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了資訊肥胖症了嗎?

你一早睜開眼,第一件事不是下床而是躺著滑手機,看看Facebook上的更新和電子信箱裡的新信件嗎?小心!你已經在往「資訊肥胖症」的路上邁進。

文章插圖

每天34G的資訊

在還沒有網路的時代,人們就已經感受到資訊超載的壓力,原本一個個的字彙組成了句子,句子又組成了一篇篇文章。平均來說,美國每人每天吞下了 34G的內容,且在不同的場合碰到 10萬個書面字彙。

舉例來說,光俄國文學巨擘托爾斯泰(Leo Tolstoy)的大作《戰爭與和平》就有 46萬字,只有深深著迷於俄國文學的粉絲才有動力讀完整本著作。

語言就像寄生蟲

根據認知負荷理論,現代人接受到的資訊已經遠遠超過可以吸收的範圍。著有《險路勿近》一書的美國小說家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和諷刺文學大師柏洛茲(William S. Burroughs)都曾將語言比喻作寄生蟲或具有感染力的病毒,太多會耗盡人們的心神,這樣的觀點在認知負荷理論中比比皆是,而在心理學、教育和商業領域中,資訊過載的情形十分常見。

文章插圖

「資訊肥胖症」

超載的資訊除了分散人們有限的注意力,還會降低生產力、自信心、記憶力,更會引發各種與壓力相關的疾病,像是睡眠和飲食失調等,這已經被視為一個現代人需要認真對待的症狀──「資訊肥胖症」(Infobesity)。

節食和排毒

要想改善「資訊肥胖症」的問題,就像現實生活中想要減重一樣,少不了得用節食的方式選擇攝取營養的資訊,排出不健康的資訊毒素。

別像八爪章魚一樣

QUARTZ的報導中舉出了幾個「資訊排毒」的方法,像是在閱讀時不要同時查看簡訊或是聽音樂,不要像八爪章魚一樣同時做很多事,大家應該試著將自己的注意力當作珍貴的資源,用最高規格來保護它。

文章插圖

用不說話來排毒

在現實世界中,美國IDG資本公司合夥人桑德森(Phil Sanderson)開始用不說話來找尋內在的平靜,這是他遵循的資訊排毒法。

今年二月,桑德森整整一個星期不說一句話,雖然他的工作包含對矽谷創業家和投資人演講,但桑德斯可以用白板寫字溝通。

更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在排毒一周後,桑德森重新開了金口,他說:「不說話對我來說很沮喪,但溝通變得更有效率,而且我有聽進去。」

此外,雖然要閉上嘴巴很難,但不說話讓桑德森感覺良好,也改變了他和語言的關係。桑德森不再感到沉重的壓力,他的感官也變得敏感。排毒結束後他在閱讀、書寫、發言和傾聽上都更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和人辯論沒有用  17年不開口

除了桑德森,美國環保專家法蘭西斯(John Francis)在 1973年發現和人辯論沒辦法傳達和提升他的理念,於是他決定不再開口說話,轉而傾聽和學習,一舉拿下了三個環境研究學位。

1990年,法蘭西斯重新開口說話,開始推動全球環保計畫,他說:「在 17年不說話後,我覺得我有話要說。」

文章插圖

只需要關心有用的事物

桑德森和法蘭西斯的例子都是用減少自身的「產出」,來讓自己專注在接收的資訊,然而更多人煩惱的是如何不要被這些超量的資訊壓垮。

深諳此道的南非公關專家卡尼森(Jared Carneson)寫了一篇對抗「資訊肥胖症」的文章,他寫到:「真的要解決過多頻道帶來的資訊過勞,唯一的方法就是節制使用這些溝通平台。」

你不需要什麼事情都關心,你只需要關心對你有用的事物。南非公關專家  卡尼森

放下你的手機!

而要做到這點得靠嚴格的「資訊節食」,例如一開始就設定好自己願意花在上網、處理email、滑Facebook的時間,並且嚴格遵守,最重要的就是在一天將盡時,放下你的手機。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