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論述會左右我們的思考?

這個世代的我們被餵滿了各式各樣的資訊,然而,大量的資訊也連帶造成了後真相時代的來臨,讓不問事實只問立場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從去年開始,不論是科技公司政府也開始想辦法要解決這樣的現象。那麼你會不會好奇,到底有什麼東西會左右我們去相信一件事情呢?

文章插圖

估計其他人知道多少

其實在 2008年,就有份耶魯的神經科學研究針對這件事進行探討,該研究先指出了一個被稱為「知識的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的現象。「知識的詛咒」是指當某人已經知道一件事情時,他就會大幅高估其他人也知道這件事的百分比。

舉例來說,如果他知道「大直美麗華其實在中山區」,他就會猜測有 80%的人也知道這件事,但事實上只有 50%的人知道。

文章插圖

猜測哪種解釋最合理

受試者會得到關於「知識的詛咒」的四種解釋,並要他們選出最滿意的解釋。這 4個解釋是這樣的:

  1. 研究者認為,這種「詛咒」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受試者沒辦法換位思考,反而錯誤地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
  2. 透過大腦掃描,我們可以發現「詛咒」的發生與大腦額葉脫不了關係,因為大腦額葉跟自我知覺有關。受試者沒辦法換位思考,反而錯誤地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
  3. 研究者認為,這種「詛咒」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受試者在判斷多少人知道一件事情比較容易出現錯誤,人們比較擅長針對自己知道的事情進行判斷。
  4. 透過大腦掃描,我們可以發現「詛咒」的發生與大腦額葉脫不了關係,因為大腦額葉跟自我知覺有關。受試者在判斷多少人知道一件事情比較容易出現錯誤,人們比較擅長針對自己知道的事情進行判斷。
文章插圖

四個版本差在哪裡?

研究中提供的四種解釋,其中有兩個是「好的解釋」,另外兩個是「壞的解釋」,而在兩種版本中,每個版本又分成「內含(多餘的)神經科學解釋」跟「不含(多餘的)神經科學解釋」。

在上述的例子裡,第 1個就是既有好的解釋又沒有參雜其他神經科學論述:它為解釋「知識的詛咒」這現象提供了有用的資訊。第 4個則是既不好又參雜完全無關的神經科學解釋,比起提供任何有用的資訊,它只是再次覆誦了整個現象,又用很含糊的方式和大腦額葉作連結。

有科學  聽起來比較專業

然而,研究發現在非專家群組裡,受試者只要聽到科學註解時,不論整體論述內容有沒有道理,都會比較傾向接受它們。

文章插圖

消失的批判性思考

後續也有許多研究以原來實驗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也都與這次的結果相呼應。如另一份研究發現只要論述裡面出現神經科學的資訊——不論這些資訊有多多餘,有多淺薄,人們都還是會傾向被這些解釋說服。

這代表人們雖然對很多事物抱持批判性思考的態度,在碰到科學語言時卻會自動消失。

追根究底  培養批判性思考

當然,不論論述聽起來有多專業,下意識地對它們照單全收總不是好事,因此部分研究也有提到要如何改善這樣的狀況。他們認為,比起增加人們對科學知識的基本認知,更重要的還是要提升人們批判性思考與思辨的能力,也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分辨什麼是事實,什麼只是穿雜了專業術語的胡說八道。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