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師留不住 放暑假就換老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陳至中 

投身偏鄉需要很大的熱忱,就算薪水開得再高、宿舍蓋得再漂亮,沒有心的老師很難長久地待下去。

文章插圖

台灣土地面積不大,卻仍有不小的城鄉差距,今年剛出爐的師鐸獎得主中,許多人都有偏鄉教育經驗,不約而同地認為師資流動率過高是最頭痛的問題。

目前任教於嘉義縣阿里山國中小的王寶莉,是今年最年輕的師鐸獎得主,當初她公費分發到嘉義,剛報到就遇到莫拉克風災,在山上經歷了三週沒水沒電的生活。

偏鄉老師找不到 增加公費生可解人力荒

初任教師的「震撼教育」,讓王寶莉留下深刻印象,也讓她更深入瞭解偏鄉面臨的種種問題。居民們重建家園的堅定、孩子們的天真樂觀,也讓她持續投入教育,一待就是九年。

王寶莉說,偏鄉最大的問題就是師資流動,學生甚至習慣了每年暑假過後,就會換一批老師, 學期末時都會好奇地問「暑假後還看得到你嗎?」讓人鼻酸。

阿里山國中小已經算師資穩定的學校,但只要有一兩個老師離開,要再找到新老師,往往就需四、五招,即使條件放寬到只要有大學學歷即可,也不見得找得到合適的人才。

王寶莉說,投身偏鄉需要很大的熱忱,就算薪水開得再高、宿舍蓋得再漂亮,沒有心的老師還是很難長久地待下去。她覺得可以從增加師培公費生名額著手,讓年輕人在大學階段就做好心理建設。另一方面,一些用心教學的代課老師始終無法轉為正職,政策也該更有彈性。

另一位師鐸獎得主、今年剛從嘉義縣新港國小退休的沈淑貞,民國90年初任校長時,分發到台灣海拔最高的國小─香林國小。

文章插圖

篩選師資特質亦解藥 熱忱高適應強才留得住

沈淑貞表示,教師不應該因為「偏鄉」影響自己的心態,該做的都還是要做,不能拿學校小或遠當藉口。教師本身必須對教育有興趣,喜歡小朋友,並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面對時空、角色的改變迅速調適,這些都是師培教育篩選人才時,可以參考的特質。

沈淑貞說,偏鄉最大問題是師資缺乏穩定,過去公費生分發到偏鄉,就算有所不甘,也必須安定下來工作幾年。現在公費生少,偏鄉就越來越難找到合適的教師,就算找到了,也可能不是畢業於正規師培學校,欠缺新的教育理念和觀念,難以翻轉偏鄉教育的現況。

另外,沈淑貞也建議剛考上主任、校長的教育人員,可思考優先分發到偏鄉歷練幾年,再轉回城鎮學校也沒關係,至少能在不同環境中吸取經驗,避免彈性疲乏。

文章插圖

行政工作胡蘿蔔不足 公文繁瑣重壓偏鄉師

偏鄉教育的另一個問題是行政繁瑣,受到少子女化影響,很多國小只有六個班(每年級一班),學校只能編制兩個主任、兩個組長,所有的電子公文都集中在這些人身上,光是按「如擬」就要花很多時間。

沈淑貞認為,教育單位應考量偏鄉行政人力的不足,公文往返、報表填寫等應再簡化和減量。另外,也應以政策提供足夠誘因,讓教師願意兼任行政工作。

服務於屏東縣泰武國小16年的排灣族老師查馬克‧法拉屋樂,來自隔壁鄉鎮來義鄉,父親也是小學老師,從小就灌輸他要接下教育的棒子。他多年帶領學生採集、學習排灣古謠,從古謠中瞭解排灣族的歷史和文化,身體力行的教學方式,獲得師鐸獎肯定。

像查馬克‧法拉屋樂這樣的身分,正是偏鄉學校求之不得的教師,兼具專業和熱忱,並因血緣和地緣等因素,對偏鄉有濃厚的情感。

查馬克‧法拉屋樂心中有一個願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來義鄉服務,把教育理念帶回故鄉。現在他教過的學生,已經有人上大學了,「或許哪一天他們都回來教了,我就可以回故鄉了。」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