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園,被關進籠子供人觀賞的非洲少年

114年前,來自非洲的少年本加踏上了美國的土地,進入了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猴籠中供民眾「參觀」;114年後,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總算針對此事道歉,並且承諾會對大眾公開相關資料。究竟,本加是怎麼來到美國、進入動物園的?他在離開動物園後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文章插圖

114年後,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終於道歉

在經過 114年的漫長歲月後,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Bronx Zoo)在創立滿 125年的這一刻,首度公開為 1906年發生的「本加猴籠展覽」道歉,坦承當時將來自非洲的少年本加(Ota Benga)關進猴籠供民眾參觀是一件有違人性的事。

負責管理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WCS)主席兼執行長桑佩(Cristian Samper)在聲明中提到,此時好好反省WCS的歷史、反省學會過去在支持種族歧視上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被放在猴籠中展覽的非洲少年

桑佩表示:「我們為不當對待一名來自中非剛果地區的姆巴提(Mbuti,註)少年道歉,我們也譴責這件事。」

「他的名字是本加,當時布朗克斯動物園在園長霍納迪(William Hornaday)的帶領下,把本加放進動物園的猴籠中展覽好幾天,直到當地非裔牧師抗議,動物園才迅速結束這場可恥的展覽。隨後,擔任本加監護人的高登牧師(James Gordon)將本加安排在他位於布魯克林威克斯威爾區(Weeksville)管理的有色人種育幼院。」

「十年後,被剝奪人性和回不了家的本加悲劇地自殺了。」

註:姆巴提人是非洲剛果地區最古老的原住民之一,他們屬於遊牧民族,以狩獵和採集為生。

究竟,他是怎麼來到美國的?

究竟,本加是怎麼來到美國、進入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他在離開動物園到自殺前的這一段時間,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文章插圖

美國人類學家的任務

一切要從 1904年3月說起,當時美國傳教士、人類學家和商人韋納(Samuel Verner)來到當時被比利時殖民的中非剛果,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找到俾格米人(Pygmies,註)帶回美國展覽。

註:俾格米人一詞帶有貶義,泛指全族成年男子平均高度少於 150公分的種族,而非指特定的種族。這個詞的字源來自希臘,代表手腕到手肘的長度。在希臘神話中,俾格米被用來形容侏儒部落。雖然俾格米人一詞帶有貶意,但現在在人類學上並沒有出現可以完整取代該詞的詞彙。

在世界博覽會初登場

在奴隸市場,韋納買下了當時年僅 12歲的本加和另外 8名俾格米人,隨後一行人坐船到了紐奧良,不久後就出現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這個博覽會從 4月一路展出到 12月,被從非洲帶來的本加和伙伴根本沒有足夠的衣物,住的地方也不夠溫暖。

返回非洲又赴美

在世界博覽會結束後的 1905年,韋納把 8名俾格米人送回非洲Batwa部落,本加也跟著他們一起到Batwa部落居住,甚至娶了一名Batwa女子。在非洲期間,本加陪著韋納到處走,在本加的第二任妻子過世後,他和韋納一起返回美國。

到了美國後,韋納的資金出問題,只能暫時把本加安排住在位於紐約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最後送往布朗克斯動物園安置。

文章插圖

掛牌展覽  跟其他動物沒兩樣

1906年9月,本加被送進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猴籠中展出,主題是人類的演化,身為俾格米人的本加是人類演化的「早期階段」。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本加的籠子外掛著一塊牌子,上頭詳列他的身高、體重、年齡、家鄉以及主人,一切陳列就跟動物園中的其他動物沒兩樣。

他看起來比較像人,不是猴子

《紐約時報》在報導中也提到了本加在籠中的生活:「當紐約客在 1906年9月8日前往布朗克斯動物園參觀時,他們在猴屋看到了新玩意。」

「一開始,有的人並不確定籠中的動物是什麼,雖然牠個子非常小、皮膚很深又有一口古怪尖銳的利牙,但是牠(他)看起來比較像人,而不是猴子。他穿著現代服飾,腳上沒有鞋子。他很擅長射箭,他也會靠著射中目標來娛樂大眾。此外,他也展現了用繩子編織的技巧,他也會在籠內扮鬼臉和喝汽水。」

文章插圖

非裔社群抗議  要求動物園釋放本加

在本加「爆紅」後,美國各地的非裔社群很快注意到了其中暗藏的種族歧視。除了強烈譴責動物園外,當時在紐約富有名望的牧師麥克阿瑟(Robert Stuart MacArthur)受非裔教會之託擔任發言人,他上書時任紐約市長的麥克萊倫(George B. McClellan Jr.),請他盡快下令動物園釋放本加。

