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鯨魚之歌的秘密!新研究:人類船隻的噪音,可能埋沒鯨魚的千言萬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MUZIK文/ MUZIK編輯部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南丹麥大學教授科恩(Coen Elemans)領導的研究團隊,在《Nature》期刊上發表了關於鯨魚發聲器官的最新研究,不只讓人終於得以了解這種巨物的發聲構造,更明白人類的海洋活動,是如何嚴重地影響了鯨魚之間的口語溝通

他們研究了鯨魚的發聲器官,由此發現其發聲頻率範圍相當狹窄,而且剛好與人類船舶動力系統發出的音頻多所重疊,因此大受干擾。科恩評述:

「聲音是牠們生存的關鍵,因為這是牠們能在海中找到彼此進而結合的唯一方法。」

▲聽聽座頭鯨的歌聲!

揭開鯨魚歌聲的秘密

鯨魚是目前地球上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是高智能的群居動物。此次的研究,以藍鯨、座頭鯨、露脊鯨、小鬚鯨、灰鯨等14種鬚鯨為對象。

過去,人們一直不明白鯨魚如何發出獨特的鳴叫聲,科恩團隊為解此謎,仔細取下受困鯨魚,包括一條小鬚鯨、一條座頭鯨、一條塞鯨殘骸的喉部——一個他們稱為聲盒(voice box)的地方——再用大型裝置灌入空氣,終於重現了鯨聲。

文章插圖

與使用聲帶振動空氣發聲的人類相比,鬚鯨擁有的,是一個大的U型構造,喉頂上附許多脂質緩衝,這個器官讓牠們可以透過循環空氣發聲,並可避免這種用肺呼吸大型哺乳動物吸入海水。

被船隻噪音覆蓋的呼喚

研究人員之後又建立了鯨魚聲音的電腦模型,以之顯示其頻寬不大、而且剛好被船隻聲音蓋過的窘境,尤其阻斷了牠們的長距離溝通。科恩解釋:「牠們沒辦法選擇,例如『唱更高的音』,去繞過海裡的噪音。」

文章插圖

這次對鯨魚發聲構造的探索,非只是「除魅」,揭露了長久以來被水手視為鬼叫的鯨聲之秘;也為鯨魚的先祖,如何從陸地經過水生適應過程重回海洋,怎麼在水中彼此溝通,勾勒了一幅演化圖像。

MUZIK logo

MUZIK

MUZIK 作為華語區最完整的古典音樂品牌,從2006年發行了第一本古典音樂專屬雜誌《MUZIK 古典樂刊》開始,陸續推出線上收聽平台、網路媒體...等產品,企圖融合創新元素,消除古典音樂的錯誤刻板印象,讓更多人喜歡上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