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關稅收入增加!川普再提要發2000美金紅利 專家:數字不合,還可能引發通膨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文章插圖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在自創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上高調宣布,他計畫讓「大多數美國人」領取至少2,000美元 的「紅利(dividend)」,資金將來自美國「因關稅收入暴增」的國庫。

但專家警告,關稅收入根本不夠,國會沒批准,關稅合法性還卡在最高法院諸多考量之下,可行性不高;而就算真的發了錢,人民也可能面臨比疫情時期更高的通膨壓力。

支持關稅者有福了,川普在Truth Social上宣布「發錢」

「反對關稅的人都是傻子!」川普在貼文中寫道,「我們現在是全世界最富有、最受尊敬的國家,正從關稅中賺進數兆美元,很快我們就會開始還清國債。而每個人(除了高收入者!)都將領到至少 2,000 美元的紅利。」

早在今年7月,川普就在白宮外向記者透露:「我們從關稅獲得的錢太多了,也許可以考慮回饋給中低收入家庭,發一點紅利。」同年10月,他接受One America News 採訪時,進一步提到紅利金額可能介於1,000至2,000美元。

這次,他再次提出這項想法並稱之為「關稅紅利」──聽起來像企業派發股息,只不過股東是美國人民,而資金來源則是其他國家。

川普:關稅收入多到發錢後,還能還國債

此外,川普也說關稅能夠償還國債。

不過,根據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United States Congress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JEC)的報告(Debt Dashboard)指出,及至2025 年11月5日,美國的國家總債務(gross national debt)為 38.09 兆美元。因此這筆「紅利」的實際影響,恐怕連利息都不夠付。

等等、關稅收入真的夠發嗎?

根據Politifact報導,目前美國整體平均關稅稅率為18%,是自193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美國財政部資料2025會計年度美國政府的關稅收入約1,950億美元,這筆數字也包含了來自《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下所徵的進口稅890億美元。

但,這筆錢根本不夠發給所有人。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調查數據,去年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為 $83,730 美元。

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聯邦稅務政策副總裁(Vice President of Federal Tax Policy)艾瑞卡・約克(Erica York)估算,如果將「中低收入戶」定義為以年收入低於10萬美元為標準,全美約有1.5億名成年人 符合資格。每人2,000美元,總成本將達 3,000 億美元。

約克在社群平台X上指出:「問題是——新的關稅到目前只帶來 1,200 億美元收入。如果再考慮關稅導致的其他稅收損失,實際淨收入大概只有 900 億美元。要拿 900 億去發 3,000 億?數學上說不通。」

此外,即使不考慮財務缺口,這筆錢也無法直接「自動」用於紅利,因為所有聯邦支出都需要國會授權。

「發錢」不是總統說了算,還是要國會批准

事實上,根據 《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九節第七款(U.S. Constitution, Article I, Section 9, Clause 7)規定:「除非依照法律所制定的撥款,不得從國庫支出任何款項;並且應定期公布所有公共資金的收入與支出報告。」行政權(總統)無法單獨決定花錢,只有國會有權批准聯邦資金支出。儘管總統再怎麼高喊「要發錢!」,若沒有國會立法授權,財政部(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也不能動用任何一分錢。

歷屆以來,美國政府「發錢給全民」,全都是經由國會批准後,由財政部與國稅局(IRS)執行。

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接受ABC News採訪表示,這項「紅利」構想尚未成為正式提案:「我們還沒有討論過發錢這件事。這筆 2,000 美元紅利可能以多種形式出現,也許就是我們已經在推動的減稅措施——像是小費免稅、加班免稅、汽車貸款利息可抵稅、社會安全金免稅。」

換句話說,連財政部自己都還搞不清楚「紅利」到底是支票、還是減稅,究竟會如何執行。

連關稅本身都不一定合法?最高法院還在審

目前,美國最高法院還在審理川普政府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關稅的合法性。該法允許總統在「國家安全或經濟遭受外來威脅」時採取行動,但是否包含「課徵關稅」仍存在爭議。

多位大法官在辯論中質疑,川普是否濫用總統的行政權,擴大了法律授權。但代表政府辯護的約翰・索爾(John Sauer)表示:「這些關稅帶來的收入只是附帶結果(incidental)。」

如果法院最終裁定關稅無效,不僅企業可要求退稅,川普口中的「紅利」也會瞬間蒸發。

美國政府「普發現金」的歷史

其實回顧美國歷史,政府發錢給人民並不罕見,只是背後的理由從來不是「賺太多」,而是當社會整體面臨經濟危機或衰退時期,經由國會授權,委由財政部執行。

1970年代,美國通膨嚴重,能源危機、物價飛漲,民眾生活壓力大。時任美國總統福特(Gerald Ford)為了刺激消費、重振信心,美國政府首次推動「退稅支票(rebate checks)」的政策,讓每位納稅人可獲得最高200美元的退稅支票。這便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直接寄錢給納稅人的聯邦計畫。只不過當時執行速度慢、郵寄時間長,刺激效果有限。

小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任內,有兩次的「退稅刺激經濟」:第一次是2001年,因美國剛從2000年「網路泡沫」(Dot-com Bubble)中走出來,經濟疲軟,小布希政府向美國納稅人發放每人300~600美元的退稅支票;2008年的發放背景則是次貸危機爆發前夕,美國經濟出現衰退徵兆。政府向個人發放最高600 美元、夫妻最高 1,200 美元,加上每名孩童 300 美元,發放金額總計約1,680億美元。這也是美國第一次「全民退稅刺激」規模達千億美元級別的政策。

自2020年以來,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在川普第一任總統任期、拜登總統任內,也有三次發錢政策:2020年初,川普簽署《新冠病毒援助、救濟與經濟安全法案(CARES Act)》,成年人每人發放1,200 美元,此外每個孩童也有500美元,總共約有1.6億名美國人受領,發放金額約2,900億美元。同年年底,川普簽署《COVID-19 Relief Bill》法案,再次發放成年人每人600美元,每位孩童600美元,發放總金額約1,300 億美元。

2021年3月,拜登政府也通動《美國救援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不成人與孩童,每人都能領1,400 美元,總成本高達4,100億美元。

根據美國財政部(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與國會預算處(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CBO)的官方估算,為刺激疫情後的這三次經濟刺激政策(Economic impact payments),總金額約達8,300億美元。

專家:若真的發錢,恐再推高通貨膨脹

根據The Economic Times報導,經濟學家警告,即便紅利真的發放,也可能引發新的通膨壓力。約克接受Newsweek採訪時說:

「在通貨膨脹仍然居高不下的時候,向美國人發放支票會導致通貨膨脹加劇,」

她也指出,過去疫情期間的三次刺激支票,曾將通膨推高1到3個百分點。如今若再向全國家庭發錢,「會進一步刺激需求、讓物價上升,而不是下降。」她提醒,關稅本身已經讓商品變貴,若再把關稅收入拿去發錢,民眾拿到錢後去買更貴的東西,結果就是「通膨雙倍奉送」。

她補充道「總統一方面推動聯準會降息,一方面又推動增加支出——這兩項政策結合起來,將嚴重威脅通貨膨脹再次升高。」

川普的「關稅紅利」構想,聽起來像布希的退稅,又像疫情的刺激支票,但法理依據模糊、資金來源不足、執行機構未準備、法律挑戰未解。但,從關稅實際收入、會計帳本到最高法院,這張「2,000美元紅利」支票看來更像一張空頭支票。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