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受質疑 重拾學術倫理路迢迢

近年來,英國學術圈頻頻爆出造假案,外界對研究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當局也開始進行嚴格的內部檢討,希望可以重建大眾對英國研究的信心。

文章插圖

全球學術重鎮  

身為全球學術重鎮的英國,每年產出的大量科學研究都牽動著學術圈的一舉一動,然而不可諱言的是有少部分研究有造假之嫌。

民間 vs 官方  指控數據有落差

根據BBC基於英國資訊自由法取得的數據,在 2011-2016年期間,在英國 23所大學中有上百起關於研究人員違反學術倫理的指控,然而官方數據只顯示有 30起類似指控。

文章插圖

重建大眾信心

針對官方與民間數據上的落差,英國下議院科技委員會(The House of Comm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決定開始調查學術圈違反學術倫理的相關案件,希望可以重建大眾對英國研究的信心。

調查造假機制有多猖獗

英國下議院科技委員會主席麥特考菲(Stephen Metcalfe)表示,讓大眾對用國家預算做的研究有信心,這點非常重要。他說:「在稍後被發現造假的研究對大眾具有重大衝擊──造假導致大眾不信任(研究)。」

「我們想做的是好好調查造假機制有多猖獗,藉此保證研究符合倫理、正確且某個程度上來說可以再現。」

文章插圖

三分之一指控成立

根據BBC取得的資料,2011-2016年由英國 24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組成的「羅素大學集團」(Russell Group)中,有 23所大學師生加起來總共傳出至少 300起遭控有違學術倫理的研究。其中,有三分之一被控抄襲、捏造、盜用和有違學術倫理的指控成立,超過 30份論文被撤回。

發言人:看重學術倫理

羅素大學集團發言人評論道:「我們的大學非常看重學術倫理,也持續在幫助師生維持高水準的研究。」

「英國以科學研究的品質聞名全球,這不只是因為我們的成員在研究誠信方面很嚴謹。」

造假全為了升等  遭撤論文增加10倍

然而,英國近年來傳出的論文造假案,研究人員最大的動機就是讓論文登上期刊好升等。過去 10年來,原本已經出版後來又遭撤回的論文增加了大約 10倍。

文章插圖

大學、監管機構沒回報

共同創辦專門回報有多少科學論文被撤回的部落格「撤回觀察」(Retraction Watch)的歐蘭斯基(Ivan Oransky)博士表示:「我們沒有辦法好好掌握究竟有多少違背學術倫理的案件發生,但很清楚的是,大學、資助和監管機構都沒有回報,就算是他們看到的案件數中,合理的比例都沒有回報。」

2%研究人員坦承有錯

歐蘭斯基博士指出,最多人引用的調查顯示有 2%的研究人員承認做了些會被視為違反學術倫理的行為。

「如果粗略估計的比例是 2%,那麼我們聽到有違學術倫理的件數微乎其微。顯然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我認為無論各大學採取什麼行動變得更老實、更直接和揭露這些有違學術倫理的案件都很棒。」

文章插圖

故意造假很罕見

其實,在研究中故意造假非常罕見,不過一旦造假有可能對大眾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也會讓人們對學術研究失去信心。

借用他人數據沒說

其中,英國近年來最知名的學術造假爭議當屬在倫敦大學學院帶領人類基因研究團隊的基因學家拉奇曼(David Latchman)。

2015年,原本深陷造假風波的拉奇曼後來成功洗白,但他的同儕開始質疑拉奇曼掛名的研究,他們認為拉奇曼操弄研究,沒有揭露從哪裡借用他人的數據和顯微圖。今年一月,倫敦大學學院宣布開始調查同儕對拉奇曼的指控。

撤回具「突破性」的研究

除了倫敦大學學院,2016年12月,倫敦帝國學院開始調查一份聲稱可以用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論文,當時這篇論文被刊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且被譽為是一份具「突破性」的研究。然而,這份研究隨後被撤回,因為調查單位發現研究中包含的紀錄並不充分,而且也沒有包含原始實驗數據。

文章插圖

如何管還要再研究

面對近年來英國學術界有違學術倫理的行為層出不窮,外界也呼籲當局可以參考美國和丹麥的體制,好好監管那些拿公共資金從事的研究。

英國下議院科技委員會主席麥特考菲表示,如何監管還要進一步研究,科技委員會也會開始調查為什麼官方所掌握的有違學術倫理的數據這麼少。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