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誰的和平?日本擴大出兵範圍的秘密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新措施在當地掀起波瀾,周二時日本內閣會議就決定修改憲法解釋,解禁日本的「集體自衛權」,也就是說,未來日本可以在協助防衛他國的情況下,出兵至他國。

這項宣布引起日本民眾抗議,也引起國際譁然,《德國之聲》在1號時訪問研究日本現代史的歷史學家葉倫(Jeremy A. Yellen),他認為日本政府這項措施不只是軍事上的意義,更有許多政治外交意涵在其中。

文章插圖

自從日本傳出將修改集體自衛權的消息,當地出現廣大的抗議聲浪,更有人以自焚的方式表達對政策的不滿。在這樣的緊繃氣氛中,日本內閣仍於7月1日決定修改憲法解釋以通過「集體自衛權」,也就是說,未來就算日本沒有受到攻擊,他們也可以協助受到攻擊的友邦來行使武力。

這項提議目前得到內閣會議允許,但仍要進一步在國會中通過才能正式施行。如果提案通過,那麼在可預見的未來,日本會更深入參與聯合國主導的維和任務(例如駐軍到非洲協助平息動亂)。

目前日本的自衛隊是為了國家安全所設,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施行的《日本國憲法》中的第九條,更規定日本不得發動對外戰爭和成立軍隊:

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文章插圖

如果這次「集體自衛權」在國會通過,那麼未來日本便可以協防美國或其他國家。研究日本現代史,同時是哈佛大學副教授的葉倫(Jeremy A. Yellen)就表示,日本的行動對聯合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對鄰近日本的南韓與中國來說,卻隱藏外交關係上的憂患。

Q:如果提案在國會通過,對日本來說意義到底有多重大?

這對日本的國家安全政策來說,是具有相當意義和重要性的改變,日本媒體用了「巨大轉變」來形容這次的事件。但從歷史脈絡來看,雖然表面上是安倍晉三政權的措施,但源頭其實可以回溯到冷戰時期。

小補充:冷戰

根據《維基百科》,冷戰(Cold War)指的是1947年到1991年間,以美國和北約為首的西方集團,與以蘇聯和華沙為東方集團兩者之間的長期政治和軍事衝突。

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蘇兩國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北約代表了自由民主制的資本主義政體,而蘇聯和其他鐵幕國家則代表了一黨專政的共產主義政體,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

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子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文章插圖

Q: 日本政府不同政權執政時,對憲法第九條有不同的見解嗎?

冷戰期間,日本政府採行親美的內閣首長吉田茂推動「經濟優先」措施,也就是在美國的保護下,以復甦日本經濟為優先事項。

冷戰時自保的和平主義

當時,吉田和他的繼任者都將憲法第九條看成限制日本保安角色的法規,當時也實行數項措施來防止日本涉入安全議題,例如拒絕派遣軍隊到國外以避免集體防衛,以及限縮軍事預算、規範海陸空軍事活動範圍,同時也拒絕出口或分享國防科技等等。

也就是說,日本憲法第九條被「解讀成」讓前述措施合理化的角色,並讓日本政府可以置身於冷戰外,專注在復甦經濟上。這樣的認知相當受歡迎,因為當時世界上廣泛流傳著和平主義的精神。

和平主義 vs 外交合作

冷戰結束後,日本政府限縮自己維安角色的政策開始出現不合時宜的狀況,因為新世代來臨,日本面臨需要修改過去政府制定的限制措施。從1990年代開始,日本自衛隊就曾到柬埔寨或他國協防,近期安倍晉三也透過修改武器出口原則來放寬出口武器的限制,並和土耳其簽署共同研發武器的協議。

近期日本的各種轉變,在冷戰時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實上,從冷戰結束後,日本被視為「和平憲法」的憲法第九條,其影響性就一次又一次地減弱,所以這幾天安倍晉三重新解讀憲法,並解除集體自衛權的舉動,雖然相當關鍵,但其實也是日本一直以來反制憲法第九條的行動之一。

日本準備好了

對聯合國來說,日本這次的行動相當有象徵意義,畢竟美日聯軍就是亞太地區安全策略的核心關鍵,過去美國已數度對日本不願擴大維安角色表達不滿,所以安倍晉三這次的行動,與其說是展現了軍事意義,倒不如說是安倍向美方顯示出「日本準備好了」的政治意涵。

文章插圖

Q:安倍晉三是怎麼看憲法第九條的?

