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有錢人? 房事左右紐約市長選舉

這幾天,五月天阿信被點名可考慮參選台北市長選舉,這樣的說法出現後,在台灣掀起不小討論,每個人都在想,台灣接下來會不會有很搖滾的市長出現?同樣,美國紐約這幾天也因為市長選舉熱鬧不已,因為當地即將在周二舉行4年一次的市長大選,而房價問題更成了選戰的關鍵核心。

文章插圖

紐約即將在周二(5)舉行市長選舉,兩黨候選人要面對的提問多得不勝枚舉,其中,有關房價太高的居住問題更成了選戰的關鍵議題,這是因為紐約近年來深陷在遊民增多、民眾租不起房,但高樓建築卻不斷出現的矛盾現象中。

當地人心中想問的是:「紐約到底是富人所有,還是全民共享的城市?」

文章插圖

「每天都吃發酸長霉的食物是有多有趣?」
「彭博你怎麼可以叫自己是充滿行動力的市長?你根本不管無家可歸的人。」

當你走在紐約市區街上,或許就會聽到前面講的這些話,說出這些話的人們,多來自紐約隱密的巷弄中,大蘋果和閃著亮光的摩天高樓讓你不容易注意到這群人,布魯克林區中才華洋溢的年輕人也會讓你無法察覺他們的存在。

災難般的施政

這些人就住在城市的邊緣,他們對紐約現任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充滿怨氣,因為彭博認為自己的措施讓無家可歸的人們有了更好的生活,但這樣的說法卻無法得到認同,遊民陣線協會的馬基(Patrick Markee)表示,彭博在遊民議題上「就是場災難」。

文章插圖

5萬人無棲身之處

「我們現在出現空前紀錄:光是一個晚上,住在我們遊民中心的人就超過5萬1千人,其中還有2萬1千人是孩童,這跟12年前彭博接任市長時相比,足足多出65%。這些無家可歸的人們,他們平均待在設施中的天數是13.5個月,這跟幾年前9個月的數據,比起多出許多。」馬基說。

事實上,紐約市長彭博要面對的居住問題,在其他世界大城中也是刻不容緩的議題,這也使得紐約在周二(5)舉行的市長選舉備受矚目。

文章插圖

驟變的紐約市

紐約這座大城市中,房租正出現驚人且不合理的漲幅,這些高昂租金只有城市中少數有錢人租得起,而這些有錢階級卻是促進經濟進步的一群人。另方面,貧窮、無法負擔租金的人們每天的心願就是生存下去。

《紐約時報》中負責紐約市議題的記者羅伯茲(Sam Roberts)就談到:「當你從客觀角度去評估紐約市時,這座城市與二三十年前相比起來的確是好上許多,如果你回顧一下60、70或是80年代的紐約市,那時真的是一團糟,到處都是犯罪事件,隨處可見貧民窟,住房全都被棄置成空屋......紐約市的確變了很多。」

文章插圖

漂亮、宜居、低犯罪

中產階級全逃進了郊區之下,要解決城市問題的紐約開始採取另種策略:強調經濟成長為重的新自由主義。於是,社會福利的相關預算被刪減,全挪去用在商業開發上。

在2002年接任紐約市長一職時,彭博就已經是個有錢的企業家,外界批評他是個專制獨裁的統治者,但就他接手後的改變來看,你會發現紐約市變了,變得更安全、更乾淨、更富庶:市區犯罪率空前地低,單車族有更多道路可享用、公園綠地越來越多......更厲害的是,與10年前相比,現在約有830萬名紐約客願意在紐約市住更久。

文章插圖

46%市民都是窮人

儘管交出漂亮成績單,但一講到房價和住屋問題,彭博只能選擇沉默,記者羅伯茲表示:「在幾個彭博無法回話的議題中,『紐約市是個住不起的城市』就是其中之一。」

一個住在紐約的四口之家,要是一年收入不到23,000美元(折台幣約67.6萬元),就是處於貧窮階段,根據官方統計,紐約市中約有46%的市民是處在這樣的貧窮狀態,「這根本是難以接受的數據。」羅伯茲說。

文章插圖

租金一個月近6萬

走到曼哈頓下城區的東邊,手拿生甘藍菜、邊啃邊接受訪問的布蘭史坦恩(Howard Brandstein)是六街社區中心(Sixth Street Community Center)的會長。這個社群最早在1978年由一群單親媽媽創立,當時她們的立會目的是想讓社區變得更乾淨。

布蘭史坦恩在當時來到這個社區,他敘述那時這裡還是一個「政府會替民眾著想的古早時代」,如今則搖身成了超商、咖啡店、還有花園林立的時髦街區。

「從80年代中後期開始,你會發現城市出現相當驚人的變化,所有的建築物都成了私人財產,如果你想要租個3房的小公寓,我保證你一個月要花上2,000美元(折台幣約5.8萬元)在租金上。」布蘭史坦恩說。

文章插圖

一半薪水拿去租房

2002年時,紐約客平均會把28%的薪水花在租金上;2009年時,租金站薪水的比例增加到34%。對薪水低的族群來說,他們更要花上50%的薪水來支付租金。「住在這的人,現在都要在擁擠混亂的日子中拼命賺錢來付房租,所謂的中產階級也正在萎縮。」布蘭史坦恩說道。

晉身中產階級?要價300萬

記者羅伯茲請教一位政府人員怎麼界定「中產階級」時,這位人士居然回答「一個人、一個家戶可以年收入達到美金10萬元(折台幣約294萬)的水準」。

文章插圖

處處都在蓋大樓

自從彭博取消了保留市區40%用地的限制後,紐約市內的大樓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地不斷地拔尖出現,根據《紐約時報》提供的市區建造紀錄,可以發現彭博接任市長後,紐約市增加了4萬棟建物、17萬個居住建案點,城市中處處都是高聳入雲的大樓。根據彭博的說法,這些建案是希望把經濟成長與商機帶進紐約市中,但這樣的願景卻沒有實現。

房子蓋給有錢人

在彭博的任期中,超過20萬戶的新公寓、住房出現在城市中。「但這些住房都是強調奢華,賣給高收入的人士,而非為了讓大家都住得起所蓋,反而只是讓房租不斷攀升。」記者羅伯茲說。

紐約市要怎麼確保自己是個走在前端、充滿動力,同時卻又讓每個人能共享其中?這就是接下來市長選舉中最重要的核心議題。

文章插圖

住房問題成選戰關鍵

目前選情看來,民主黨的德布拉西奧(Bill de Blasio)呼聲很高,這不只是因為他過去總是為紐約市的民眾發聲,更多是因為他提出的政見──讓富人和窮人共享的城市──獲得共鳴。

「如果沒有大幅度的改變政策,例如從經濟著手來打擊不平等,並重建中產階級,數個世代之後,紐約市就會變成一個專屬有錢人的遊樂園。」德布拉西奧說。

對富人課稅  給建商補助

根據德布拉西奧的政見,他希望能對富人課稅,並籌建人們可以負擔的住屋,他也希望可以把大企業的稅率優惠刪減,把這樣的優惠移到小企業上。

另方面,共和黨的洛塔(Joseph Lhota)則是提出要降低企業和地主等人的稅率,他同時表示希望能提供建商補助,藉由這些方針協助合宜住宅的增建。

文章插圖

誰先誰後?城市?居民?

綜合來看,德布拉西奧是希望讓紐約客們先好起來,藉此帶動城市繁榮;相對地,洛塔則是從城市進步著手,讓市區富庶了,而紐約客就能因此得利。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