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火力奪阿勒坡
從上個月開始,以俄國、伊朗聯軍為主的敘利亞政府軍便加強火力攻擊東阿勒坡城,要一舉拿下這塊反政府軍的佔領地。
屠殺?解放? 雙方各說各話
當時,各大媒體均連日報導東阿勒坡城發生了慘無人道的「屠殺」事件。本月 13號,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帕爾(Samantha Power),在聯合國會議上聽到敘利亞大使否認東阿勒坡城有發生任何報復殺戮時,曾極為嚴厲地表示:「你難道沒有羞恥心嗎?難道沒有任何事物可以讓你感到羞愧嗎?」
然而,若是轉向俄國或敘利亞政府媒體,卻看不到這種絕望氛圍,取而代之的是像「擊敗恐怖分子」、「為城市帶來和平」這類論述來形容他們如何「解放」東阿勒坡城。
兩方說法的落差實在太大,若是只看新聞標題,可能還會懷疑自己看到的新聞是不是在講同一件事情。究竟這樣的落差是怎麼形成的呢?
敘利亞內戰發生了什麼事?
在那之前,也許我們應該要先回顧這 5年來敘利亞發生了什麼事,《8大關鍵點讓你看透敘利亞內戰為何打不完》 一文也曾經詳細解釋過敘利亞內戰的前因後果。
一切都起源於 2011年的茉莉花革命,當時有 15名男孩在學校牆上塗鴉支持茉莉花革命的言論,就遭政府逮捕、虐待,其中一名 13歲的男孩甚至因此死亡。
這件事情引起人民憤怒,紛紛走上街頭要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 al-Assad)下台負責,然而,阿薩德卻只用更強力的武力鎮壓回應,造成數百人被監禁、殺害。同年 6月,部分政府軍變節成立「敘利亞自由軍」(Free Syrian Army),誓言要推翻政府,也讓這個本來是要爭取言論自由、不滿經濟停滯的抗議逐漸演變成內戰。
宗教、外國勢力讓情勢更複雜
讓敘利亞內戰變得更複雜的,是區域宗派與外國勢力的介入。
本來這起抗議並沒有帶有任何宗教色彩,卻逐漸演變成敘利亞佔大多數的遜尼派群起對抗總統阿薩德所屬的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Alawite),也讓中東國家因為宗派立場選邊站。
如支持阿薩德的伊拉克、伊朗政府、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都是什葉派,支持反政府軍的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其他波斯灣阿拉伯國家則是以遜尼派為大宗,這些國家大多以提供武力、資金的方式幫助兩邊勢力。
美國態度曖昧
打從內戰一開始,外國勢力的介入就是不可忽視的存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曾經以反對獨裁者阿薩德為由支持反政府軍,然而,美國對於要不要深入介入敘利亞內戰一直抱持猶疑不定的態度,在 2013年以後,更以敘利亞內戰變得太複雜、伊斯蘭國(IS)崛起為由,逐步撤出對反政府軍的支持。
俄國加入 扭轉戰況
2015年 9月,俄國以打擊敘利亞境內的「恐怖組織」為由加入敘利亞戰爭,他們所指稱的恐怖組織包含了伊斯蘭國與反政府軍。俄國的加入也逆轉了原本處在劣勢的阿薩德政權。
不是內戰的敘利亞戰爭
隨著事態發展,敘利亞內戰早已不是「內」戰,而是區域各國都涉入的政治角力戰。正因如此,本來可以早早結束的衝突才會變成沒有盡頭的戰爭,屬於不同勢力的媒體才會用這麼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敘利亞。
阿薩德廣受人民支持
而西方媒體普遍忽略的事情有兩點,其一為阿薩德在 2014年以 88.7%的支持率當選任期 7年的敘利亞總統。
