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徒要攻擊其他宗教

我們都知道,佛教中心主旨強調「不殺生」,但為什麼斯里蘭卡、或是緬甸等地卻常傳出佛教信眾攻擊其他信仰民眾的消息?BBC在今年5月份時,就進一步探討了背後的現象。

文章插圖

不論是斯里蘭卡、還是緬甸,佛教徒在這兩個國家中占有多數,當地都沒有遭受穆斯林軍事組織威脅的經驗,此外,相對起佛教人口,居住這兩國的伊斯蘭教徒們是相對少數,而且他們還是相當平和的一群人。但為何還是常常出現佛教徒攻擊伊斯蘭教徒的新聞?

日常生活都是衝突引爆點

佛回衝突的引爆點已經不是特殊事件才會引燃,BBC的報導中就先談到兩國最近的衝突事件。舉例來說,在斯里蘭卡境內,伊斯蘭著名的「清真認證」(halal system)飲食傳統,就被當成是兩派宗教發生嚴重衝突的主因之一,伊斯蘭當地的強硬派佛教組織Bodu Bala Sena就曾大舉示威要求禁止伊斯蘭地的飲食傳統。

另方面,緬甸境內的宗教衝突更是嚴重,自稱「緬甸賓拉登」的威拉杜(Ashin Wirathu)的帶領下,發動了 969運動反伊斯蘭教,在這項運動中他要求支持者們抵制穆斯林經營的商店。雖然威拉杜否認 969運動有涉及直接暴力,但批評者認為,這種行動對緬甸佛教徒與穆斯林間的種族宗教衝突火上加油。

文章插圖

成為出氣的代罪羔羊

今年3月時,緬甸境內的「密鐵拉」(Meiktila)地區就曾發生了嚴重傷亡的宗教衝突,當時因為金飾店的紛爭擴大成大規模的衝突,結果導致43位民眾不幸喪生;4月底時,佛回的衝突再度發生,起因是一位穆斯林女孩騎腳踏車時撞到了佛教僧侶,結果這次的衝突再度導致了1死9傷的不幸。

在這一波波的攻擊背後,隱藏了對社會經濟蕭條的不安,此時少數族群的穆斯林們就成了社會多數人出氣的「代罪羔羊」。

編註:根據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會,「清真認證」產品係依據伊斯蘭教法訂出之食用品原料成份、加工製造、清潔衛生管理及包裝儲運等規範而產製,過程中非常嚴謹地排除使用不合乎教法,或受其污染、不適合穆斯林使用之成份。

文章插圖

都是勸人為善

事實上,激進的行為或是想法與佛教教義是相牴觸的,在佛教信仰中,更有一套減緩衝突的修行方式;例如透過打坐冥想,能降低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隔閡感,同時提高對萬物的同理心。

當然,在其他宗教中也會強調要愛惜他人的精神,例如基督教中也同樣有強調和平主義的教義,《馬太福音》就提到「愛你的敵人,並為逼迫你的人禱告」。

開始變調的教義

然而,當勸人為善的宗教融入了充滿權力的世俗中,宗教與政治開始互相依存對方的特殊性;佛教僧侶向握有大權的國王們尋求更多的支持和特權,國王們則依靠佛教賦予國王的神性來保有受尊崇的地位。

這樣的結果似乎有些諷刺,因為如果你認為道德教義比世俗的教條重要時,通常應該是要保護那些你注重的教義。從基督教的十字軍、伊斯蘭教軍事組織、或是其他用追求「愛好自由的國家」為號召的領袖們,都認為他們的暴力攻擊行為是出自對更崇高理想的追求,佛教徒也不例外。

文章插圖

深植人心的宗教影響力

從歷史上來看,斯里蘭卡當地的宗教衝突並非近代才出現,當地最有名莫過於西元前二世紀時,有名的杜圖金木努王(King Dutugemunu)率領佛教徒對抗其他非佛教徒的國王,當時慘烈的戰役成功地讓杜圖金木努王一統斯里蘭卡。

據傳,這位國王當時就曾說過這樣的話:「這些殺戮行為就像是對待動物一樣;你們將會讓佛教信仰綻放。」(The slain were like animals; you will make the Buddha's faith shine.)

佛教思想也深深影響人們的行事,例如緬甸以正義之名發動戰事的國王們,就是用「佛教教義」讓戰爭合理化;東洋的日本也不例外。

許多信奉佛教禪學(Zen Buddhism)的武士就認為,在一個人做出壞事前先殺掉他,就是一種出自同理心的作為,這樣的想法在二次世界大戰時也深深地盤踞在當時的日本人心中。

文章插圖

國家統一與宗教統一

漸漸地,佛教成為一種與國家統一相連的重要角色。當緬甸與斯里蘭卡擺脫了大英帝國的統治後,從佛教教義出發的衝突事件開始增加,1930年代時,緬甸仰光就出現過僧侶手刃4位歐洲人的事件。

越來越多佛教信眾認為,佛教信仰在國家認同感上扮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因為如此,其他小眾、相對少數族群的獨立就像是眼中沙、掌中刺般地令人不悅。

在斯里蘭卡或是緬甸當地,佛教在國家主權和社會認同感上越來越重要,以斯里蘭卡為例,當地在1983年的「黑色七月」事件(Black July, 註1)後,反叛軍逃往國外,於是當地民眾開始把國家分裂的指責標的放到了穆斯林身上。

同樣地,緬甸境內的佛教僧侶也在社會中帶有越來越多政治色彩,例如2007年的「番紅花革命」(Saffron Revolution,註2)就是由許多佛教僧侶帶領,當時抗議的僧侶們遭到軍事鎮壓釀成嚴重死傷。

編註01:根據《維基百科》,斯里蘭卡的「黑色七月」又稱「反坦米爾大屠殺」(anti-Tamil pogrom),是指當年政府和反政府組織坦米爾軍之間的內戰,當時釀成數千人死亡。

編註02:根據《維基百科》,緬甸的「番紅花革命」主因是反對政府的施政措施,當時通過取消對油料的補助,讓緬甸當地的油價飆升了66%。 

文章插圖

無法忽視的力量

回到現代來看,緬甸境內會把佛教教義用在社會、和政治中的佛教徒雖然不算多數,但當你把這些強硬派作風的佛教徒、加上為了逃避貧窮住到寺廟中的貧童、孤兒們加一加之後,50萬左右的激進佛教徒仍是個讓人無法忽視的族群。

而政府的聲音也會影響社會氛圍與看法,例如斯里蘭卡的國防部秘書長Gotabhaya Rajapaksa就曾公開地說佛教僧侶「是保家衛國的宗教和族群」。

文章插圖

深感其他一神論宗教威脅

雖說佛教徒在緬甸、或是斯里蘭卡佔有大多數人口,但居民們仍是心懷國家統一的心願,也常常擔心他們的信仰正面臨威脅。

會造成這樣擔心受怕心態的因素,一部份來自全球的社會氛圍。佛教徒們看到了世界上許多激烈戰爭和衝突起因自激進的伊斯蘭教後,他們深感佛教正受到其他一神論宗教的威脅,於是,當其他宗教也開始展現強硬的態度時,他們認為佛教也不該置身事外。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