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塞羅馬?」爭分奪秒、見縫插針的義式駕駛藝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黃雅詩 (中央社駐羅馬記者) 

開車「見縫插針」在羅馬只算基本功,更多不講武德的駕駛,明明看見逆向車道有車輛疾駛而來,仍會鋌而走險,在對撞前一刻快速切回原本車道,宛如電影《玩命關頭》真實上演。

文章插圖

說起羅馬交通,大家必會想起「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俗諺點出了羅馬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但在居民、觀光客爆量的現代,在羅馬開車的真實體驗恐怕更像「條條大路塞羅馬」。不少旅居羅馬的外國客,都對開車上路心存恐懼,也對羅馬駕駛的「藝高膽大」嘖嘖稱奇。

這段路是兩條還是三條車道?要看車輛大小

羅馬與台灣不同,許多道路沒有劃分車道,因此常見一項奇景:許多車輛排隊等在紅燈前,一轉為綠燈,眾車就會依駕駛反應速度、車輛加速能力,以蛇行方式向前衝,宛如從起跑線射出的一群賽車。

有「對齊前車」強迫症的駕駛,在羅馬開車天天都是心靈挑戰。曾有台灣朋友困惑詢問:某些路段到底是兩條還是三條車道?我只能回答「這要看車輛大小」,若是小車並行就是三條車道,大車並行就是兩條車道。

隨著各駕駛在車陣「鑽孔」能力不同,隊形會隨時變化,因此在羅馬開車最好放下對齊前車的執念。想要快速通關,除了隨時查閱路況,還要眼觀八方注意附近駕駛。通常在車輛後方貼上「P」字條的,代表新手駕駛「練習中」;而經常打了方向燈又按取消的,代表可能是遊客邊看導航邊找路,這類車輛很高機率會龜速前進,應避免跟在其後方。

文章插圖

救護車扛開路先鋒 創意車隊成古城奇觀

開車「見縫插針」在羅馬只算基本功,還有更多不講武德的駕駛,會用違規方式搶快超車,例如開到中線或逆向車道。有時明明看見逆向有車輛疾駛而來,駕駛仍會鋌而走險,在對撞前一刻快速切回原本車道,宛如電影《玩命關頭》在街頭真實上演。

另一種取巧超車方式,則令人對羅馬駕駛的「創意」無奈又好笑。每當有救護車從後方呼嘯而來,不管交通多壅塞,兩旁車輛都會如「摩西分紅海」般設法走避,中間讓出一條道給救護車通過。

這時必有一群駕駛摩拳擦掌,在救護車通過那一刻,用力扭轉方向盤、踩油門火速跟上。救護車瞬間變成「開道車」,後面跟著一排長長車隊,蔚為羅馬街頭奇景之一。

若不想被所謂的「救護車車隊」超車,駕駛人在禮讓完救護車之後,必須快速反應,從路側搶回中間車道。羅馬開車不只分秒必爭,車道卡位也是寸土必爭。

路邊停車「無縫接軌」  找車位全靠腦洞大開

除了開車,在羅馬停車更是一門藝術。一名曾派駐義大利多年的外交官打趣道:「在羅馬車位不能光用找的,要靠想像力創造出來。」例如在市中心,馬路與古城牆形成的三角畸零地,看來毫無使用價值,卻是駕駛眼中無比珍貴的「隱藏VIP車位」。

文章插圖

斑馬線、公車站這些地點絕不能停車,社區內較寬廣的人行道則有模糊空間。在不影響行人通過的前提下,常見路上車輛開著開著忽然衝上人行道,讓初來乍到的觀光客以為遇上恐怖分子,其實只是羅馬人的停車日常。

此外,跟馬路車道一樣,羅馬路邊經常不劃設停車格,車輛停放方式是「無縫接軌」。許多駕駛停車時都展現了高超空間感,如行雲流水般一次到位。一些來訪的台灣朋友,想起在台灣駕訓班靠「畫記號、背口訣」過關,看到這種景象總是讚嘆不已,打趣說「這裡駕照肯定不能用雞腿來換」。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