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4日,法國前總理米歇爾.巴尼耶(Michel Barnier)上任僅3個月後垮台,成為法國史上任期最短的總理。12月13日,中間派政壇老將白胡(François Bayrou)接任新總理。
然而,白胡上任9個月後,於昨天的國會信任投票中慘敗,並將於9日辭職下台。白胡是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自2017年擔任法國總統後任命的第六位總理,也是過去20個月來法國的第四位總理。
「給我正視現實啊!」白胡自己提出信任投票
自從去年7月的國會改選後,法國政壇的動盪不斷。9月8日,去年12月才剛上任的總理白胡在國會信任投票中,以364票反對、194票支持的差距慘敗。結果出爐後,白胡將於隔天向馬克宏提交辭呈;愛麗舍宮(Élysée)隨後也表示,馬克宏將於週二接受白胡辭呈,並會在「未來幾天內」任命新總理。
令人意外的是,此次針對白胡的投票,並非出自左、右陣營,而是由白胡自己提出。由於法國持續面臨嚴重的國債問題,且預算赤字不斷膨脹,白胡於七月公布的預算計畫中,提出將於三年內削減440億歐元開支,包括縮減退休金、健保支出等。這項提案在國會引發激烈辯論,並陷入漫長的僵局,且招致外界強烈的輿論批評。
為了結束針對預算緊縮提案的僵局,白胡主動要求進行信任投票,希望透過這項行動強調國債問題的嚴重程度。在投票前的演說中,白胡表示法國正陷入「無止境的債務泥淖」,分裂的議會必須就預算問題找到「最低限度」的理解與共識。
「我們面臨的所有挑戰,最終都歸結到一個根本且迫切的問題,我們的未來、國家、獨立、公共服務和社會模式都取決於此——那就是控制我們的支出和過度債務的問題。」
白胡選擇放手一搏,希望呼籲各方正視緊縮預算的提案。然而,他的呼籲似乎並未生效,極右翼與左翼聯盟紛紛投下反對票,最終導致白胡慘遭滑鐵盧。
▲8日的信任投票前,白胡在國會發表演說。
馬克宏接下來怎麼辦?
白胡倒台後,馬克宏的抉擇再度成為焦點。根據法新社報導,分析人士指出,過去馬克宏做決定傾向花時間斟酌考量,然而這次他將迅速宣布接任白胡的人選,以避免全面性的市場與憲政危機。
對此,極右翼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的領袖瑪琳.勒朋(Marine Le Pen)呼籲馬克宏應提前舉行國會改選,且這「不是選項,而是義務」。
《紐約時報》指出,目前多份民調都顯示,如果法國再度進行國會選舉,國民聯盟將取得顯著的領先地位。不過,勒朋本人於今年稍早遭巴黎刑事法院裁定貪污罪名成立,並被禁止在五年內參與公職選舉。目前,勒朋已對參政禁令提出上訴,且將於2026年1月13日至2月11日間受理,判決預計將於幾個月後、也就是2027年法國總統大選的前一年出爐。
另一方面,左翼政黨社會黨(Parti socialiste)領袖鮑里斯.瓦洛(Boris Vallaud)稱馬克宏是「一位失敗的總統」,且「讓窮人更窮,讓富人更富」。他在投票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的政黨已準備好執政,並將提出「一條不同於馬克宏、能把我們從僵局帶出的政治道路」。
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France insoumise)的領導人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則在X上呼籲馬克宏應辭職下台,「白胡倒台了。這是民眾的勝利與解脫。馬克宏如今正直面人民,他也必須下台。」
Bayrou est tombé. Victoire et soulagement populaire. Macron est désormais en première ligne face au peuple. Lui aussi doit partir. pic.twitter.com/MTkCQU6yXH
▲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的領導人梅蘭雄在X上呼籲馬克宏辭職下台。
法國總理跨不過的坎:預算案
自從去年7月,法國國會改選的結果出爐後,國會呈現左、中、右三派「三分天下」的局面。由於沒有一個派系拿下多數席次,三方對峙的僵局持續,極右翼、左翼陣營不斷對馬克宏帶領的中間黨派施壓,要求他任命己方人選擔任總理,甚至要求他辭職下台。
前總理巴尼耶即是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中上任。此外,他一到任就必須處理棘手的預算問題,最終也因想要強行通過預算案,遭左翼黨派提出不信任案,並以331票贊成、246票反對的結果通過,於上任三個月後火速下台。
在白胡上台後,經過與社會黨談判,最終於今年2月勉強通過預算案。不過,白胡同樣逃不過預算案的大難題。隨著法國的國債問題日益嚴重,目前,法國的預算赤字已高達GDP的5.8%,遠遠超過歐盟穩定機制設定的3%上限將近兩倍。
白胡在演說中表示,他的目標是讓法國的預算赤字在2029年降至3%。「最大的風險就是什麼都不做,讓事情照舊下去。」白胡指出,目前法國的債務規模極具威脅,他的政府已提出讓國家在幾年內擺脫債務洪流的計畫。他並向國會議員表示:「你們有推翻政府的權力,但沒有推翻現實的權力。」
國債VS社會福利?法國社會的難解困局
除了政壇角力,法國的社會氣氛也日益緊繃。目前,左翼團體「封鎖一切」(Bloquons Tout)正號召於9月11日發動全國行動,可能癱瘓道路、學校與商業;工會則計畫於9月18日發動全國罷工。
這意味著,無論新總理是誰,社會對緊縮與政府的不滿都將繼續蔓延。在法國,似乎縮減社會福利的嘗試幾乎都將成為禁忌,過去幾年間,法國人民已多次因政府改動社會福利政策發動抗議。
接下來,無論是何種立場的領導者,勢必都將面對國債與法國人民抗拒改革的兩難處境,以及國會三方勢力的對峙拉扯。
法國總理之亂時間軸
2024年1月9日:
經過國會投票,馬克宏決定改組內閣,並任命時任教育部長艾塔爾接任法國總理一職。當時,年僅34歲的艾塔爾不但是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理,也是首位公開出櫃,承認自己同志身分的總理。
2024年6月9日:
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取得歷史性佳績,贏得法國8個席次中的30席。選舉結果公布一小時後,馬克宏突然宣布解散國民議會,並將提前舉行國會改選。
2024年7月7日:
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Nouveau Front populaire)在國會改選中,逆轉外界對極右翼黨派將取得勝利的預期,獲得國會最多席次。
2024年9月5日:
馬克宏選擇保守派「共和黨」(Les Républicains)的巴尼耶出任總理。馬克宏的聯盟與共和黨合計席次超過新人民陣線。
2024年12月4日:
巴尼耶政府垮台,因極右翼與左翼共同支持不信任投票。這次投票也讓巴尼耶推行的2025年預算案最終破局。
2024年12月13日:
馬克宏任命他的長期中間派盟友白胡接替巴尼耶。國會中支持白胡的聯盟與支持巴尼耶的相同。
2025年2月6日:
在白胡的協商下,左、右翼政黨選擇妥協,法國國會終於通過2025年預算。
2025年8月25日:
白胡在2026年的預算案辯論前,提出信任投票。
2025年9月8日:
白胡於國會的信任投票中慘敗,被迫辭職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