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人也怕鬼,恐怖喔~」英國暗黑遊覽行程正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陳韻聿 (中央社駐倫敦記者) 

包括倫敦英國有不少城鎮提供「尋鬼」或神祕、「超自然」遊覽行程,供在地居民和外來遊客體驗城鎮「黑暗面」,探索鮮為人知或多數人「不敢面對」的地方歷史細節,以及過去與當代的連結。

除了遊覽行程,還有旅館把「鬧鬼」當賣點,不僅在網站鉅細靡遺介紹旅館血腥「黑歷史」以及旅館內較易感受超自然現象的地點,更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尋鬼比賽」,且以獲「愛鬼人士」高度評價為傲。位於英格蘭西南部康瓦爾(Cornwall)郡博德明(Bodmin Moor)荒原的「牙買加」旅館(Jamaica Inn)是其中一個例子。

主題各異的「暗黑行程」或許在其他國家也不稀奇,但在英國,其數量、多樣性、分布範圍仍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其中別具特色的英式黑色幽默:既能小題大作,也能大題小作;以四兩撥千金的姿態挑戰禁忌、以觸探人性的隱微面向為趣味。

文章插圖

穿梭歷史、探索在地  「鬼」不只是鬼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人類學系教授伍德曼(Justin Woodman)等學者曾在2019年發表文章,探討為何「暗黑行程」在英國如此受歡迎、項目持續增加。他們曾在倫敦、約克(York)、布萊頓(Brighton)等英格蘭城市以及蘇格蘭的愛丁堡(Edinburgh)採集第一手資料。

文章指出,透過呈現暗黑歷史中的喜劇元素、讓行程參與者有機會以坦然幽默的態度面對悲劇或暴力創傷事件,具一定素養的行程導覽員發揮的是協助破解死亡等禁忌、促進個人在心理層面與現實「和解」的功能。例如部分行程邀請參與者重現命案,同時要求務必盡可能好笑或荒謬。當能笑著面對死亡,死亡似乎就不再那麼可怕。 

此外,學者分析,鬼魅等幽暗現象的神祕飄忽特質有助導覽人化解既定社會習慣規範以及認知和敘事框架,以更富趣味的方式、新鮮的觀點,引領行程參與者認識和探索在地,縱橫數世紀歷史。

文章插圖

文章作者之一、人類學家魏斯頓(Gavin Weston)指出,歷史脈絡讓「鬼」不只是鬼,而是饒富意義的存在。相關行程甚至具(集體)「療癒」意義,協助參與者討論、理解各種平常「不好說的事」。

倫敦最夯暗黑行程 開膛手傑克

在倫敦的各項暗黑行程中,最知名的大概是以「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為主題者。

「開膛手傑克」確切身分不明。他被視為與1880 年代末發生在東倫敦「白教堂」(Whitechapel)區的一系列命案有關。死者多為妓女,她們往往被割喉、開腸破肚,其中有人內臟遭移除。在報刊推波助瀾下,命案當時引發軒然大波。為「蹭熱度」衝銷量,報刊雜誌甚至不惜訴諸「假新聞」、「假讀者(凶手)來信」等手段,或是對真假不明的資訊採取「效果第一、查證其次」的態度。

懸案追追追 穿梭東倫敦

東倫敦「白教堂」區在19世紀是龍蛇雜處、居民普遍貧窮的區域。1880年代末至1890年代初期,該區域及其周邊發生一系列命案,多數被視為出自「開膛手傑克」之手。儘管命案至今未破,但其受矚目的程度讓當時的英國社會對「白教堂」區及東倫敦其他地帶的惡劣生活條件有明顯較以往密切的關注。官方和慈善組織陸續採取措施,以加強改善東倫敦的整體生活和勞動環境。

文章插圖

以「開膛手傑克」為主題的暗黑遊覽探索行程各有講究,但往往不脫「跟隨開膛手傑克及被害人足跡」,比對命案相關地點過去與現在的樣貌、講述歷史背景等。有些行程會以投影方式在相關地點「重現」歷史現場,或提供歷史照片協助參與者「入戲」或今昔對照。

行程也衍生不少周邊商品,除了T恤等基本款,還有用心製作的專書,甚至商家聯名優惠(例如購買行程即可至特定商家享消費折扣或贈品),以及名稱「向開膛手傑克致敬」的店家,例如名為「薯條手傑克」(Jack the Chipper)的炸魚薯條餐館。

Jack The Chipper(@jackthechipperlondon)分享的貼文

其他值得一試的倫敦暗黑行程包括歷來公開處決地點、各類「暗巷驚魂」等。不想徒步者也有「鬼巴士」(Ghost Bus)等夜間導覽巴士可選擇。暗黑行程通常在晚間舉行、有年齡限制。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