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8號決議究竟寫了什麼?
如果想了解2758號決議,就必須先回到上個世紀的中期。先來講一段多數台灣人都非常熟悉的歷史: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取得勝利,獲得中國大陸地區統治權,並於10月1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另一方面,中國國民黨則帶著中華民國政府,一路退守到台灣。
原本的中國,在內戰後分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雙方隔著台灣海峽持續對峙。不過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每當提到「中國」,究竟是指哪個中國?國際間開始出現不同的立場。
當時,聯合國的「中國」席位,一直都屬於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後,不斷透過各種方式,試圖成為聯合國中的中國代表。從1950年開始的20年間,「誰能代表中國」的辯論,幾乎成了每年聯合國大會的必備環節。不過,在美國的影響下,支持中華民國的聲音仍在聯合國中占了優勢。
一直到1970年代,聯合國內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員國越來越多,加上中共與蘇聯交惡、美國與中共關係升溫,都導致國際上挺中華民國的力量越來越弱。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通過「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決議內文如下:
回顧聯合國憲章的原則,考慮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對於維護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組織根據憲章所必須從事的事業都是必不可少的,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表決當天,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宣布退出聯合國;隔天,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發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告全國同胞書》。另外,美國原先預計提出,讓「兩個中國」都能留在聯合國的「複雜雙重代表權提案」,則沒有機會進行表決。
所以......大家到底是在吵什麼?
2758號決議的意義很清楚,在聯合國與相關組織中,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代表「中國」;蔣介石的政府則不能再以中國身分參與聯合國。
那麼,這項決議為什麼直到今天都還充滿爭議呢?最主要的爭論是——2758號決議究竟有沒有說台灣屬於中國的?
▉ 中國:已經體現一個中國原則
中國聲稱,通過了2758號決議後,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已經在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都「乾淨徹底」地解決聯合國代表權問題,並明確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國家」,「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問題都不存在。
2022年8月10日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布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中指出,
「聯大第2758號決議是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文件,國際實踐充分證實其法律效力,不容曲解。」
事實上,2758號決議的內文中,完全沒有提到「中華民國」或是「台灣」,更沒有提到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對此,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曾在2021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決議內容沒有提到台灣,正是因為「這一決議處理的是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的代表權問題,當時的海峽兩岸都主張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這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認知。」
▉ 台灣、國際學者:站不住腳啦!
許多台灣或國際專家則指出,一個聯合國大會的決議,並不能在法理上決定國家的邊界,國家領土的問題牽涉到更加複雜的國際法。
台灣國際關係學者張國城在《國家的決斷》一書中寫道,2758號決議雖然「增加了一個確定國家地位的要素」,但「並不意味著中華民國立刻失去國家地位」,因為當時台灣仍與許多國家保持外交關係,並沒有因決議就立刻斷交。
美國的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則於2024年4月推出一份調查報告,名為《揭露中華人民共和國歪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宣揚對台灣的主權》。報告中,GMF提到2758號決議決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以及相關機構中的代表權,但對台灣地位問題「並未嘗試做出進一步的規範或決定」。
GMF也點出,聯合國並不具備獨立權力,來決定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聯合國不是一個具備普遍立法權的國際立法機構,無權為整個國際社會,甚至僅為聯合國會員國制定法律。」GMF直指,中國聲稱2758號決議確定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或將「一中原則」納入國際法中的論點,
「無論從內容(決議並未論及台灣地位),還是從程序(聯合國無權制定國際法或裁定國際法律爭議)層面來看,都站不住腳。」
2758號決議為什麼再度受國際關注?
對於中國而言,2758號決議是「一中原則」在國際舞台上留下的重要歷史紀錄。根據BBC採訪,台灣中央研究院前副研究員林泉忠形容,2758決議就像是北京政府的「法寶」,過去幾十年來,中國曾多次引用這項決議,阻止台灣參與聯合國旗下的國際組織。而GMF的文件也提到,過去中國的主張無論在聯合國內外,都很少受到即時、公開的批評或反駁。
不過自2021年開始,2758號決議在國際上又掀起了一波新的論戰。林泉忠分析,隨著國際政局的劇烈變化,包括中美兩國持續交惡、香港政局劇變、台灣晶片產業在全球產業鏈重要性增加等因素,國際社會對台灣的關注大幅增加,也讓美國開始積極推動讓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事務。
例如,2021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曾表示:「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系統不是政治議題,而是務實議題。」另外美國國務院官員、國安顧問都曾公開表示,中國「不當使用」2758號決議,台灣應有權參與聯合國與旗下組織。林泉忠認為,這些都是美國想要「重新詮釋」2758號決議的舉動,讓其他聯合國成員接受這種解釋,進而推動台灣參與聯合國事務。
中國的態度越來越硬
另一方面,中國對於2758號決議的主張,以及利用決議打壓台灣的行動也日益強烈。中共政府於1993年、2000年發表的「台灣問題白皮書」中,都曾提及2758號決議。不過在1993年的文件中,只有說此決議「驅逐台灣當局代表」;2000年的文件中,也僅聚焦討論「台灣無權參加聯合國及其他只有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
而在2022年8月10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表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中,則明確指出「2758號決議是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文件,國際實踐充分證實其法律效力,不容曲解。」還稱聯合國的相關機構、聯合國秘書處法律事務廳(OLA)的官方法律意見,都曾表明「台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沒有獨立地位」、「台灣當局不享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地位」。
針對國際上的批評聲音,中國的外交部發言人、大使、國家通訊社、國台辦發言人等,皆一再地對外強調,2758號決議已在政治、法律、程序等各方面都已解決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問題;而在聯合國的承認下,「台灣屬於中國一部分」的事實從未改變,並嚴正批評民進黨政府、美方官員和GMF的學者等人「惡意歪曲」2758號決議。
中國還引用哪些文件支持一中原則?
