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航機師酒精超標導致航班大亂、上百乘客受影響 JAL機師違規飲酒醜聞不斷

近日,日本航空(JAL)一名機師在夏威夷停留期間違反公司禁酒規定飲酒,翌日以「身體不適」為由退出執勤,導致檀香山飛名古屋的航班及兩班飛東京的航班出現大幅延誤,最長達18小時,共有637名乘客受影響。日本國土交通省(JCAB)已對日航展開臨時監察,重點調查再發防止措施是否確實落實。

這並非日航首次因機組人員違反禁酒規定而影響航班。類似事件屢見不鮮,不僅造成乘客不便,也對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與公信力構成挑戰。

文章插圖

2025年8月28日,原訂由檀香山(Honolulu)飛往日本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Chubu Centrair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JL793航班(波音787-9),機師臨時傳出「身體不適」而退出執勤。

由於人手調度受影響,JL793班機延誤2小時8分才起飛,搭載239名乘客(含2名嬰兒)與12名組員。原定當日16時35分由檀香山飛羽田的JL71航班則被迫延誤18小時41分,改於翌日11時16分起飛;隔日另一班JL71同樣受到波及,延誤18小時21分才出發。總計三個航班延誤最長18小時以上,影響637名旅客。

不是「身體不適」,而是違規飲酒

隨後,日航調查發現,該名機師違反內部「禁酒規定」,在前一日獨自在房間喝了3罐啤酒(酒精濃度9.5%,每罐568毫升),其飲酒量已超過航空公司規定的標準——出勤前12小時內不得有酒精殘留。

調查也發現,這名機師過去曾多次在外站停留期間飲酒,甚至為了隱瞞事實,還曾更改酒測儀的日期與時間。不過,在所有航班的正式檢測中,皆未檢出酒精反應。

事發後,日本國土交通省航空局(JCAB)於9月3日派員進駐羽田的日航運航本部,展開臨時立入檢查,並強調將視情況對涉事機師與公司進行行政處分。

日航則在聲明中致歉:「在已因多起不安全事件(含酒精案例)受到嚴厲警告的情況下,仍再度發生類似案例,深感抱歉。全公司將徹底貫徹再發防止措施。」

那起改變日本《航空法》的事件

這並非日航首次爆出酒精醜聞。早在2018年,一架自英國倫敦希斯洛機場飛往東京的航班上,日航副機長實川克敏在起飛前6小時內,喝了2瓶葡萄酒、1.8公升以上的啤酒,卻仍通過日航內部的酒測。抵達英國機場後,因巴士司機通報安檢人員重新進行酒測,結果遠超標準,當場遭警方逮捕。

最後,英國法院判實川克敏須監禁10個月,日航也解僱該名副駕駛。

【延伸閱讀】機師酒駕不少見 日本航空酒測計之謎

文章插圖

2019年日本才修訂《航空法》飲酒規定

事發前,日本《航空法》第70條僅規定,「航空器機組員在因酒精或藥物影響可能無法正常操作航空器的期間,不得從事任何航空業務。」然而,該法並未具體規定酒測方法與標準值,一切全由各航空自行決定。

因此,直到日航副機長實川克敏在英國被逮捕後,日本國土交通省才於2019年修訂《航空法》第70條。新規定明確指出:若航空機組員血液中酒精濃度每公升達0.2克以上、或呼氣每公升酒精濃度達0.09毫克以上,即便未達上述標準,但因飲酒可能導致反應遲緩等影響飛行安全的情況,一律禁止從事航空業務。

文章插圖

但,日航的酒精醜聞依舊不斷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統計,2013年至2019年間,日本共有13間航空公司發生52起飲酒事件,其中日航就佔了22件。雖然自「英國副機長事件」後,日航已加強內部訓練並全面更新酒測器,但酒精醜聞仍層出不窮。

2023年5月,一名日航機師就在美國達拉斯(Dallas)停留期間酒醉鬧事,甚至驚動警方,導致航班取消。2024年4月,另一名機師因在美國飯店酒後行為失當,也曾遭美國警方警告。

日航的子公司「春秋航空日本」(Spring Japan)同樣爆出酒精問題。2025年5月,一名貨機機師在禁酒時間內飲酒,違反規定後被國土交通省嚴重警告。

文章插圖

兩位機師都違規超量飲酒 卻謊稱「誤檢」

2024年12月,日航又再次發生嚴重的超量飲酒事件。原訂自澳洲墨爾本(Melbourne)飛往東京成田的JL774班次(波音787-8),因兩名機師飲酒超量而延誤3小時11分。

駕駛該班次的兩位機師在值勤當天的自主檢測皆出現酒精反應,但其中一人以「身體不適」推遲出發時間,另一人則辯稱是「誤檢」,刻意隱瞞飲酒狀況,未向公司如實通報。直到數次測試確認酒精濃度歸零,兩人仍登機駕駛JL774航班。

然而,事後調查發現,兩名機師在班前一天14時至16時,於當地餐廳飲用氣泡酒與三瓶紅酒,遠超過公司規定的標準。

對此,日航宣布解僱涉事兩位機師,且不允許在集團內再次任職飛行員。事後,國土交通省對日航下達「業務改善勸告」,並要求提交防止再犯措施。

管控措施:禁酒令、監測名單與酒測強化

面對頻繁爭議,日航自2024年12月11日起,全面禁止機師在海外滯留期間飲酒,俗稱「禁酒令」。此外,日航於2025年1月向國土交通省提出一系列再發防止措施,包括:

  • 建立「高風險員工名單」,加強追蹤有飲酒問題的機師。

  • 強化對機師值勤內外的行為監測。

  • 全面升級酒測制度,規定國際線與國內線航班前必須確認酒精濃度為0.00mg/l。

然而,短短數月後,機師違規飲酒事件再度發生,顯示制度的落實與監督仍存在漏洞。

文章插圖

信任危機下的日航

航空安全專家指出,酒精問題不僅關乎一次性的紀律違規,更會引發對飛行員整體自制力與專業適任性的疑慮。正如國土交通省的立場,即便酒精測試最終合格,若存在隱瞞或規避行為,乘客與社會對航空公司的信任仍將受到動搖。

對乘客而言,延誤雖然麻煩,但更令人擔心的,是一旦酒後上班真的發生在飛行途中,後果將不堪設想。

日航向來以「安全至上」作為品牌核心,但近年酒精事件頻傳,已讓其形象蒙上陰影。2018年與2019年,國土交通省就曾因機師飲酒問題兩度對日航下達「事業改善命令」。如今多年過去,問題卻仍未解決。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