雖然反阿薩德的美國、歐盟均批評這是場沒有意義的選舉,阿薩德的當選也不會合理化他鎮壓敘利亞人的所作所為,但這場選舉反映的是阿薩德在敘利亞仍然有著一定的支持度,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他下台。
反政府軍內部結構改變
其二是反政府軍內部的轉變。
在連年的戰爭中,反政府的中堅勢力敘利亞自由軍早已勢不如前,並逐漸遭到伊斯蘭激進分子滲透,時至今日,整個反政府軍的主要勢力已經被蓋達組織(Al-Qaeda)的另一分支「努斯拉陣線」(Nusra Front)給取代,儘管努斯拉陣線已經在今年脫離蓋達,並改名為「征服沙姆陣線」(Jabhat Fateh al-Sham),聯合國還是視該組織為恐怖組織。
長期追蹤中東狀況的《獨立報》記者科克本(Patrick Cockburn)便指出,在 2011年與 2012年反政府軍佔領地確實是由獨立的示威人士控制,但一切早已在聖戰士的滲透中變調。
國際特赦組織:反政府軍下的人民活在恐懼裡
今年 6月,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AI)的中東與北非主任魯瑟(Philip Luther)曾經針對東阿勒坡城、伊德利卜省(Idlib)與其他佔領地進行調查,並發表了〈折磨是我的懲罰〉調查報告,表示住在這些區域的平民「生活在恐懼裡頭」,因為「只要他們批評掌權的武裝團體,或是沒有遵從他們立下的嚴厲規範,就有可能遭到綁架」。
只能噤聲或消失
24歲的獨立記者伊薩(Issa,化名)待在伊德利卜省,他告訴國際特赦組織:「他們(努斯拉陣線與其他反政府組織)控制了我們可以說什麼、不能說什麼。你要嘛就是遵守他們訂定的社會規範跟政策,要嘛就是消失。」
伊薩提到過去兩年,自己曾因為在臉書發表批評努斯拉陣線訂的規則而三度受到言語威脅,所以他決定停止發表任何會置自己於危險的貼文。
另一名住在伊德利卜省的律師巴賽爾(Bassel,化名)曾經在臉書上批評努斯拉陣線就遭到拘留,他說道:「我曾經很高興從敘利亞政府不合理的統治下得到自由,但現在的狀況更糟糕了。」
雙方都必須負責
既然反政府軍勢力幾乎要和恐怖組織化上等號了,那麼東阿勒坡城的狀況完全不值得同情嗎?
沒有絕對的「好」、「壞」
《五年內戰現轉機 敘利亞政府收復阿勒坡城》這篇也曾提到,敘利亞軍在缺乏完善的疏散路線,就對東阿勒坡城加強攻擊火力,讓許多平民在圍城的狀態下受傷,因此才會出現本文一開始,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帕爾嚴厲批評敘利亞大使的影片,聯合國在上周二(12)也證實,有 82名平民在城內遭到政府軍射殺。
與此同時,聯合國的敘利亞獨立調查團(commission of inquiry)在上周六(16)指出,反政府軍也有阻止人民撤離阿勒坡城,並把平民當作人肉盾牌作戰的狀況。
媒體做為宣傳機器
因此,若是我們回頭去看不同勢力間的報導時,其實會發現兩方都是刻意弱化某部分資訊,強化某個立場,來傳達出媒體想要我們看的內容,來符合他們背後的國家所代表的意識形態。
敘事戰下的受害者:平民
然而,當我們忙著討論敘利亞政府、反政府軍、東阿勒坡城三者間的關係,想知道到底誰對誰錯時,其實忽略了這幾個名詞背後更重要的存在:平民。
如同戰地記者吉娃妮(Janine di Giovanni)投書《衛報》寫到:「根據你的立場,阿勒坡可能是殞落、或是被奪回、或是被解放。但是我的興趣並不是要在政治立場上選邊站。所有人民的生活在這超過 5年的戰爭中遭到破壞,他們是國家恐怖的受害者。」
平民不是恐怖分子
吉娃妮在投書《衛報》的前幾天,曾在twitter上寫了對東阿勒坡城遭到猛烈攻擊的挫敗心情,因而受到許多網友批評是「支持恐怖組織」,對此,她明白表示:「平民並不是恐怖分子。」
她寫到:「敘利亞內戰已經演變成一場早該停止的代理人戰爭。現在所有與這場戰爭有利益關係的國家,只在乎能不能保有他們的既得利益。他們不在乎那些正在挨餓的人民,那些被告知『投降不然就死亡』的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