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壓力扛不住 千禧世代不敢有美國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顏伶如 

美國「千禧世代」(Millennials)年紀輕輕就背負沉重的經濟壓力,導致他們「無法」或「不敢」買房的主要原因, 除了不景氣等大環境因素外,還有龐大的學貸壓力。

文章插圖

年紀輕輕就背負沉重的經濟壓力,「千禧世代」(Millennials)成為美國現代史到目前為止,首次出現無法實現「美國夢」(American dream) 的世代。因為「美國夢」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當下大多數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

美國房地產曾在2000年中期出現一波蓬勃發展,但根據人口調查與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資料,35歲以下年輕人擁有房屋的比例,從2000年那波熱潮之後一路走低。統計顯示在1996年,35歲以下年輕人擁有房屋的比例約為39%,這個數字在2004年幾乎達到44%的高點,接下來就開始逐年下降,到2014年已減少到大約34%。

導致年輕人「無法買房」或者「不敢買房」的主要原因,除了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因素之外, 還有龐大的學貸壓力。2008年美國房地產泡沫化之後,想要購屋必須符合更嚴格的借貸資格標準,例如要準備更多自備款、自身經濟條件要較充裕等;對於剛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來說,買房子也因此成為遙遠的夢想。

文章插圖

學貸壓力多沉重?爺奶那一輩欠的沒還完

跟父母那個世代比較起來, 當今的美國年輕人由於身上背負沉重學貸,手邊能拿來當買房自備款的存款,自然顯得微薄許多。根據統計,美國大學生積欠的學貸總額,在2016年高達1.4兆美元(約新台幣42.4兆元),足足是2007年間總額的一倍多;學貸不但讓年輕人手頭拮据,也讓他們成功申請到購屋貸款的機會大幅降低。

平均而言,如今每位大學生在畢業離開校園的時候,大約有3萬美元(約新台幣91萬元)的學貸要還,這個金額比起2005年時的1萬6,650美元顯然高出許多。更可怕的是,年輕時借的學貸非常可能隨著年齡成長,到年老時仍然是個揮之不去的「夢魘」。

美國國會稽核處(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16年12月公布的統計報告指出,高達630萬名50歲至64歲之間、以及87萬名65歲以上的美國民眾,當年為了讀大學而申請的聯邦助學貸款,迄今一直沒還清。

文章插圖

上班賺錢好買房?唉...薪資成長像龜在爬

想從絕望的經濟泥沼裡脫困,當務之急自然是先解決債務,同時設法開源節流。悲哀的是,千禧世代彷彿「生不逢時」, 在經濟蕭條的大環境底下,想要把學貸還清,然後存夠充裕的購屋自備款,簡直難上加難。而且,在不景氣之際,薪資成長變得龜速化,甚至完全停滯,許多年輕人步出校園,就算找到工作開始賺錢,也不代表收入足以讓他們有能力買房。

舉例來說,紐約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2014年調查發現,在2009年畢業、而且成功找到工作的美國大學生當中,超過半數的人找到的工作,其實根本不需要大學學歷。

跟過去世代相比,年輕人的薪資條件也略遜一籌。人口調查與統計局報告顯示,在幣值相等的情況下,當今年輕人的全職工作價碼,與1980年同齡年輕人所賺薪資相比,年薪大約縮水2000美元(約新台幣6萬597元)。

文章插圖

繳完房租薪水剩一半  年輕人成「返巢一族」

對於自己租房子住的年輕人來說,某些城市房租昂貴,每個月都要「吃掉」大半薪水,同樣也是沉重的壓力。房地產網站Zillow分析,22歲至34歲的年輕上班族如果住在洛杉磯、舊金山、紐約或邁阿密等城市,房租開銷可能占薪水收入的45% 之多。

大環境條件先天不良,學貸壓力又雪上加霜,使得越來越多年輕人即使已經到了西方社會裡被認為「應該離巢獨立生活」的年紀,卻紛紛選擇搬回老家與爸媽同住,成了「返巢一族」。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統計指出,在2007年18歲至34歲的年輕人,約有22%與父母同住,到2015年則增為26%。

關於千禧世代年輕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欄作家歐康納(Sarah O'Connor) 說:「最讓人憂心的現實問題, 並不是他們享有什麼,而是他們根本沒有得到他們所應得的。」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