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及逾70間台廠!中國限電的原因為何?專家:可能會成常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經理人月刊文/ Cecelia Hsu 

在中國政府的「能耗雙控」下,許多廠商即使無奈,也只能配合政府的政策拉下鐵門暫停營業,對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文章插圖

能耗雙控 政府強推限電政策

中國在上周無預警嚴格執行「能耗雙控」政策,產業擴及重工業和輕工業,以及在全球占有極大市場份額的太陽能產業,眾多台商聚集的昆山和蘇州受到衝擊,浙江和廣東等地區也受到影響。

中國限電的原因是?

中國當局為何祭出限電措施?原因眾說紛紜,根據外媒報導,大致可歸納為 3 大原因。

其一,中國高度仰賴煤炭來發電,但煤炭供應短缺,煤價節節攀升,成為漲幅最大的大宗原物料之一。《路透社》指出,製造商和工廠都有強勁需求,但中國與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國澳洲關係陷入膠著,抑制了煤炭的進口量。

《BBC》報導,購煤成本水漲船高,但中國的電價受到政府管制,不能隨意抬價,使得火力發電廠也缺乏動力來提高發電量。隨著時序進入秋冬和產業旺季,工業和民生需求同時催化,電力供不應求恐怕愈演愈烈。

其二,隨著碳中和成為國際主流,中國也必須跟上減排腳步。去年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席聯合國氣候峰會便承諾,2030 年中國將達到碳峰值(排放量最高峰),力拚 2060 年達到碳中和。「能耗雙控」成為中國的重點政策,每年都會設定降低能源消耗的總量目標,再分拆給各省、各地區執行,每省和地區能耗標準皆不同。

但《BBC》指出今年 8 月中國曾發表《2021 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只有 1/3 的地區達成節能目標。

第三,疫情已經不如爆發之初嚴峻,在東南亞等地仍受疫情影響而停工時,中國在 2021 上半年就迎來報復性復甦,除了出門消費的人變多,工業需求也看漲。此次缺電嚴重的江蘇、廣東、雲南等工業生產重鎮,能耗不降反升,下半年恐無法達標,才祭出用電調控措施。

文章插圖

中國限電影響哪些區域?

中國各地都傳出遭到限電、停電的消息,首當其衝的蘇州、浙江、廣東,是不少台廠的聚集地。《衛報》提到,有 30 多家有發展中國業務的台灣上市上櫃公司停工,以遵守限電政策。

除了產業受影響,民眾的生活起居也受阻。有些地區的居民被提醒少用熱水器和微波爐等高耗能產品,還有部分地區的購物中心比平時更早關門。

哪些台商和產業受到中國限電的影響?

中國限電的影響大致可分為 2 波。

第一波受到限電政策影響的共有 8 家供應鏈台廠。包含散熱廠建準子公司昆山廣興電子、電子零組件廠康控、模具加工製造廠乙盛、印刷電路板大廠欣興電子、精密之模具與筆電周邊產品及產品噴塗製造廠欣厚、軸承廠連鋐等都表示,自 26 日起至 30 日停工。

經過一個周末,情況急轉直下。27 日後的第二波影響範圍擴大到包含晶片電阻廠凱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廠定穎、功率模組導線架業者界霖、塑膠機構件廠新至陞、連接線業者今皓、測試代工供應鏈穎崴、軸承鑫禾、光通訊供應鏈嘉基、機構件廠聯德和神基、軟板廠嘉聯益、電源線材廠商鎰勝、主機板廠神達、電子零組件廠百容、網通廠耀登、半導體設備廠京鼎、連接線廠宏致等共計 54 台廠分別公告停工。

28 到 29 日又有 9 家宣布,為配合中國限電政策停工。單單觀察 26 到 29 日,在中國設有據點並受政策影響廠家逾 71 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 71 家,還有數不勝數的廠商還在評估是否停工。

觀察受影響名單,多是在昆山、蘇州設有子公司、轉投資或是廠房的公司。目前正式公布的訊息都是以停工到 30 日為止,順便連十一連假一起放。廠商無不盼望,限電政策在十一連假過後可以有所收斂,好迎接產業旺季。

文章插圖

中國限電會持續多長時間?台廠該如何因應?

這次限電和停電會停多久,目前都沒有任何官方說明。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對廠商的原物料供應和生產排程都是巨大考驗,既有庫存能夠消耗多久,產能如何跟上訂單需求,都令人頭疼。此外,即便庫存足以應付需求,如何裝載及運輸也是問題。據悉,甚至有部分區域禁止啟用發電機,就連停電的備案也可能要重新規畫。不論廠商規模大小,都要比賽耐力、調度和口袋深度。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於 8 月景氣動向記者會中示警,因為「能耗雙控」中國限電恐成常態,每年都可能會發生,一旦碳排放的目標難以達成,就會再度祭出政策限電,台商須有中長期準備。

如果限電成為經常性問題,台商需要思考的會是生產無法做足 12 個月的話,產能是否需要移轉?還有什麼方式調整生產排程?是否還要有其他的產線布局?

目前時序進入產業旺季,本該是供應鏈為了西方聖誕節商機大展身手的時候,不料缺料、塞港問題未解,又有限電政策攪局,面對未知「黑天鵝」如何保持供應鏈韌性,會是廠商最困難卻最重要的課題。

經理人月刊 logo

經理人月刊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的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帶領團隊、提升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