中國在主張2758號決議代表的意義時,除了著眼決議本身,也經常引用幾份相關文件。在2022年發布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中,就提到了1972年世界衛生大會(WHA)通過的第25.1號決議,以及聯合國秘書處法律事務辦公室的官方法律意見。
世界衛生大會第25.1號決議
1972年5月,第25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第25.1號決議」,決議的標題為「中國在世界衛生組織中的代表權」,並寫道依據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內容,決定「將中國在世界衛生組織中的一切合法權利恢復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承認其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世界衛生組織中的唯一合法代表。」
聯合國法律事務廳2010年發表的法律意見
中國提到「聯合國秘書處法律事務辦公室的官方法律意見」,則來自聯合國法律事務廳(UN Office of Legal Affairs, OLA)於2010年發表的一份備忘錄(memorandum)。這份文件中寫道:
聯合國法律事務辦公室在正式法律意見中明確指出:「聯合國視『台灣』為中國的一個省,無任何單獨地位」,且「台北」的「當局」不被視為……擁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地位。在聯合國中,該島被稱為「中國台灣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不過,GMF在報告中提到,這兩份文件與2758號決議一樣,都「不具備依據國際法裁定台灣地位的權力」。OLA於2010年發布的備忘錄,更是僅限說明聯合過內部的立場與使用的術語,不具備任何判例效力。
GMF也直言,這份備忘錄是在中國的施壓下才出爐。且備忘錄並未主張,要把聯合過中所有未使用「中國台灣省」的描述都刪掉;相反地,如果其他會員國提交的文件提到「台灣」、「中華民國」,聯合國仍會保留原本的文字、開放文件流通,不過會加上這樣的免責聲明:「本文件係照原樣轉載。所使用的名稱不表示秘書處對任何國家、地區或區域,或其政府的法律地位持任何意見。」
從私下警告,到公開發聲
過往在中國的壓力與影響下,無論在聯合國內外,中國對2758號決議的詮釋很少受到即時、公開的反駁。
例如在2007年時,台灣時任總統陳水扁曾經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正式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然而,當時潘基文表示,根據2758號決議的內容,「一個中國政策」一直是聯合國的官方立場,聯合國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拒絕台灣加入。潘基文也以相同的理由,駁回台灣加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的申請。
當時,潘基文的言論引起多國關切。根據「維基解密」披露,當時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哈里札德(Zalmay Khalilzad)曾與潘基文見面討論,並以「非文件」(non-paper)的方式表達對潘基文發言的擔憂,警告若聯合國祕書處堅持立場,「美國將不得不與秘書處立場切割。」
除了美國以外,澳洲、加拿大、日本和紐西蘭等國,也針對此事與聯合國進行討論。隨後,潘基文承認他的發言「太超過」,並表示不會再使用「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說法。
而到了近年,各國代表越來越常公開、直接表達對2758號決議的立場。根據BBC採訪,台灣前駐美副代表、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裘兆琳指出,美國一直都非常清楚2758號決議的內涵,「當時美國私下告訴聯合國秘書長,而現在,美國公開、大聲的表達出立場。」
多國議會:反對錯誤詮釋2758號決議
2024年7月,由英、美等39個國家與歐洲議會組成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通過「IPAC聯大第2758號決議各國議會決議範本」,指出2758號決議並不等同「一中原則」為國際共識,沒有排除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也不影響各國針對與台灣關係所做的主權決定。
隨後,澳洲、荷蘭、歐洲議會、加拿大、英國、比利時、捷克等國的議會,接連通過根據IPAC的範本的動議,反對中國錯誤詮釋2758號決議。今年5月5日,美國眾議院也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明確指出:
「聯大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聯合國內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但並未處理台灣與台灣人民在聯合國或任何相關組織的代表權問題,也沒有在中國與台灣關係上採取立場,或包含任何關於台灣主權的聲明。」
2758號決議對台灣有什麼威脅?
儘管國際上反對中國曲解2758號決議的聲音越來越大,但許多專家學者都警告,中國藉由2758號對台灣的打壓行動,不但不會停止,而且力道可能越來越強。
GMF在報告中提到,如果國際社會接受中國的強勢主張,認同2758號決議等同國際法承認「一中原則」,那中國就可以主張武力統一台灣是合法的,其他國家對台灣的軍援則為非法,是「干涉內政」的行為。「在國際政治中,站在法律正確或錯誤的一方至關重要。這可以加強或削弱威信,並影響國際社會面對北京的壓力、威脅或行動時,是否會作出集體行動。」
台大法律系教授姜皇池則在中央社的訪談中指出,近年中國擴大解釋2758號決議,法律論述也越來越清楚。對此姜皇池建議,台灣必須不斷發聲,指責中國扭曲決議,「避免讓中國的論述成為默認事實」;此外,還要持續申請參與國際組織,透過每一次申請、討論的過程,維持這個議題在國際討論中的爭議性,往後才有更多發展的空間,「明知會踢鐵板也要去申請。」
GMF同樣呼籲,台灣政府應持續與各方盟友聯手,用各式各樣的方法在國際上表達立場,澄清2758號決議的意義,並揭露中國論點的缺陷。如果接受中國的立場,除了阻止台灣進入聯合國,也會阻擋台灣帶來的貢獻,這將會「破壞對全球利益的保護,無法應對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例如疫情、氣候變遷和人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