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致勝
1940年,英國正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泥淖中,政府不得不動員全國,以便在前線取得些許優勢。
於是,英國政府發起了一項秘密計畫:職場音樂廳(Music While You Work),讓老牌媒體BBC在每天兩個固定時段,在廣播中播放節奏輕快的音樂,希望能藉此提高各個工廠的生產效率,讓英軍盡速拿到所需的彈藥。
職場音樂廳,到底行不行?
從BBC各個辦公室收到的信件和報告中顯示,「職場音樂廳」計畫效果非常好。
有人在信中表示,放音樂對他的效果好的「難以估計」;更有人在事後估計,BBC播放音樂的那一小時,以及音樂結束後的短時間內,工廠生產力上升約 12.5%-15%。
莫札特效應
許多人都曾聽過「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根據一份於 1993年發表的研究顯示,人們在聽完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音樂 10分鐘後,空間能力的表現更出色。
這項研究發表後,立刻催生出一系列商品,如:讓準媽媽們可以放莫札特的音樂給小孩聽的耳機。
但是,隨著更多後續研究出爐,科學家們發現莫札特效應其實效果有限,只在聽完後約 15分鐘內有用。
那麼,如果不聽莫札特的作品,而是其他人的音樂呢?甚至廣泛點來討論,當人們一邊聽音樂,一邊工作,是否能提高生產力呢?
工作聽音樂會更有用嗎?
先告訴你答案:介於有用和沒有用之間。
美國伯洛伊特學院(Beloit College)的音樂系助理教授巴洛斯基(Daniel Barolsky)指出,工作時聽音樂可能很有用,也可能最終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每日商業新聞》指出,目前已經有具體證據顯示,在工作時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可以提振心情及認知表現。
不過,心理學家托特(Will Tottle)認為這是個人偏好的影響,而不是音樂本身帶來的效果。
但是,為什麼聽音樂可以提升人們的工作表現?
又是多巴胺
音樂對人們工作生產力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大面向:讓人變得更聰明,或是提振人們的心情。
美國加州心理治療師桑德斯(Merriam Saunders)指出,音樂可以有效提升腦中的多巴胺,因此有助於提升人們的工作效率。
她說:「多巴胺可以刺激大腦前額葉皮質,大腦中負責計畫、組織、控制專注力的區域。」
手術前聽音樂,比吃藥更有效
根據期刊《認知科學趨勢》上的一份研究指出,多巴胺也能讓人們的心情更好,減低壓力及焦慮。
這份研究鎖定 400位動手術前的病人。其中部分被要求在手術前聽音樂、另一部分則服用抗焦慮藥,並比較兩者血液中「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含量,來了解聽音樂是否改善了人們的心情。
結果顯示,聽音樂的病人受到焦慮困擾的程度比服用抗焦慮藥物的病患還要更低。
不過,想要靠音樂刺激多巴胺來增進自己的表現,你的下一個問題是:要聽什麼樣的音樂?
什麼音樂最有用?
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
決定音樂是否能刺激多巴胺、有效提升生產力的因素非常多,包括聽的音樂熟不熟悉、你是內向者或是外向者、挑選的音樂歌詞多不多等等。
不過,下面這三個挑選標準,應該能幫你省下不少挑音樂的時間:熟悉、歌詞少、節奏適中。
熟悉的音樂最對味
心理治療師桑德斯指出,熟悉、不需要專注在旋律或歌詞上的歌,最能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時的生產效率。
期刊《應用聲學》上一篇研究的結論也符合她的說法:人同時聽到的聲音越多,包括歌詞在內,生產力就越低。
在心理學家托特的眼中,他認為古典樂和自然的聲音最有用,這兩類音樂都符合沒有歌詞、又能改善心情,幫助人們更有動力工作的特性。
除了上述兩類之外,他認為放克音樂和電影、電玩的原聲帶效果也十分出色。
音樂一直以來都和工作交織在一起
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破解音樂為何能提升人們生產力的秘密。
不過正如同前職業小提琴家藍戴(Karen Landay)所說的一樣:「自古以來,音樂就和人們的工作交織在一起。」
「看看農夫們收成時所唱的歌曲、水手們在船上工作時哼唱的船歌,認為音樂有助於提振人們的生產力的想法一點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