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人口數2300百萬人,2013年死於交通事故的人數是1928人;但反觀日本,總人口數1億3000萬人,是台灣人口的4‧6倍,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才4411人,只有台灣的1‧3倍。
事實上,日本自1990年代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就不斷下滑,甚至創下51年前、2次世界大戰戰後的新低。這項紀錄,不但亞洲少見,連全球各國都嘖嘖稱奇。原因無他,日本的祕密武器就是「智慧交通」。而日本智慧交通的源頭,就是它的首都——東京。
智慧管理》早一步告訴你路況!
東京是一座高度仰賴公共交通運輸的城市。從1927年銀座線上野至淺草段開通,至今87年裡,已有13條路線開通,共有258個車站,平均每日運量逼近900萬人次,堪稱全球最繁忙的地鐵系統。 「東京幾乎每走500公尺就有一處地鐵站,所以連公司社長都搭地鐵上下班!」在東京10年、外貿協會東京事務所所長陳英顯指出。
但選擇開車上下班的陳英顯,一樣可以享受便利的日常交通,因為東京擁有全日本「最聰明」的道路系統,就是在公共道路和首都高速公路已完成實驗的整合型智慧交通系統。
「整合型智慧交通系統,不光是車輛而已,還必須進行道路基礎建設,因此得由政府和民間企業共同推動,」ITS Japan(日本智慧交通系統協會)資深副總裁大見真也指出,整合型交通系統從東京先展開大規模實驗,到10年才開始推展至全日本。
總部位在東京芝公園附近的ITS Japan,是日本和東京推動智慧交通的幕後最重要推手。它成立屆滿20年,全日本擁有242個會員,包括豐田、三菱、日產等重量級汽車業,而ITS Japan的榮譽主席則是豐田前社長豐田章一郎。
「舉例來說,當車輛開到交叉路口,視線可能被障礙物擋住,看不到另外一方的來車,但整合型交通系統會告訴雙方車輛,提醒他們注意來車,」大見真也解釋,整合交通系統一種是把感應器架設在道路上,另一種是讓安裝在車輛上的感應器做資訊交換。 簡單來說,日本車輛除了能和道路溝通,還能和其他車輛「打招呼」,把彼此的位置等資訊,透過訊息交換,降低雙方會車時發生「碰碰車」的機率。
大見真也指出,日本高速公路已經設置1600百個整合型資訊交換點,目標將普及至一般道路。 日本道路智慧升級,歸功於將近20年來的準備。大見真也指出,汽車導航已經推行約17年,ETC推動也達13年,兩者搭載數量分別達到5000萬輛和3700萬輛,以全日本汽車數約7600多萬輛來看,比率可觀。這些導航、接收器和ETC,就成為發展整合型交通系統的必備武器。
海量整合》把你的車當移動數據中心!
此外,日本道路平均每2公里就架設一組車輛偵測器,全日本已經架設數十萬組,由VICS(車輛資訊和溝通系統)中心將傳送來的資料,加以編輯、整理資訊後,再播送給駕駛。以無線信號傳送來說,至少可提供給駕駛200公里以內的道路交通訊息。
但東京智慧交通厲害之處,不只是讓車輛之間對話,而是把每一輛車,都變成它的移動數據中心。 到日本買汽車,車廠會詢問車主,是否願意分享車輛資訊,如果車主願意分享資料,汽車所在位置等資料,就會回傳至耗資193億日圓建置、全球最大的日本交通管制中心。
「日本主要透過四家汽車廠商和三家計程車公司,取得個別汽車上高精確的數據,」大見真也說。 大見真也進一步指出,從每一輛汽車傳來的數據,經過交管中心整合分析後,可以提供更有用的交通資訊給車輛駕駛。舉例來說,日本311大地震時,東京對外聯絡道路幾乎中斷,但交管中心可以看出哪些車輛還在行駛,藉此判斷哪一條路仍可通車,把資訊傳送給駕駛。
雖然無從得知全日本有多少車參與分享資料,不過,大見真也指著地圖上幾乎散布整個日本、成千上萬的紅藍標示點,笑著說,「但我相信這些數據一定很大。」
未來願景》6年後將實現自動駕駛!
