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越常看手機,對孩子越不好
本周一(29),一份刊在《兒童發展》的研究指出,家長若是越常查看手機和小孩有負面行為有關連。
測量家長手機成癮程度
這份研究針對 170個家庭進行調查(包含 168位母親和 165位父親),小孩的平均年齡是 3歲。研究中用問卷詢問他們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有多常會需要中斷互動,只為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筆電、或其他電子產品來收發訊息。
同時,問卷中也要他們為自己在「不滑一下手機就會焦慮」和「會不會覺得自己使用手機過度」兩個狀況進行評分。
小孩有出現負面情緒嗎?
接著研究者也詢問這些父母的小孩在這兩個月來,出現發牢騷、生氣、容易感到沮喪、過動、坐立不安等情況的頻率。
發現兩者有關係
在調整像是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家庭變項後,研究者發現父母若是在跟孩子相處時,會中斷互動使用電子產品,與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牢騷、發脾氣、過動等負面行為有關。
小事件演變成大影響
雖然該研究承認他們並沒有證明「真的是家長使用這些電子產品後改變了孩童的行為,還是這些孩子本身在性格上就有這種傾向」,也強調一切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不過研究負責人麥克丹尼爾(Brandon T. McDaniel)認為研究結果是在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被科技打斷的小事件,會如何對小孩的行為造成改變。
把手機擺一邊試試看
來自加州州立大學,沒有參與研究的心理學退休教授羅森(Larry Rosen)則認為,儘管需要更多研究分析,但這份發現可以讓對親子關係感到焦慮的家長,試著把這些電子產品丟到一邊,並且認真經營親子間的關係。
「畢竟孩子渴望與父母產生聯繫,並從父母的行為來學習,」羅森說:「頻繁地檢視你的手機,可能會對這種連結產生負面影響。」
罪惡感讓人傾向相信研究
不過這份研究也帶來了不一樣的想法。專欄作家黛維斯(Rowan Davies)便指出,如果你是父母,當你 6歲的孩子在一旁玩耍,或在分享學校的點點滴滴時,你卻只顧著滑拍賣網站、用手機跟另一端的朋友聊天,總會讓人覺得充滿罪惡感。
這種心情就會讓人們自然接受研究者的說法,認為那些在小孩身邊使用手機的父母是「缺席的存在」(absent presence),而且這種存在方式對教養小孩沒有幫助。
電視出現時也有類似問題
但是黛維斯認為「什麼對小孩/父母/家庭來說是好的?」並不是在智慧型手機出現後才有的問題。
早在電視出來時,「該讓小孩看多久的電視」、「某某節目會不會對小孩的身心發展帶來影響」等討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於這樣的現象,黛維斯表示:「也許這是因為當我們對現代科技帶來的新奇深深著迷時,卻也為它的新奇能帶來的影響感到焦慮。」
有時候是不得不?
黛維斯也認為對有些家長來說,滑手機是他們工作不得不的手段,有時則是種放鬆的方式,因此不該用這樣的研究來一概而論——不過黛維斯承認,這可能是她的自我辯護方式,畢竟該研究也承認他們確實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黛維斯解釋道:「如果有研究告訴我們,我們正在搞砸自己孩子的人生,最自然的反應當然是想出成千個理由來辯解為什麼你不是研究所指涉的其中一人。」
不想只是單純地有罪惡感
黛維斯總結到,如果有更多具實務基礎的指導方針告訴父母,應該怎麼面對那些科技產品,那麼「比起單純地感受罪惡感,也許我們就能做些更有建設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