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電腦界的諾貝爾獎
在 1990年成功創造網際網路的柏內茲-李(Tim Berners-Lee)可說為全世界帶來了巨變,也讓他在昨日(4)獲得了有「電腦界諾貝爾獎」之名的圖靈獎(ACM Turing Award),圖靈獎主席漢森說道:「雖然這不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但是真的很難想像網路發明前的世界。」
對當今網路現象的擔憂
這些年來,柏內茲-李也不只一次提出網際網路在當今社會所帶來的問題,他也趁著得獎的機會,在各大訪談上再次談及了對這些現象的擔憂。
隱私權無形中被侵犯
最令柏內茲-李擔心的是私人企業和政府對個人隱私權的侵犯。
柏內茲-李指出,現在人們會用網路處理他們的任何問題,網路甚至可能比他們更瞭解自己,然而,人們常常為了免費閱讀網站提供的內容,就在沒讀完使用者條款的情況下直接按下同意,這在無形中允許了這些網站蒐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甚至是賣給第三方以獲利。
方便政府監測大家
這樣的情況也讓政府更容易去監測每個人在網路上的行動,有些國家的人民可能會因此被捕甚至殺害,柏內茲-李強調,就算是民主國家,政府也能藉此創造出寒蟬效應,讓人們主動避免在網路上查詢帶有爭議性的字眼。
「這是種人權」
對此,柏內茲-李說道:「當人們在跟不同城市的家人溝通時,他們需要一點不被竊聽的隱私。這是人權,這真的是。當你這樣破壞人權時,就一定會帶來難以預期又災難性的後果。」
演算法助長偏見跟假新聞
另一方面,柏內茲-李也認為社群網站的演算法助長了偏見和假新聞的流竄。他認為現今人們大多靠著特定的社群網站和搜尋引擎來接收訊息,但這些網站可能在裡頭安插廣告網站,並依據演算法分析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提供一些他們覺得使用者可能會點擊的廣告內容。
因為符合立場 很容易被相信
就算這些內容可能有錯誤信息、完全是假新聞,卻很容易因為符合使用者的特定立場,而能迅速得到傳播機會,進而讓散佈錯誤訊息的始作俑者能夠從中得到商業或政治利益。
透過臉書看到的世界
這種極具目標性的廣告,也會讓我們在使用網路時很容易看到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一如柏內茲-李在受訪時所說:「我們所擁有的世界是Facebook編碼過後的結果。」
知識權背後的貧富差距
而這個現象也帶來了知識權背後的貧富差距,柏內茲-李表示,比較有錢的讀者可以藉由付費去除廣告,進而讓他們在使用網路時可以有比較好的體驗,並比較有負擔「真新聞」的能力,但是其他人只能繼續觀看有廣告贊助的「新聞」,他們將不會有同等地接收資訊的權利。
需要大家一同解決問題
至於要如何改善這些問題,柏內茲-李表示這些問題非常複雜,解決辦法自然也不容易,重點是需要「我們」一同來解決。
不該全盤蒐集使用者資料
柏內茲-李指出,網路公司應該研擬出一個更平等的方法,讓人們能夠公平地掌握/透露他們的個人資料,也要對政府太過頭的監控行動進行反擊。
社群網站動起來
柏內茲-李也鼓勵像Google或Facebook持續打擊網路上的錯誤資訊,與此同時,也得避免由任何單一組織來決定什麼是「真」、「假」。並鼓勵這些網站保持演算法的透明性,讓使用者能明白究竟是什麼影響到他們接觸世界的方式。
至於在廣告問題上,柏內茲-李也認為可以推廣除了點擊廣告以外的營利方式(像訂閱制或小額付費),藉此避免釣魚網站或假新聞的傳播。
為期五年的研究計畫
柏內茲-李表示,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他所成立的「網際網路基金會」(World Wide Web Foundation)也已經展開為期 5年的長期計畫,打算對這些問題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