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調的「母嬰之家」
周二(12),愛爾蘭政府設立的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終於完成對惡名昭彰的「母嬰之家」(mother and baby home)的調查,揭露這些社福機構背後黑暗的一面。
同一天,愛爾蘭總理馬丁(Micheál Martin)也代表愛爾蘭政府,向所有被母嬰之家深深傷害的人致歉,並宣布愛爾蘭政府將積極展開補償計畫。
母嬰之家是什麼?
母嬰之家是愛爾蘭於 1920年代開始陸續成立的社福機構,專門收容未婚懷孕的媽媽,有些是由愛爾蘭政府經營,有些則是由天主教教會經營。
沒有選擇中的選擇
早年,愛爾蘭社會深受天主教反對未婚懷孕教義的影響,許多年輕媽媽在懷孕後往往落入走投無路的窘境,而母嬰之家就是她們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然而,由於很多母嬰之家由反對未婚懷孕的天主教教會經營,因此很多未婚媽媽們在這裡遭到修女們的羞辱,她們的孩子也在未經她們的同意下被送往寄養家庭,對她們的人生留下難以抹滅的創傷。
「愛爾蘭史上最黑暗、羞恥的一章」
在周二的記者會上,馬丁沉重地形容這份報告描繪了「愛爾蘭歷史上最黑暗、艱困和羞恥的一章」。
「我謹代表愛爾蘭、愛爾蘭政府及愛爾蘭公民,對所有曾入住母嬰之家的母親、孩子表達歉意,因為他們在其中遭逢重大的世代錯誤。」馬丁表示:「我為她們在母嬰之家中所遭受的汙名和恥辱致歉。對她們當中某些人來說,母嬰之家留下的創傷,今日仍然影響著他們。」
「愛爾蘭對不起你們。」
天主教會出面致歉
除此之外,愛爾蘭天主教教會的大主教伊蒙(Eamon Martin)也同步發表道歉聲明,坦承教會是當年「汙名化、批評和拒絕提供他人協助」文化的一部分,他說:「對天主教教會在受害者身上加諸的長期傷害和情緒壓力,我深深地向受害者們致歉。」
5萬個媽媽、5萬個孩子
這回愛爾蘭政府所公布的調查報告將焦點集中在 1922-1998年間營業的 18間母嬰之家,總計有約 5萬6,000名未婚懷孕的媽媽、5萬7,000名嬰兒曾在這 76年裡住過這些母嬰之家。
報告指出,這些母嬰之家的嬰孩死亡率高達 15%,總計約有 9,000名嬰孩在此期間離世,死亡率比同期愛爾蘭的平均嬰孩死亡率還要高出兩倍,反映出這些母嬰之家照顧新生兒的能力明顯不足。
母親的同意?這裡不需要
即便這些嬰孩活了下來,很多人最終也在未經母親同意的情況下被送往寄養家庭;在某些母嬰之家中,更曾發生母嬰之家未經母親同意,便替嬰孩施打疫苗的事件。
「有一天,孩子就不見了」
在 1973年的某一天,當時年僅 18歲的年輕媽媽哈里森(Terri Harrison)帶著年幼的兒子住進母嬰之家。在那裡,她被迫和兒子分離,只有在哺乳時才能見到孩子一面。
某個周六早晨,哈里森的孩子被送往寄養家庭,而她完全沒被告知。當她要求讓兒子回到身邊時,母嬰之家只丟給她幾句威脅,她說:「母嬰之家威脅要把我告上高等法院、要打電話到我父親工作的地方、要讓我的名字登遍全國性的報紙。它們還告訴我無論如何都沒有機會把孩子帶回來,因為他現在在養父、養母身邊過得很快樂。」
「我沒辦法與它們對抗,我沒有任何工具。」
原來我曾經有哥哥?
在全愛爾蘭的母嬰之家中,位於高威市(Galway)郊區土恩鎮的母嬰之家是最為人所知的一處,因為在 2017年時,愛爾蘭政府在這裡發現一處埋有大量嬰孩屍骨的萬人塚。
這項重大發現得歸功於業餘歷史學家科勒斯(Catherine Corless)和土恩鎮母嬰之家受害者遺族科里根(Anna Corrigan)。兩人先是翻查死亡證明,發現至少有 798名嬰孩在這座母嬰之家中離世;接著又一同合作調查科里根母親在 1946、1950年產下的兩名男嬰下落,他們也是科里根人生數十年來從未知道過、更未曾謀面的哥哥。
2014年,兩人將他們的調查結果匿名刊登在《愛爾蘭每日郵報》(Irish Daily Mail)上,引發巨大迴響,促成 2017年愛爾蘭政府的調查行動;同年,科里根決定公開身分,向大眾述說她努力調查哥哥們下落的故事,她的故事隨後也成為一本書的靈感來源。
教會必須負起責任
如今,母嬰之家的受害者和受害者遺族們終於等到真相水落石出的時刻,但他們並不滿意。母嬰之家倖存者聯盟(The Coalition of Mother and Baby Home Survivors)指出,這份報告並沒有徹底追究國家在其中的責任;有些受害者也要求教會除了道歉,也必須負起應負的責任。
開始,就是進步
在國家這方面,愛爾蘭總理馬丁向受害者及遺族們承諾,他會盡速實踐調查報告建議政府可以採取的行動,像是建立修復式司法計畫、修改必要的法律好讓這道愛爾蘭社會的傷口能逐漸恢復。
也許...哥哥們還活著?
一直到愛爾蘭政府公開調查報告、馬丁出面道歉的當下,科里根哥哥們的下落仍然是團謎。這不禁讓她猜想:或許,哥哥們還活在世界上?
「如果我哥哥們還活著,他們現在在哪?他們死了嗎?他們是不是住在美國?他們會知道我是誰嗎?他們知道自己是誰嗎?」科里根一邊擦拭著眼淚,一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