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伊斯蘭教不興盛,連帶伊斯蘭傳統也逐漸式微,《半島電視台》於是帶著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台灣,揭開伊斯蘭教在台發展的神秘面紗。
大部分台灣人信佛教
每到周五下午,大約有1000多名穆斯林就會齊聚在台北清真寺一起參加禮拜。黑壓壓的人群中,台灣人只佔了20%,因為台灣大部分民眾都信奉佛教;其他伊斯蘭教徒則來自印尼、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和其他非洲或中東國家。
國王贊助的清真寺
台北清真寺就位於台北市中心,1960年靠著在地捐獻和約旦、伊朗國王的贊助而建立。台北清真寺與沙烏地阿拉伯也有很深厚的關係,1971年,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瑟(Faisal bin Abdulaziz Al Saud)就曾造訪台北清真寺。
穆斯林信仰危機
台北清真寺基金會董事長楊大錡(Omar Yang)指出,台灣穆斯林正遭遇信仰危機,因為年輕一代對伊斯蘭教缺乏認識,中國傳統和文化在台灣又比伊斯蘭文化盛行,導致伊斯蘭習俗和民眾漸行漸遠。
楊大錡回憶,曾有一個來自中台灣的家族,有一天他們打開了祠堂祖先留下來的物品,發現了一本阿拉伯文古蘭經,才知道他們的祖先原來是穆斯林。
台灣穆斯林是國民黨老兵兒孫
據說,第一批穆斯林是在1683年清朝年間抵達當時被稱作福爾摩沙的台灣。但是,大部分穆斯林被主流文化同化,慢慢地不再遵循伊斯蘭習俗。
現在的台灣穆斯林大多是國民黨老兵的兒孫;1949年,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打敗了由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國民黨軍隊只好撤退來台。這些台灣穆斯林被稱作「回回」,他們代表了2萬到6萬名撤退來台的軍人。
根據2012年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PEW Research Center),穆斯林在台灣2300萬人口中只佔了0.1%。
台灣宗教多元全球第二
楊大錡坦言:「身為台灣人,我們對宗教和信仰不太感興趣,因為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捍衛國家。」
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而台灣究竟是不是個獨立的國家,在國際上也充滿爭議;在政治方面,台灣試著拉開和中共的距離、建立了民主,光是官方認可的宗教就有26種,伊斯蘭教也包含在內。
根據2014年一份來自皮尤研究中心宗教和大眾生活計畫的報告,台灣在宗教多元這一項名列世界第二,僅次新加坡。
寧願混夜店 也不願接觸宗教
「台灣是個非常包容的地方。」28歲的台北設計師趙永寧(Anas Chao)說。他的家族跟著國民黨一起撤退來台,但是他說,如何在不摧毀或影響台灣當地傳統下,去教導與保存伊斯蘭教是穆斯林的責任。
台灣千禧年成長的一代對宗教和文化興趣缺缺,寧願將休閒時間都花在卡拉OK、夜店和咖啡廳。
現為學生的莎莉法(Sharifa Yang)跟《半島電台》說:「在台灣成長的我,對自我認同感到非常困惑,常常夾在台灣和伊斯蘭文化之間而感到矛盾。」
對只有21歲的莎莉法來說,她常常會把台灣文化擺在穆斯林文化認同的前面:「我認為年輕的台灣穆斯林不懂伊斯蘭教,他們不到清真寺來學,但這也跟台灣環境的影響有關。」
宗教無用論?
對伊斯蘭教的無知來自於普遍缺乏興趣,台灣人明顯認為宗教不太能帶給人什麼實質報酬,畢竟華人文化向來以工作、財富和地位來定義成功。
伊斯蘭教在台灣的未來,得靠新一代的台灣人和來自穆斯林國家的移工幫忙。台灣印尼女性外傭目前佔移工的大多數,共有超過20萬人。這個印尼社群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台北清真寺使用的語言中,印尼話僅次於中文和阿拉伯文。
走出一條新路
台北清真寺中,來自敘利亞的歐馬老師(Omar Ayash)表示,傳授伊斯蘭文化給沒有傳統包袱的新一代比較簡單。
「伊斯蘭教在台灣已經和儒家思想、佛教與道教融合。」他補充道,在教導老一輩伊斯蘭教文化時很難不侵犯到他們的習俗。隨著外來移民移入台灣,一個新的社會與宗教景觀已經慢慢在台灣形成。
「隨著和國民黨一起來台的中國穆斯林人數減少,外來移民人數逐漸增多,台灣漸漸地可以像日本和韓國一樣。」趙永寧跟《半島電台》說。
「中國穆斯林可以漸漸被台灣印尼(Taiwanese-Indonesian)、台灣巴基斯坦(Taiwanese-Pakistani)、台灣摩洛哥(Taiwanese-Moroccan)等穆斯林取代,創造出新的穆斯林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