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害怕越愛罵,研究顯示道德感與疫情高度相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科技新報文/ Alan Chen 

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學系團隊 8 日發表研究指出,越擔心會不會感染 COVID-19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人,對他人做出有道德疑慮行為時,批判的比例也越高。

文章插圖

團隊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證明人們的道德觀由多種情緒和心理機制塑造,對自身安全和健康的考量是一大推力,因此道德評價這種行為,並不完全出自理性。

發表於心理學期刊《演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y)的研究,2020 年 3~5 月對超過 900 名美國人做訪談和問卷測試,受試者首先評估自己感染 COVID-19 的顧慮,接下來進行情境題測試。

情境測試並不詢問與 COVID-19 相關的行為或措施,如社交距離和戴口罩等,而使用更廣泛的社會行為當案例,好讓團隊針對「有害」、「公平」、「團體忠誠度」、「順從權威」與「正直」五項道德指標量化研究。

文章插圖

受試者對如「離開家族企業跑去加入最大競爭對手」,或是「房客送房東紅包,好讓自家可以排第一個重新裝潢」這類有關忠誠度或公平性的問題,從「情有可原」到「完全無法接受」五等級評分。

評分結果顯示,越擔心自己感染 COVID-19 的受試者,對上述情境題的評價,比起較不擔心感染的人嚴格許多,完全無法接受的比例也較高。

「擔心自己感染 COVID-19 的心理下,對他人的道德瑕疵出現批判反應,其實沒什麼理性因素。」團隊主任 Simone Schnall 教授指出,當人們越擔心自己的安危受 COVID-19 威脅時,會認為其他人做的缺德事也會威脅到自己。這純粹是種情緒連結,且是潛意識的,人們並不會察覺。

文章插圖

這項研究也增加學術對「厭惡」這種情緒與道德批判關聯性的理解。「厭惡是人類長期演化出來、為了避開有害人事物的保護機制,比如討厭骯髒的廁所,是源自害怕生病的直覺反應。」論文的共同作者 Robert Henderson 表示,但透過這項研究,研究團隊了解這種直覺也會反應在社會現象,因為人們同樣會害怕不道德行為最終對自己有害。

因此過去一年多來,世界各國層出不窮的社會糾紛,很多是來自對於他人防疫行為的爭執,如戴不戴口罩、要不要保持社交距離等,主要還是歸因於每個人對自己會不會感染有不一樣認知,越害怕感染,就越容易批判他人。


上線時間:2021/06/13
增修時間:2021/06/18  修正期刊名稱

科技新報 logo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