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 社會性時差惹的禍

休假後回到工作崗位上總是覺得特別疲倦,無心上班,德國專家羅尼保教授幽默地說這種現象是種「社會性時差( social jet lag)」。

文章插圖

什麼是社會性時差?

泛科學》解釋,社會性時差指的就是我們的睡眠時間和社會的上班上課時間無法配合,而產生像時差一樣的疲倦感。舉個例子來說,周一到周五都是一早起床準備上班上課,到了假日,就熬夜打電玩、看影集,隔天早上多睡2-3個小時,享受盡情睡到飽的快樂。假日睡眠模式的改變,會讓身體的生理時鐘適應這個節奏,到了工作天就調不回「工作模式」,因而感到昏昏欲睡,產生所謂的社會性時差。

人類體內的生理時鐘,每天都會隨著陽光進行調整,在古代,人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理時鐘與社會的工作時間是一致的。到了現代,人們往往在太陽出來許久才起床,到了晚上太陽下山也不會立刻回家休息,而是上網或是和朋友相約出去玩,生理時鐘和社會時鐘不一致,同樣也會有社會性時差的問題。

文章插圖

不好的影響

有社會性時差的感覺,就像是每個周末都從美國紐約飛到英國倫敦所帶來的時差問題,會讓人感到疲憊,如果你的生理時鐘跟社會的時鐘時差越大,就會感到越疲倦。

德國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 University)的羅尼保教授(Till Roenneberg)提到,如果長期受到社會性時差影響,人們會抽更多菸,喝更多酒,攝取更多的咖啡因,還有可能會有過胖的問題。而且要從社會性時差中恢復,比從一般時差中恢復還要難。

文章插圖

怎麼治療?

不過羅尼保教授仍有些小撇步,可以幫助治療社會性時差。他建議可以配合個人的生理時鐘來調整工作的時間,如果無法調整,就改採用光照療法改善情況,例如不要搭車或開車上班,改用騎腳踏車的方式到公司,讓身體接收多一點的陽光,藉由陽光重新調整生理時鐘。

或者是在太陽下山後,不要用電腦螢幕和其他會發出藍光的電子設備。因為藍光進入眼睛後,會抑制大腦分泌褪黑激素,讓身體誤以為時間仍是白天,造成體內的生理時鐘大亂。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