被展覽三周後成功獲釋

1906年9月28日,在本加被展覽三周後,他成功於動物園獲釋,並且由擔任監護人的牧師高登協助,安排住在他負責管理的有色人種育幼院。然而,人在紐約的本加依舊受到媒體的關注和打擾,高登牧師最後決定在 1910年1月將本加送往維吉尼亞州的林奇堡(Lynchburg)就學和生活。

安排整牙、改變打扮、學習英文

在林奇堡,高登安排本加整牙,他也買了許多美式風格的衣物給本加,本加也跟著林奇堡的詩人史賓賽(Anne Spencer)學習英文。等他的英文學得差不多後,本加開始在林奇堡的菸草工廠中上班,他也開始計畫要返回非洲。

回不了家鄉  開槍結束生命

然而,隨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前往非洲的船隻紛紛停駛,也斷了本加的回鄉路,本加也變得越來越憂鬱。

1916年3月20日,25歲的本加在地上搭起了儀式用的營火、敲掉了戴在牙齒上的牙套,拿出借來的手槍往心臟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文章插圖

本加過世後  動物園企圖掩蓋黑歷史

在本加過世後,各大媒體開始出現不實報導,想要把本加曾經「被展覽」的過往抹滅,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也一再迴避這段黑歷史。

偽造本加身世  說他是動物園員工

當時,動物園甚至有工作人員在討論,乾脆偽造本加的身世,跟外界說本加其實是動物園的員工,將本加從非洲一路帶來紐約展覽一事子虛烏有。

本加真的有可能「被展覽」嗎?

1974年,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榮譽策展人布里奇斯(William Bridges)表示,「本加猴籠展覽」的真相為何根本沒有人知道。在他的著作《動物聚會》(The Gathering of Animals,暫譯)一書中,他寫道:「本加真的有可能像某種古怪罕見的動物一般「被展覽」嗎?他被關在籠中好幾個小時供人參觀這件事似乎不太可能。」

當動物園園長霍納迪證實有展覽一事的檔案被翻出後,布里奇斯表示,事隔這麼多年,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該展覽出於「良善」,畢竟紐約大眾對本加很有興趣。

文章插圖

孫子出書:本加享受「被展覽」

1992年,當初把本加從非洲帶到美國的傳教士韋納,他的孫子出了一本書,書中試圖替祖父犯下的惡行洗白,將韋納和本加的關係描繪成一段難能可貴的友情。此外,他還聲稱本加其實很喜歡「被展覽」,他很享受在紐約人面前表演射箭。

時至今日  不實論述仍在

著有《奇觀:本加的驚人人生》(Spectacle: The Astonishing Life of Ota Benga,暫譯)一書的記者紐克克(Pamela Newkirk)表示,時至今日,這些靠著剝削本加獲得好處的機構和個人,以及他們的後代仍在用不實論述掩蓋真相,就連出面道歉的現任WCS主席兼執行長桑佩,都只是在聲明中提及本加被「展出了幾天」,而沒說他被展出了三周,企圖淡化本加遭遇的非人對待。

在籠中放置骨頭  假裝本加是食人族

不只如此,桑佩對當時放行展覽的動物園園長霍納迪隻字不提。霍納迪當初故意在本加的籠內放置骨頭,想要營造本加是食人族的假象,他更曾大肆吹噓本加在猴子區擁有最棒的房間。

文章插圖

譴責提倡優生學的他們

不過,桑佩有藉著這次的道歉場合譴責WCS的創始成員──格蘭特(Madison Grant)和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他們兩人都是優生學的倡導者。

格蘭特著有《偉大種族的流逝》(The Passing of the Great Race,暫譯)一書,在裡頭大談美國的偉大是奠基於北歐人種,其他人種的移民讓美國的優勢逐漸消失。因此,人們應該藉由優生學保留優勢。

這本書除了受到奧斯本的盛讚外,也被納粹德國領導人希特勒稱為「我的聖經」。

怎麼「贖罪」?把所有紀錄放上網

現在,WCS也提出他們「贖罪」的方式──公開所有與本加相關的書信和文件,直接面對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過去的這段黑歷史。

桑佩說:「我們會公開承認過去犯下的錯。今天,我們把所有和本加相關的紀錄公開放上網給大眾瀏覽,就像我們讓研究人員造訪檔案庫一樣。我們將會發起另外的計畫,確保我們的歷史透明、讓人可以接近。」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