「大數據就是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要做的,」台大土木系教授、台大先進公路運輸中心主任張學孔指出,大數據搭配動態即時資訊,不但能告訴你路況,還包括停車場,「往前開多久會有停車位,收費多少,統統都能告訴你。」 張學孔表示,智慧交通的目的,其實就是「讓整個運輸系統安全,讓路網更有效率,還有更環保。」
不過,即使能夠提供再多資訊給駕駛,駕駛也不見得採用,交通壅塞和事故也不一定可以獲得解決。然而,要達成舒適、安全又環保的智慧交通,終極手段就是連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都為之瘋狂的自動駕駛。 13年年底,在尚未開通、連結從神奈川縣到愛知縣的新東名高速公路,日本已完成自動駕駛實驗。他們在卡車前後方加裝雷達和感應器,左右兩側則有監視器,只要前方第一輛卡車司機駕駛,後面3輛卡車就可以自動跟隨駕駛,既不會撞到前方,也不會偏移。
大見真也指出,13年在東京舉辦的ITS世界年會,就把自動駕駛列為最重要的議題,隨後日本政府就訂出自動駕駛開發的跨部門計畫,和各產業共同推動自動駕駛。大見真也表示,根據日產評估,20年就能在高速公路實現自動駕駛。 換言之,在6年後的未來,日本高速公路就可以看見駕駛幾乎不必手碰方向盤、不必看路,就算讀報紙、喝咖啡也能開車。
「造成交通壅塞的主因,除收費站外,就是上下坡路段,各汽車間加減速不一致所造成,」大見真也表示,如同新東名高速公路的卡車實驗,自動駕駛能讓每輛車都能定速行駛,壅塞問題迎刃而解。
此外,大見真也拿出一張自動駕駛卡車的排碳量分析圖表,他表示,每輛卡車以每小時80公里速度行駛,間隔4公尺進行自動駕駛,除了前方第一輛卡車外,其他3輛卡車的排碳量降低了15%,「自動駕駛不但安全,而且環保。」
社會效益》減少社會問題,促進經濟
美國都會區規畫組織協會技術委員會前主席、智慧城市專家焦國安指出,智慧城市不只是為了提升效率和便利,更重要的是提升城市的競爭力。日本和東京推動智慧交通,就把格局拉高到競爭力的層次。
ITS Japan會員、道路模擬測試相關軟體廠商富朗巴(Forum 8),曾與政府單位及各大汽車廠進行交通模擬。「我們現目前和學界共同模擬小型運載工具在道路上的使用,」富朗巴日本總公司國際業務副理何征指出,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都正積極推動和測試小型電動車在道路上的應用。
「下一個階段ITS要解決的不只是交通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大見真也表示,日本是一個高齡化社會,因此他們開始推動與規畫小型個人式的運載工具(如類似高爾夫球電動車等),讓老人家也能輕鬆駕著小型電動車,進出商店和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大見真也指出,高齡者能自由外出移動,讓他們身心年輕,保持健康,「高齡者健康,就可以降低健保費用支出,從整體來看,也是降低社會成本。」大見真也認為,智慧交通的附加價值,將能解決更多社會問題。 「智慧交通重要在於有智慧的人,」張學孔表示。所謂「智慧的人」,不只是用路人,還包含各決策單位,做出更聰明的選擇,這是用路人之福,也是整體城市之福。
延伸閱讀:《20年來最大雪 台旅客滯留成田機場》
《日本和食將列世界文化遺產》
《手機「啞巴族」成日本新趨勢》
---本文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
財訊
1974年創刊的《財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的專業媒體。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近年更致力於數位化閱讀、電子雜誌、手機格式、線上閱讀,與平面雜誌同步發行,期許更貼近讀者生活、資訊流通更迅速即時。網站連結 http://www.wealt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