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該怎麼做才有人看

回想一下,你最近都在哪看到新聞?


 
文章插圖
近日在美國舉辦的新聞大會,討論未來新聞業的走向。


跟不上時代的新聞
《德國之聲》3號報導,根據統計,大約 60%的美國年輕人從臉書來看新聞;其實,全球有越來越多媒體發現,新聞業如果想要跟上最新的大眾趨勢,那麼他們的平台就必須與手機相容。
 
近期舉辦的「全球新聞媒體代表大會」(World News Media Congress,WNMC)上,你會聽見民眾抱怨:「你們明明是在報導我這世代的事情,但你們當中都沒有我這年紀的人!」
 
聽著這類抱怨的,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媒體巨擘,他們大多已是白髮蒼蒼的熟齡階級,這些掌握媒體脈動的老闆們,在今年的新聞大會上分享了各自的新聞策略,其中,不少人就談到他們接下來的目標是要接觸所謂的「千禧年族群」(註1),也就是現年 19歲至 34歲的族群,這些人對網路科技相當熟悉,他們就是未來媒體的主要客群。
 
用臉書關心政治話題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超過一半以上的「千禧年」族群是用臉書接收新聞資訊,相反地,目前年齡大約在 50歲上下的熟年族群,則仍然習慣從電視來收看新聞。
 
指揮新聞業調查的米契爾(Amy Mitchell),就談到了這現象:「我們發現很有趣的現象,有 24%的千禧年族群說他們臉書上的訊息有一半以上與政治話題相關。」
 

註 1:千禧世代也被稱為Y世代,目前沒有明確說法是指哪個年齡層,以《維基百科》的介紹來看,有幾個同義字描述這個時期的世代特色,包括了:網際世代;或稱N世代(The Net Generation),和回聲潮世代(Echo Boomers)。

Y世代這個名詞被公認為美國人在20世紀的最後一個世代,在這個世代誕生成長,進入青年期後,2000年就過了。同時另一個廣義的Y世代,則包括了目前在5歲到25歲的美國孩童、青少年、青年。也就是西方世界通稱的青少年族群。

 
文章插圖
你一天待在臉書上的時間共幾小時?


多少閱聽眾 就有多少收視行為
事實上,外界認為年輕人對新聞或政治沒有興趣是錯誤的,路透社中心負責研究調查的皮卡德(Robert Picard)說:「他們(千禧世代)只是用相當不一樣的方式來看這個世界,但他們往往發現新聞呈現的議題與他們沒有太大的關係。」
 
皮卡德進一步談到,現在若想確實知道誰會收看新聞、誰用廣播收聽或是誰是透過平面媒體閱讀新聞的話,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在現代,每一位閱聽眾都有自己偏好的內容,他們也有自己一套接收資訊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媒體業越來越關注所謂的大數據,因為大家想了解這些收視行為。」
 


 
 
文章插圖
你最近都用甚麼方式看新聞?

手機用戶的眼球才重要
眾多的新聞策略中,有一件事情已經變得非常明確,那就是新聞內容必須針對不同裝置來編排,以目前來看,也就是要讓新聞報導適合在智慧型手機上觀看,換句話說,新聞必須知道他們的受眾是在「移動」狀態下閱覽。

《美國今日》(USA Today)的行銷總監米勒(Tom Miller)說:「我們(的新聞報導)最先考量的對象就是手機用戶,如果接下來有更多訊息進來,我們就會把報導發展成適合在電腦上瀏覽的內容,最後才會把內容總整理到平面上。總的來說,我們都是先以手機用戶來設想內容要怎麼安排。」

全文發布在臉書
早在這場會議前,德國知名的新聞網站《圖片報》(Bild.de)以及《網路明鏡》(Spiegel Online)都先後表示,他們計畫直接用臉書應用程式來發布完整新聞,也就是說,網友不用再點連結回到新聞本站才能看到完整報導,另方面,臉書藉由這樣的合作可以得到廣告利潤紅利以及使用者資訊。

 
 
文章插圖
2011年在利比亞當地發布新聞的路透社記者 Missy Ryan。


新聞轉播車掰掰  
「即時新聞的未來就是在網路上」,說出這句話的克羅斯比(Andy Crosby),正是在以網友貢獻內容(UGC)來產製新聞的Newzulu擔綱資深副總,他說:「你想想看之前發生的『查理周刊』屠殺事件,當時還沒有這種串流播報新聞的模式出現,未來,如果有類似情況出現時,我們就會看到案件現場以及世界各地的報導湧入。」
  
Newzulu研發的手機軟體,讓記者能上傳拍攝影片並直接在他們的網站上即時報導事件,克羅斯比說::「某種程度上來看,電視台可能再也不用新聞轉播車了。事實上,在Newzulu之前,已經有一家名叫Periscope的公司製作了類似的即時新聞播報軟體,而社群媒體推特(Twitter)也看好Periscope的發展,今年 3月時以 1億美元買下了他們。若要說這兩種軟體有何不同,Newzulu多了運動名流新聞等分類可選,他們也會在影片串流前空下 3秒鐘,藉此剔除有裸露或污辱等不妙的內容。
  
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的數量已經超過 10億支,Newzulu的克羅斯比就認為,隨著連網速度加快,「手機將會成為未來每一位記者最棒的播報新聞工具」。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WNMC trains spotlight on the future of news
 
延伸閱讀:《手機「啞巴族」成日本新趨勢
台灣媒體改造運動躍上國際版面
為什麼媒體都只報負面新聞?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