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明:學習音樂與學科表現具有正面因果關係,但不是讓你變聰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MUZIK文/  MUZIK編輯部 

堪薩斯大學的Martin J. Bergee與Kevin M. Weingarten以1000位中學生為對象,研究音樂教育與其它學科表現之間的關係。

文章插圖

Bergee原本的假設是:統計學誤差、環境影響(如種族、收入等)如果都經過適當修正,應該可以驅散習樂與課業成績之間的疑雲、破除學音樂會變聰明的迷思。

但他們發表於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的報告卻顯示,精心排除這些因素之後,研究者驚訝地發現,習樂似乎真的能讓學生在數學或閱讀方面表現更好。Bergee表示,習樂與學科成就不只相關,而且還呈現因果關係,意即越努力學音樂,在數學或閱讀科目上的表現就會越好。他原本一直認為,兩者之間頂多只是「相關」而非「因果」,而且打算藉此研究來表明,這類流傳已久的論調,可能主要是與許多背景因素,特別像是家庭教育程度,或者種族等差異相關,如果控制這些變項以後,就能修正謬誤,解除「學音樂」與「變聰明」長久以來的羈絆。

文章插圖

音樂教育與其它科目學習成就的關係,邇來備受討論,也有研究指出,跟學習舞蹈、運動等其它課外活動相比,習樂對學生們的學科表現並沒有較大的幫助。

那麼學音樂就是得高分的神奇絕招嗎? Bergee解釋,研究表明,習樂可能有助於學習歷程的普遍發展,而他們更想說的是:不同領域的學科,像是音樂、數學、閱讀背後,就心靈層面來說,或許都有一個共通的學習過程。

音樂研究者、教育工作者Anita Collins則認為,該研究著力於排除社會與統計因素,來探討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但在討論教育方面,要「控制」的因素實在太多,它們無法、也不該被一刀兩斷的劃分開來,畢竟人類是不斷發展,也是地球上最複雜的物種之一。就此而言,Bergee的研究有助於增加教育途徑的全面性;從宏觀的、全人的角度來說,音樂教育應該被視為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部分,而其它許多不同類別的經驗亦然。

MUZIK logo

MUZIK

MUZIK 作為華語區最完整的古典音樂品牌,從2006年發行了第一本古典音樂專屬雜誌《MUZIK 古典樂刊》開始,陸續推出線上收聽平台、網路媒體...等產品,企圖融合創新元素,消除古典音樂的錯誤刻板印象,讓更多人喜歡上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