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看不能吃 一窺食物模型的秘密

走進國外餐廳裡,宛如外星文的菜單是不是讓人煩惱要從哪點起,又不好意思開口跟服務生求救?不用擔心,食物模型解決了你的煩惱。

文章插圖

每年帶來大量商機的產業

在日本,食物模型不僅是將近一世紀的傳統手工產業,每年更能夠為日本帶來數十億日圓的商機。

這些模型總能成為吸引顧客光臨的利器,自然也就成為歷久不衰的經典產品了,不過你會不會好奇,究竟是誰想到要做「不能吃的食物」呢?

文章插圖

食物模型的公認始祖

食物模品的公認始祖是住在日本郡上市的岩崎瀧三(Takizo-iwasaki),至於他為什麼會想到要做食物模型,其實有兩種說法:

第一個是因為瀧三太窮沒錢付電費,只能點蠟燭度過黑夜。當時,他看著融化的蠟燭一滴滴滑落在榻榻米上,突然靈光乍現,緊接著在無數次嘗試後,成功做出了難以確認真偽的(假)蛋包飯。

第二個版本則是當瀧三在街道上看到商人用蠟製作人體內臟時,也想到應該將這種技術應用在食物產業上。

文章插圖

走在時代尖端的瀧三

直到現在,這兩個版本的真偽都還是充滿爭議,但不管是那個版本,事實證明瀧三完全是走在時代的尖端。

1932年,瀧三到大阪開始他的食物產業,而且在小有成功後,將技術帶回自己的居住地郡上市。在那個年代,日本正面臨都市化、外食文化興起,也有許多異國料理湧入。食物模型的設立不僅可以幫助消費者瞭解他們想吃的東西到底長什麼樣子,精美的外型也能吸引顧客前來一「嚐」究竟,自然成為店家非常有力的行銷策略,也讓瀧三的模型產業在這二十年間迅速飛漲,更進一步奠定了郡上市在這個產業的龍頭地位。直到現在,郡上市總共有十家食物模型的製造工廠,而且一手包辦了八成的市場。

文章插圖

用塑膠取代蠟模型

不過他們已經不再使用蠟來製成食物模型了,畢竟蠟在天氣熱的時候很容易融化,又很容易著隨著時間掉色。現在他們使用的是更耐用的塑膠來製作。

至於他們是怎麼製作的呢?

文章插圖

食物模型製作流程大解密

其實模型的製作就和做菜一樣繁雜。想要製作模型,就得先要有真實的食物才可以,他們會把餐廳送來的食物進行速寫,確認餐廳會怎麼擺放這些食物,並藉由拍照把這些食物的真實顏色記錄下來。

接著,他們會把食物擺進箱子裡,直接把矽利康(silicone)倒進箱子來製造出食物的模子。等到矽利康(silicone)硬化,再將滾燙的塑膠倒入模子裡,並拿去烘烤 10-30分鐘。接著等到塑膠也硬掉以後,就可以把這些塑膠模型拿去噴色或是手工上色。這樣美味(但不能吃)的食物就完成了!

文章插圖

跟製作真正食物一樣

雖然聽起來很容易,但是製作食物模型可是跟真正的食物一樣麻煩,業者不僅要用廚房刀子來切塑膠高麗菜,還要像壽司師傅捏壽司一樣用力捏出完美的塑膠壽司,更要懂得細心擺盤的技巧。

上色技巧有學問

除此之外,對食物模型製造者來說,最麻煩莫過於上色了,畢竟太鮮豔或太淡,都會讓人覺得「食物」不夠真實,自然沒辦法呈現出好吃的感覺。

文章插圖

「假貨」比真品貴

精美的設計讓人食指大動,但是這麼精細的做工也是有代價的,舉例來說,一塊多汁的牛排模型大概需要 20塊美元(折台幣約 638元),一小片壽司也要 25塊美元(折台幣約 797元),一杯滿滿的啤酒則是要到 60塊美元(折台幣約 1914元)呢!也許這是唯一一次「假貨」能比「真品」還貴的時候吧!

文章插圖

做工太好 沒有汰換率

不過現在產業也碰到瓶頸,自從使用耐用的塑膠來做模型後,就大幅降低這些模型的替換性,也讓郡上市面臨「做得太好結果沒生意可做」的窘境。但是他們現在也積極發展各種觀光產業。許多工廠也開放讓遊客體驗製作食物模型的樂趣。

除此之外,食物模型也已經不侷限在餐廳門前的模型,最近更是發展到菜單食物攝影、吊飾手機殼等伴手禮的應用,甚至還有為了日本政府訓練用而做成假毒品。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