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這個人嗎?編輯字典先驅塞繆爾·詹森

大多台灣人都是從一張著名的網路梗圖認識 18世紀的塞繆爾·詹森,其實除了他深植網友心中的被惡搞形象,塞繆爾·詹森也是 18世紀重要的字典編纂者。適逢塞繆爾·詹森的 308歲冥誕,就讓我們花點時間來紀念一下這名編纂字典的領航者吧!

文章插圖

花了9年  獨占鰲頭150年

1750年代,英國文學家塞繆爾·詹森(Samuel Johnson)推出了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詹森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這本有 46公分高、打開來有 51公分寬的英文字典一共花了他 9年的時間完成,裡頭一共收錄了 4萬2,773個字詞。直到《牛津英文字典》在 1928年出版前,《詹森字典》在語言界一直是最具權威性的字典。

最全面、有趣的字典

其實塞繆爾·詹森並不是第一個設計英文字典的人,而且英國社會已經有超過 25萬個字被使用,但是相較起來,《詹森字典》是當時最全面的字典,不僅內文比較生動有趣,也詳細紀錄了 18世紀用字背後的文化知識。

文章插圖

那些帶點小趣味的釋譯

我們可以從一些《詹森字典》內的字詞釋譯略見端倪:

• 乏味的(dull):一點也不令人興奮、不愉快。(例句)編字典是乏味的工作。

• 字典編纂者(Lexicographer):編字典的作者。一個無害地在做苦工的傢伙,他必須忙於追蹤、詳述每個字的意思。

• 燕麥(Oats):一種穀物。在英格蘭是給馬吃的食物,在蘇格蘭似乎是給人吃的。

• 股票經濟人(Stockjobber):用錢買賣股票的可憐人。

文章插圖

留下很多小格言的文人

其實塞繆爾·詹森除了是位著名的字典編纂者,塞繆爾·詹森集文評家、詩人、散文家、傳記家於一身,也是那個時代著名的文人。

他說過「當一個人對倫敦感到厭煩時,他對人生的感覺也差不多了」、「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只有白癡才會選擇寫作這個行業,除非他是為了錢」等句子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格言。

在日常生活中下台一鞠躬

今日(18)正好是塞繆爾·詹森的 308歲冥誕,Google Doodle也以塞繆爾·詹森為主題,替他做了短短的紀念動畫——不過正是Google等搜尋引擎的普及、再加上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才讓紙本字典漸漸消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知道你會不會好奇,塞繆爾·詹森又會怎麼解釋「Google」呢?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