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經典美食竟然來自戰爭!
一場戰爭就算結束,軍人紛紛撤軍後,戰區人民的日常生活仍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其中,有不少飲食傳統也受到改變,就讓我們跟著美國網路媒體First We Feast的腳步,一起去看看戰爭改變了什麼食物吧!

戰爭不僅改變了國與國間的外交關係,也改變了常民的飲食生活,可頌就是最好的例子。Photo credit: Robyn Lee
網友戰爭改變了食物
你知道可頌和泰式冰咖啡有什麼共同點嗎?沒錯,兩者都可以開啟你美好的一天,但是,它們有個令人驚訝的共通點──它們都是戰爭下的產物。
戰爭點出了個有趣的弔詭之處。戰爭讓兩個國家衝突加劇,雙方拚得你死我活,但也正因短兵相接,導致他們歷史悠久的傳統發生改變。
在維持基本生存是第一要務的這種情況下,文化共享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食物。
這也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韓國燉菜與餐肉罐頭混在一起,或在太平洋群島上用美墨風味調味料撒在飯上。
但是,並非所有戰時食物都是文化混和的產物,一些菜餚之所以會興起是為了因應食物配額限制,或是突然沒辦法取得特定食材。
雖然這些食物喚起了人們對戰爭殘酷的回憶,它們依然深深嵌入在當代飲食傳統中。從韓式壽司再到甜膩的泰國飲料,戰爭結束後,這些食物仍繼續流傳。

部隊鍋能消耗剩下的食材,又能讓人吃飽,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戰時食物。Photo credit: LWYang
網友
可頌直到今天仍非常受歡迎,早餐來塊香噴噴的可頌可以讓你一整天都有精神。Photo credit: Nicolas Connault
網友擊敗穆斯林的象徵──可頌(Croissant)
16世紀時,奧地利維也納的烘焙師傅發明了可頌,為了慶祝奧地利擊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入侵。
可頌是一種新月型捲起來的麵包,由層層的奶油和麵團構成,塑造出一層層蓬鬆的感覺。
其實,關於可頌的起源眾所紛紜。根據其中一種說法,可頌的形狀之所以與伊斯蘭新月形狀相像,是為了慶祝法蘭克人在西元 732年的圖爾之戰(Battle of Tours)中,擊敗了倭馬亞王朝的阿拉伯軍隊。另一種說法是,可頌是在當代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發明的。
但最受歡迎的說法是,維也納烘焙師傅在17世紀晚期,為了慶祝奧地利擊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入侵趁著月黑風高做出來的。這個說法在現代仍很敏感。
2013年,敘利亞反叛軍聲稱,可頌是為了慶祝歐洲人擊敗穆斯林發明的,所以他們禁止在基地阿勒坡城出現可頌。

塔可飯融合美墨與日本文化,創造出新滋味。Photo credit: t-mizo
網友沖繩美墨風──塔可飯(Taco Rice)
1984年,Matsuzo Gibo在日本沖繩縣金武町美軍漢森營附近發明。
塔可飯就是在飯上鋪上由美墨塔克醬調味過的牛絞肉,通常上面還會放上生菜、蕃茄、莎莎醬和起司絲。
在美國墨西哥速食店Chipotle的墨西哥捲飯稱霸世界前,沖繩人就有了塔可飯。
這道美日混和的菜餚是從軍方處得到靈感,讓原本的食材美墨塔可醬與日本米碰撞出新火花。
這道菜最先出現在美軍漢森營大門外的兩間咖啡店──King Tacos還有Parlor Senri。
1980年代,塔可飯變成了美國軍人常見的餐點選擇,從那時開始,塔可飯就變得很受歡迎,甚至肯德基、吉野家還有其他在該區域的連鎖速食餐廳都有提供。

紫菜包飯長得很像日本太捲,但調味和太捲可不一樣。Photo credit: churl
網友
在肉類配給有限下,伍爾頓派是當時窮則變,變則通的料理。Photo credit: autumnroseuk
網友
在沖繩有很多種什錦炒,不過午餐肉山苦瓜什錦炒可是戰時的發明。Photo credit: Hajime NAKANO
網友
泰國冰咖啡用煉乳當作糖,清涼消暑。圖左是泰式冰咖啡,右邊是泰式奶茶。Photo credit: Robyn Lee
網友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