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還是老的好 俄將助烏干達打造煉油廠

曾經關係密切的俄國、非洲在蘇聯解體後,關係變得不再那麼緊密,但最近俄國標下了烏干達的建案,準備要在非洲的烏干達打造煉油廠,這似乎暗示了俄國又重新把焦點放回非洲身上。


 
文章插圖
俄國總統普亭和烏干達總統穆塞維尼握手,俄國將要在烏干達建立煉油廠。


俄國重回非洲
《半島電台》10號報導,烏干達的石油部宣布,俄國RT環球資源公司(RT Global Resources)標下烏干達煉油廠建案,俄國將會在烏干達建造價值 30億美元(折台幣 950億)的煉油廠。
 
這起標案讓世界注意到俄國想要重回非洲舞台的企圖。
 
普亭的軍火商
RT環球資源公司是俄國工業集團Rostec的子公司,分析師說, Rostec總裁車梅佐夫(Sergey Chemezov)有個外號叫「普亭的軍火商」,他同時也是俄國總統普亭的老朋友,現在正領導整個公司幫助俄國取得策略性礦物(註1)、建立俄國迫切需要的貿易並支撐俄國的就業率。
 
英國國際衝突研究中心的所長吉利斯(Keir Giles)認為,俄國不僅對非洲的石油有興趣,也對非洲的「軟實力」很有興趣。
 
吉利斯:「他們(俄國)注意著所有可以透過第三方國家來增加自己影響力的方法,好進一步擴大自己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裡的重要性。」
 
註1:策略性礦物是一個國家國防所需要的礦物,但國家自己沒有,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取得。


 
文章插圖
俄國正在偷偷監視非洲大陸。


俄國偷窺非洲
中國對非洲的濃厚興趣引起許多人的注意,但俄國重新回歸非洲舞台卻被大部分的人忽略,不過,還是有小部分的地區研究專家注意到俄國的行動。
 
2014年的時候,俄國啟動他們跟南非合作的人造衛星系統「兀鷹計畫」(Project Condor),而根據《半島電台》取得的間諜電文,這個人造衛星監視了整個非洲大陸,南非跟俄國軍事情報機關格魯烏(GRU)都在這項計畫裡扮演了重要角色。
 
冷戰時代就牽起了手
近代,蘇聯開始跟非洲有牽扯是從 1953年的時候開始,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史達林(Joseph Stalin)死亡,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接替史達林當上領導人。在同一個時間點,非洲則是踢開殖民主義的控制,颳起了「非洲獨立風暴」。
 
當時的蘇聯跟美國打起了「地緣政治戰」,不停用資金和武器支援非洲各地的起義,想藉此拉攏非洲國家加入自己的陣營。
 
在短短 2年內,蘇聯就跟埃及達成協議,送出第一波武器到非洲。
 
不過,蘇聯推動社會主義革命的計畫,卻因為阿爾及利亞、迦納和馬利的軍事政變宣告失敗。

喝著俄國奶水長大 
當時非洲有許多領導人是在莫斯科接受教育,蘇聯以軍事顧問、武器、蘇聯情報機構KGB支援等各種方法,投資非洲大筆的金錢和人力。
 
到蘇聯垮台為止,總共有 5萬多名非洲人曾經就讀過蘇聯的大學或是軍事研究所,還有另外 20萬名非洲人在非洲接受過蘇聯的訓練。
 
垮台之後,俄國就對非洲失去了興趣,現在卻又再次把焦點放到非洲身上。
 
吉利斯認為,這件事有趣的地方是在於,當俄國試著要重新抓回冷戰時代跟非洲建立的關係時,「當時活躍於非洲的人在這之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軍方、蘇聯情報機構KGB似乎一直是那個可以確實把事情搞定的不二人選」。


 
文章插圖
上圖紅色區域是非洲國家烏干達,俄國將在烏干達建立新的煉油廠,而有些外國的石油公司想建立一條連接到鄰國肯亞的油管,讓石油可以直通印度洋。


再回來看煉油廠
對烏干達來說,俄國標下的煉油廠是開發國內新石油的好機會,這些石油讓烏干達有潛力成為當地地區的重要經濟勢力。
 
烏干達跟俄國的合作計劃裡,包括建造一座煉油廠、儲油設施還有 1條長達 205公里直通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油管,煉油廠預估將可以每天產出 6萬桶石油。
 
擁有烏干達石油開採權的外國石油公司,例如圖洛石油公司(Tullow Oil)、法國道達爾集團(Total)都希望油管連接到肯亞海岸。
 
烏干達記者依札馬(Angelo Izama)說,建立一條連到肯亞的油管就表示,烏干達將會失去自己的經濟自主性,還有從國內市場來的利潤。因此,蓋個屬於自己的煉油廠可以防止烏干達再次像 1960年代時候一樣破產。
 
無政府組織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的博登(George Boden)說:「一個好的協議有產生更多財富的潛力,可以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並帶來發展。但一個壞的協議,可能會害得烏干達的補助金丟進一個效率差的煉油廠,這樣的煉油廠對於關心社會和環境成本的人來說更是格外糟糕。」
 

 
文章插圖
烏干達當地的石油出口地,有分析師擔心烏干達如果建了新煉油廠,政府會跟石油公司互相勾結。


中了「資源詛咒」
有些分析師擔心新煉油廠可能會害烏干達中了「資源詛咒」,政府跟石油公司會互相勾結,吸走所有的資金,社會不再信任政府,最後引起政治紛爭。
 
記者依札馬認為,石油協議的公開透明是很重要的,他說:「這是個預防方法,避免我們在其他國家身上看到的暴行。開放大眾參與可以幫助國家在做決定的時候建立起一致的意見,進一步減少衝突產生的可能性。」

秘密管道的交流
博登說:「煉油廠究竟是(烏干達跟俄國協議)的全部,還是只是協議裡的一部份,目前還是個問題。」
 
跟烏干達-俄國協議有密切關係的官員以匿名方式表示,俄國在一開始其實對烏干達沒有興趣,是一直到烏干達總統穆塞維尼(Yoweri Museveni)派出能源部官員到俄國後,才開啟了雙方交流的「秘密通道」。





 
文章插圖
照片中是烏干達內政部部長涅凱利馬(Aronda Nyakairima)將軍。烏干達是個高度軍事化國家,國會裡有 10個席次就是由軍人把持,其中就包括了涅凱利馬將軍。


軍方是協議的中心
一名消息人士匿名向《半島電台》表示:「跟俄國政府關係良好的烏干達軍方是煉油廠協議的中心,從他們的角度來看,(由軍方來當協議中心)很有道理,因為他們可以為了武器在協議上讓步。」
 
不能說的秘密
在宣布煉油廠協議後沒幾天,烏干達媒體就宣稱烏干達軍方要求 1.68億美元(折台幣 53億)購買軍事設備,國防部部長已經從俄國銀行拿到 1.7億美元(折台幣 53.8億)的貸款。
 
《半島電台》記者詢問這個消息是真的還是假的,還有煉油廠協議是不是有牽涉到軍武協議,烏干達軍方發言人安昆達(Paddy Ankunda)向記者表示:「這是機密,我不能討論這個問題。」
 
發言人安昆達也堅持表示煉油廠協議完全沒有牽涉到武器。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Russia returns to Africa amid increasing isolation
 
延伸閱讀:《存款變薄 俄國貨幣貶值危機懶人包
俄奧簽訂天然氣合作案
為什麼經濟崩盤 俄國人還是一樣愛普亭?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