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開源 只好節流
近日,受到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國民生凋敝,許多企業不得已開始裁員,也讓不少員工一夕之間沒了工作。裁員的企業雖然暫且節省了營運成本,但長期來看,企業在疫情趨緩後或許得付出更多資源找人和訓練。對此,德國有百年歷史的紓困方案「Kurzarbeit」巧妙地改變了這樣的未來,也獲得眾多歐洲國家的青睞,紛紛推出類似的紓困方案。
什麼是「Kurzarbeit」?
在德語中,「Kurzarbeit」意為「短時工作」,也就是員工同意雇主大幅降低自己的工時,但自己依舊保有這份工作,至於缺少的薪水則靠政府補助。「Kurzarbeit」的目標很清楚:幫助企業留下員工,待危機解除後可以迅速重建職場,復甦全國經濟。
換言之,企業不需要靠裁員來節流,企業要做的是減少員工的工時。
2008年金融海嘯受關注
雖然「Kurzarbeit」已經存在超過一百年,但直到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這樣的紓困方案才獲得國際關注。
如果沒有它 失業人數會翻倍
當時,登記參加「Kurzarbeit」的員工數量在一年間從 5萬人躍升到超過 150萬人。不少人將德國可以度過金融危機,並且經濟快速復甦歸功於「Kurzarbeit」。經濟學家們認為,要是德國沒有施行「Kurzarbeit」,那麼 2008年金融海嘯引發的失業人潮可能會翻倍。
為什麼「Kurzarbeit」行得通?
在「Kurzarbeit」成功於 2008年的金融海嘯打出知名度後,各界都在討論為什麼這個紓困方案可以在德國施行得這麼好,原因有二:
首先,德國勞資雙方都很信任「Kurzarbeit」,並且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
再來,在德國法律的規範下,企業要裁員不像美國一樣容易,最後付出的成本可能還比參與「Kurzarbeit」來得多,德國企業自然願意遵守「Kurzarbeit」的規範。
德國工會暫緩爭取加薪
回到目前受疫情影響的德國,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 union)已經對資方釋出善意,代表 380萬名在金屬工業工作的勞工調低對薪水的要求,決定暫時不要和資方爭取加薪。此外,分散於德國各大金屬企業的工會代表也開始推動「Kurzarbeit」,幫助資方降低薪水成本。
德國金屬工業工會營運政策負責人魯茲(Rudolf Luz)說:「COVID-19(武漢肺炎)讓我們放棄平常的集體薪資談判,我們和雇主達成了一項旨在確保工作和薪資的協議。」
「幸虧有『Kurzarbeit』,我們可以在不破壞(勞資)結構下減產。勞工不會被開除,他們可以繼續待在組織內,當這次的危機結束後,企業立刻就有符合資格的員工可以用。」
可以領多少錢?
雖然在「Kurzarbeit」下,員工領不到全薪,但至少可以領到比沒參加紓困方案前還高的薪水。舉例來說,包柏(Bob)在這波疫情下,工作時間剩下八成:
在計算過後,包柏可以領到的薪水,比沒參與紓困方案前還高。一般來說,方案會以差額的 60%來計算,但如果家中有小孩需要扶養,這個比例就可以增加到 67%。
此外,「Kurzarbeit」並不會阻擋工時被縮短的員工兼差。然而,兼差得到的薪水會一併計入方案算式中計算,因此會縮小差額。
至於這筆錢哪裡來呢?德國聯邦就業局表示,這筆錢來自當局負責監管的 260億歐元(折台幣約 8,546億元)保險基金。
越大方 越能快速恢復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德慕松(Marc de-Muizon)說:「紓困方案的條款定得越大方,在危機期間越能凝聚需求和消費,等封鎖措施一解除就能越快恢復。」
將門檻下調 照顧更多人
為了讓更多企業可以參加「Kurzarbeit」,德國政府也將原本的門檻下調:原本要求企業內有 30%的員工調降工時才能參加,現在只要有 10%的員工調降工時就可以了。除此之外,「Kurzarbeit」也擴張了勞工的適用範圍,不只適用正職員工,臨時工也一樣可以。如果員工連續四個月的工時都是原本正常工時的一半或更少,當局還會提高資助的比例。
目前,在德國有超過 65萬間公司申請參加「Kurzarbeit」。
歐洲到處可以看到「Kurzarbeit」的影子
現在,歐洲各國超過一半國家的紓困方案中,都可以看見「Kurzarbeit」的影子。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歐洲和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馬蒂利(Angelo Martelli)說:「勞動市場和社會對疫情的反應,讓人看到短時工作方案幾乎擴張到了每一個地方」、「著名的『Kurzarbeit』幾乎橫跨整個歐洲。」
英國怎麼做?
舉例來說,英國政府在今年 4月20日發起名為「冠狀病毒工作保留方案」的短時紓困方案,政府直到六月底前將支付被放無薪假的勞工 80%的薪水,每個人最高每月可領 2,500英鎊(折台幣約 9萬4,700元)。
根據統計,英國這樣做至少要花 420億英鎊(折台幣約 1兆5,910億元),該方案在上線半小時就收到了 6萬7,000名企業主的申請。
丹麥怎麼做?
在丹麥,為了避免大量勞工被開除,丹麥政府和工會與雇主協會在今年三月中達成協議,政府會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負責支付勞工損失薪水的 75%,勞工每月最高可以拿到 3,100歐元(折台幣約 11萬7,428元),而剩下勞工損失薪水的 25%則由企業支付。
然而,德國的百年紓困妙方「Kurzarbeit」都沒有缺點嗎?
保留下本該淘汰的工作
事實並非如此,「Kurzarbeit」的缺點之一就是它可能保留下本來就該被市場淘汰的工作,也就是就算沒有疫情,這份工作也不該存在。
今年 3月20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就在報告中警告各國決策者,應該要避免補助「即使長期來看也不可行」的工作。國際基金貨幣組織(IMF)則在本月表示,各國對任何薪資有關的補助都應該「有明確的退場機制」。
讓「殭屍公司」繼續存活
再來,「Kurzarbeit」的第二個缺點就是,讓那些表現不佳、應該進行企業重組的「殭屍公司」繼續苟延殘喘。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柯克高(Jacob Kirkegaard)說:「你不想看到『Kurzarbeit』延遲本來就該發生的事(公司倒閉),並且讓殭屍公司繼續存活,這需要很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