安倍一直強調兩種方式來看待重新解讀憲法第九條這件事情:

不能失去美國

首先,他認為集體自衛權可以讓日本協防美國軍艦,幫助他們掃除波斯灣上的地雷,但現實情況是,安倍害怕若他們不展現與美合作的態度,美方很有可能會放棄美日安保條約,讓日本自行去處理和中國的「釣魚台爭議」。

積極的和平

再來,安倍指出集體自衛權的合理性來自近期中國方面的武力威脅,他就以中國和越南、菲律賓爭奪南海領域為例。安倍認為,如果中國或其他國家出現侵略性舉動,那日本集體自衛權的範圍可以擴大到南韓、澳洲、菲律賓、越南和印度等國。這些行為都被他稱為是一種「積極性的和平主義」。

Q:根據安倍重新解讀,什麼情況下日本可以派軍?

目前這方面還不明確。根據日本內閣議會的決議,日本可以在滿足三種條件下出兵:

  1. 友邦遭到侵略行動攻擊
  2. 侵略友邦的行動很明顯對日本造成威脅
  3. 侵略行動威脅到日本民眾追求生命、自由和福祉的權利

但是,誰來決定什麼是「明顯的威脅」就跟憲法第九條一樣,是個開放解讀的狀態。安倍晉三已承諾會「限制」日本涉入海外的軍事行動,但「限制」的程度也同樣沒有說清楚。有人擔心這樣不清不楚的解讀,會讓國家主義者用安全的名義無限上綱。

Q:現在這份提案還要再送國會審理,這之間可能會發生什麼情況?日本國會有可能通過嗎?

日本國會有極大的可能性通過此案,因為安倍已經用提名為內閣議員的條件來安撫他黨內的反對聲浪,安倍計畫在今年9月進行內閣重組。

另外,公明黨礙於可能會因為不同調被自民黨切割,所以也可能會贊同這項提案。目前日本執政黨在國會和上下議院都佔有多數,他們接下來也會繼續在其他黨派間奔走斡旋,確保安倍晉三的提案通過。

文章插圖

Q:安倍晉三的提案受到議員強烈抨擊,那些批評是在擔心什麼?

這其實很有意思,因為在這次的事件中有一個地方是大部分英語媒體沒有報導出來的,那就是剛開始安倍黨內的批判聲浪相當大。

被寵壞的笨孩子

3月中時,自民黨宏池會前會長古賀誠就批評安倍的提案就是一個「被寵壞的笨孩子所想出來的」。但在5月時,日本《朝日新聞》就點出安倍很有可能用內閣人選的條件來安撫這些反對他的同黨人士。

再看到和自民黨同陣線的公明黨,他們一開始也是抗議聲浪不斷,他們認為現行的國安政策已經足夠保護日本的安全,所以重新解讀憲法的行為是輕率且沒必要的。此外,公明黨過去想擴大日本維安角色時,常常受到黨內原則還有選民(日蓮法華宗)的反對,他們擔憂如果支持安倍的提案,會讓他們在明年年初大選中失去支持。

但現階段來看,公明黨更擔心失去和執政的自民黨同一陣線的地位,所以公明黨內的反彈聲浪可能不會是問題。

Q:這次提案對日本鄰國有什麼影響?

安倍晉三的提案會影響日本在東亞的定位,因為日本、南韓以及中國過去已經陷入領土的爭議中,而安倍晉三的國家主義態度會讓這樣的外交關係更緊張,近期安倍參拜供俸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犯的靖國神社,意圖美化日本過去的侵略行為的舉動也引起爭議。

中韓抗議 

中國的外交部曾表達對日本改變防禦政策的憂心,中國和南韓都不贊成重新解讀日本憲法第九條的行動,簡短地說,南韓總統朴槿惠可能藉此來解讀日韓之間的對峙,而中國則是會趁機將東亞緊張情勢升高的罪過歸在日本身上。

美國東南亞歡迎

另方面,美國則表示歡迎日本的改變,畢竟美國數十年來就不斷呼籲日本在共同維護安全上要有更公平的付出;再看到其他國家,例如越南和菲律賓,這兩國和中國之間不斷有領土爭議,所以應該也會歡迎日本改變防衛政策。

Q:日本民眾對這次集體自衛權的看法?

內閣的決議在日本民眾間引發極大不滿,絕大多數的民眾都表示憲法第九條不該被更動,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所做的調查,有50%的日本人反對集體自衛權,遠高過支持的34%。此外,只有29%的人認同重新解讀憲法(而不是直接修改),54%的日本人都不贊成。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