活方式、改變商業模式的議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講究「科技數據分析」這樣理性概念的創業家,對於自處的生活仍保存高度感性思考。


 
文章插圖
Web Summit 創辦人Paddy Cosgrave


一個愛爾蘭農村子弟從兩人沙發創業,擴張為百人大團隊的故事
Paddy Cosgrave 說他從小在農村長大,沒有辦科技展覽的經驗。但是下定決心要打造一個給愛爾蘭創業者最好的科技論壇,於是就這樣從一個在自家沙發上面的兩人工作小組,拓展到百來人的大團隊。

面對年年增加的參展人潮,要保證參展者有收穫,又不致於變成菜市場人擠人的場面並不容易。 Paddy Cosgrave 利用工程師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用傳統方法在辦科技展,這件事情很讓人納悶。我們利用軟體以及數據分析,提供參展者最佳的參展體驗。」從參展者識別證吊牌的長度、人潮流動的分析、廁所動線安排、製造不同參展者的交流機會都是他們關注的細節。

Web Summit 利用 Go Pro 攝影機監控會場每個角落,分析人潮流動數據,藉此安排攤位設置、動線、廁所等實體設置,增強參展者的「使用者體驗」。另外,要在一個幾萬人的會場找到真正的目標投資人、投資標的很困難,大會會針對每個參展者的報名資料去辨別可能會想要認識的領域業者。因此,在安排夜晚活動時,並不是把所有人都放到一間夜店裡面,而是針對投資人、硬體創業者、物聯網創業者等不同的需求,分成幾十人的小型聚會,從中製造最大交流機會。

擴張勢力到亞洲,希望「救救」亞洲創業者的害羞病
Paddy Cosgrave 在過去四年中看到許多台灣、新加坡、日本、東南亞的創業者都不辭辛勞飛抵都柏林參展,讓他意識到亞洲創業者的勢力也正在興起,進而促成今年首度在亞洲舉辦的 Rise 新創展。在 Web Summit、Collision 大會中,Paddy Cosgrave 曾遇過東亞、東南亞,甚至中亞的創業者,他也與我們分享亞洲創業者的「謙遜特質」特別讓他感到印象深刻。

他說:「我遇到許多歐美創業者,常常把自己講得天花亂墜,細問之後才發現只是個 3 人小團隊。但是亞洲創業者普遍都謙虛的不得了。等到深談之後,才發現他已經是個規模很大的公司。」另外,他也發表了對台灣創業者的觀察:

「在北京看到許多硬體創業公司,但北京其實不是個硬體設計的集散地。接著我來到台灣參觀了 Computex,看到無數的硬體廠商。我認為這是個歐美無法比得上的優勢。美國人已經很久沒有自己動手做了,即使有也只包含工業設計部份,整個產業鏈仍然得仰賴亞洲。未來本地的創業者可以朝硬體創業方向發展。」


 
文章插圖
未來最重要的職業是? Photo credit: Steve wilson 


科技加快世界正向改變,但未來最重要的職業不是工程師,是「哲學家」
Paddy Cosgrave 以舉辦展覽的方式,親身見證科技新創改變世界的軌跡。在蓬勃的新創產業中,他也觀察到有部分的創業者是以商業模式改變世界;有些則是專注於科技技術、軟體的新創。這兩種不同創業者改變世界的方式,在價值上有任何不同嗎?

他認為若以軟體創業者的角度來看,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可能花個一年時間研究產品服務,接著就大概可預期消費者如何反應。但如果是以軟體為主的創業者,即使在推出產品後,仍然要時常更新,並且搭配廣告測試、功能測試、注意使用者回饋。而以上這些步驟,都是精實(lean)哲學,需要以更短的快速迭代心態去迎合改變腳步。他拿了自己的例子來做說明:

「小時候我幫我爸牧牛,得要算牛隻數量。但我相信在未來五年,大家就會派出無人機去拍照、做『牛臉辨識』,順便還可評估是否該把牛群趕到另一個牧場去吃草。

在愛爾蘭本來也很多計程車招呼站,但因為一個叫車 app『Halo』的出現,現在這些人都消失了。」

因為科技新創的出現,讓經濟模式版圖再度變動,「因為倫敦的幾個工程師寫了個 app,結果另外一群人就因此失業。人民需要政府出面重新分配經濟正義,不然他們永遠都不會開心。」,Paddy 解釋。這樣的狀況在西方世界尤其嚴重,目前可見西方各國政府注入大筆資金想要拯救疲軟的經濟,不過仍掩蓋不了社會轉變的趨勢。


 
文章插圖


科技迅速迭代,連動啟發社會又一次的大規模改變。許多新型企業因為科技技術得以成長,但是對於非科學、非軟體的產業來講,該如何因應面對?這也讓 Paddy Cosgrave 聯想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大規模的都市化、工業化促成人類社會的改變。因此,面對這個新科技世代尚未發展齊全,舊思維仍然主宰的青黃不接時段,Paddy 認為未來最重要的職業不是工程師,而是「哲學家」:

「我們需要哲學家與政治家來檢視結構性的問題,例如財富分配,以及實際解決的方案。我認為哲學家是未來最重要的職業之一。我們需要哲學家以全球視角的方式來解讀這些新社會、文化、經濟議題。畢竟我們現在是一個全球鏈結的社會,必須要產生新方案讓各個民族與物種共存。」

訪問完 Paddy Cosgrave 後,他的論點的確為台灣人聚焦科技新創以外的社會層面議題。科技技術所帶動的社會轉變其實已經在發生。不論是「共享經濟」的口號,或是透過最新技術去釋放傳統產業的人力等等,都或多或少的揭露了某種社會現象。不過目前台灣人在談的仍然是「成功與失敗」,卻忽略了不論走在時代的哪個尖端,都得要考慮到人性以及正義。希望藉由與 Paddy Cosgrave 一席聊天,能夠啟發更多的科技新創業者,去追逐一個充滿正義與哲思的夢。


延伸閱讀:《德國爸媽的教育哲學:不用到處「叫人」,但要懂得介紹「自己」
作家:學再多一樣找不到工作
全球薪資成長停滯,科技進步釀的禍?



---本文授權轉載自友站 科技報橘---

科技報橘TechOrange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文章輕薄短小,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了。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