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在去年制訂的「全國極端氣溫動物運輸方案」,採用的標準比歐盟法規更嚴格、條件更明確,讓相關人員在極端氣溫的天候下,能按表作業,確保動物不因此受苦,甚至死亡。依據歐盟法規,動物在歐盟境內運輸時,不論是定點或移動中,運輸工具都需維持在攝氏5 到 30 度之間,可依實際戶外溫度,有兩端極值做上下攝氏5度的調整。運輸工具本身還需安裝能監控並紀錄溫度的設備,以供相關單位調閱;同時也需裝設溫度超標時的警告裝置。
荷蘭的「全國極端氣溫動物運輸方案」,主要是用來規範豬、牛、綿羊和山羊等經濟動物的運送條件,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勞動環境;目的在於增進前述動物在運輸途中的福利,及工作人員的安全。荷蘭境內另一大宗經濟動物——雞隻,也將於今年度稍後納入本方案中。
「全國極端氣溫動物運輸方案」中明訂,只要「荷蘭皇家氣象局(Koninklijk Nederlands Meteorologisch Instituut,KNMI)」預報,接下來的24小時內,荷蘭中部小城德標特(de Bilt)的氣溫將達攝氏27度或以上,則需對運輸途中的氣溫或運輸工具內的溫度,做額外的監測,並施以應對之道。其方案內容,摘錄部份如下:
●若室外溫度超過攝氏35度,不論路途長短,一律禁止運輸動物。
●運輸作業可由原先的早上6點,提早到凌晨4點就開始。
●每隻動物在運輸工具中的可活動空間,需視不同物種的需求,增加一到二 成。
●若運輸時間超過8小時,動物要隨時有水可喝。
●運輸工具的空調設備,需在引擎動力之外,可獨立運作4小時。
●運輸人員要盡量避免在最炎熱的時段(中午12點到下午3點)工作。盡可能多喝水、多休息,並補充塩份;擦防曬霜及長袖棉質衣物。
此方案在去年頒佈,於今年7月1日正式上路,7月19日第一次施行;本週為第二次實施。雖然和歐盟的規範相較,本方案已為動物在運輸途中的福利做較周全的考量,然而荷蘭知名動保團體「荷蘭動物保護協會,(De Dierenbescherming)」仍是不滿意。荷蘭主要媒體NOS報導,荷蘭動物保護協會指出,據學界研究,只要超過25度,動物就有中暑的可能。
荷蘭動物保護協會的不滿,來自於動物福利研究的科學証據。像是一份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在1994年所發表的研究發現,豬隻的運輸過程中,若天氣較熱,死亡率便會上升;只要溫度高於攝氏15到17度,高溫對豬隻的危害就會顯而易見。
近年來由於台灣動保意識的抬頭,動物在運輸過程的福利考量,也開始引起公眾的關注與討論。從2014年在運輸過程中摔傷致死的天馬牧場河馬「阿河」、今年4月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因超量載送收容犬貓,導致42隻浪浪在途中悶死的案件,到今年8月桃園機場因作業疏失的千隻動物悶死案,不但讓全台民眾譁然,更突顯動物運輸時所需的專業及可能的風險。
台灣當前的動物運送管理辦法規定,唯有超過攝式30或32度,且運輸時間超過3到6小時(視動物而定),才需提供防曬遮蔭;對所需的相關設備也無明訂,像是監控溫度的儀器、或是空調等。即便是依照較寬鬆的歐盟標準,台灣的法規都仍有極大的改善空間,更遑論達到學界提出的運輸溫度標準。
台灣地處亞熱帶,一年之中氣溫超過前述歐盟明定的最高溫攝氏35度是家常便飯;運輸過程中要面對高溫對動物的危害,自是比歐盟國家來得大。因此,我們更應積極尋求適合台灣環境,且符合動物福利作法的人道動物運輸方式。
延伸閱讀:《委內瑞拉動物飢荒 獅子老虎吃芒果》
《難民潮下的犧牲者 被鐵絲網絞死的動物們》
《歐盟:現在禁「動物實驗」還太早》
更多台灣動物新聞網精彩內容:《動物運送風險高 “宵久”留下啟示》
《貓狗搭火車 3月起規矩增多》
《搭車太緊張 長頸鹿未出園就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