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珍珠鏈戰略包圍 印度尋破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康世人 

中國近年隨著經濟起飛連帶而來的軍事擴張,同時師法世界超級強權美國,以保障經濟、能源安全為由,透過軍事戰略部署與經濟攻略雙管齊下,積極前進印度洋,以確保印度洋出海口安全。

因此,在伴隨著戰略目的的「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近幾年更加速對南亞各國的經濟攻勢。

文章插圖

中國銀彈攻勢挖牆角  南亞後院接連起火

首先是中國稱為「鐵桿兄弟」的巴基斯坦,中國在「一帶一路」架構下推出「中巴經濟走廊」旗艦計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4月訪問巴基斯坦時,簽訂總值460億美元的投資合作協議,目前已在當地投資200億美元。

除投資援建鐵路、公路、發電廠基礎建設外,中國更出售飛彈、戰機和擁有絕氣推進系統(AIP)的八艘S20型柴電潛艦,並轉移潛艦技術給巴基斯坦,抵銷印度潛艦和其擁有P-8A海神式海上巡邏機(P-8APoseidon)的優勢。

但更令印度倍感威脅的,是中國計畫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興建基地停泊軍艦,且以維護中巴經濟走廊安全為由,派兵與巴國軍隊共同巡邏包括印度主張主權的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讓印度如芒在背。

文章插圖

另一鄰國斯里蘭卡,近年來因獲中國大量貸款與援助,逐漸疏遠印度與中國親近,最後把戰略港口赫班托達港(Hambantota Port)租給中國企業99年。

原本親印的斯里蘭卡,在計畫開發赫班托達港時,第一個找上印度投資,但印度卻在精打細算下拒絕,才讓中國有機會於2010年投資15億美元將港口興建完成。

斯里蘭卡政府去年考量積欠中國數十億美元債務無力償還下,被迫與中國企業簽署赫班托達港99年經營權合約。雖在印度關切與壓力下,斯里蘭卡數度重申,赫班托達港不會讓中國做為軍事用途,且願意把東北部的春可馬里港(Trincomalee port)交給印度和日本共同開發,但中國仍成功取得赫班托達港,成為包圍印度「珍珠鏈」上的一顆重要珍珠。

文章插圖

印度外交誤判連連  鄰國倒戈中國再下一城

印度因精打細算、以自身利益為優先,而發生外交誤判,導致中國擴大勢力的案例也發生在介於中、印之間的尼泊爾。

尼泊爾過去半個多世紀一直奉行親印遠中政策,但2008年崇拜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思想的毛派掌政後,狀況出現變化。中國透過國營企業加大在尼泊爾水電廠等基礎建設投資,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時,更與印度競相援助重建,讓尼泊爾人對中國的好感日增。

2015年,住在鄰近印度邊境的尼泊爾梅赫希族人(Madhesi),因抗議尼泊爾新憲法對少數民族不公而封鎖通往印度道路,印度為支持血緣相近的梅赫希族人,決定以安全理由封鎖印度與尼泊爾邊境,逼迫尼泊爾政府與梅赫希族談判,導致尼泊爾燃料短缺。

當時的尼泊爾總理奧利(KP SharmaOli)轉向中國求助,中國趁著印度的外交誤判,對尼泊爾有求必應,強化中、尼公路鐵路的連結援建,藉此讓尼泊爾擺脫對印度的依賴,也讓尼泊爾從此更加倒向中國。奧利2016年曾一度下台,但沒想到去年底仍獲選民支持,今年2月重新上台執政,印度此時只有立刻派外交部長史瓦拉吉(Sushma Swaraj)親訪尼泊爾,試圖修好關係。

雖然多數專家認為,奧利雖然不喜歡印度,但也從上次執政獲取教訓,不會與印度公開翻臉,盡力維持尼泊爾與中、印兩國間的等距關係;但情感上應是更親近中國一些,因此印度總理莫迪在奧利4月訪印不到一個月後,立刻於5月11日啟程回訪尼泊爾。

文章插圖

另一個印度的後院,且是在印度支持下建國的孟加拉,同樣也在經濟等攻勢下日益增強與中國的關係。中國自2005年超越印度成為孟加拉最大貿易夥伴後,透過「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加大在當地的投資,除透過國營企業在孟加拉開發天然氣資源,更與孟加拉談判計畫修建從中國昆明連接到吉大港的公路,企圖在印度洋、孟加拉灣再獲重要港口。

此外,中國也積極輸出軍火給孟加拉,2016年更出售潛艦給孟加拉,現已是孟加拉最大的軍備供應國。

在中國積極於瓜達爾港、吉大港、赫班托達港構築包圍印度的「珍珠鏈」外,也在地處印度洋重要戰略位置的馬爾地夫投資關鍵基礎建設,更在馬爾地夫南部興建港口,同時傳出將在馬爾地夫北部靠近印度處興建聯合海洋觀測站,甚至有說法指中國是為在此興建潛艦基地預作準備,可能成為另一顆圍堵印度的「珍珠」。

文章插圖

放棄不結盟政策  印太聯盟反制中國擴張

面對中國在南亞與印度洋積極的戰略布局和步步進逼,國力和財力都不如中國的印度,近年在莫迪決策下,放棄過去自豪的不結盟政策,2016年正式與美國簽署美印後勤支援協定,同意在必要緊急時刻,彼此可共享對方的基地和空域,加入美國反制中國擴張的戰略聯盟。

去年11月,印度更進一步與美國、日本、澳洲舉行首次的四邊會議,四國決定加強合作,維持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海上航行自由,維護印太地區的自由與開放,正式組成抗衡中國擴張的四國聯盟。

此外,在日本積極拉攏下,印度也參加日本倡議的「自由經濟走廊」,希望透過與日本合作,投資南亞、非洲、東協國家的基礎建設,平衡中國在當地的影響力。莫迪也透過「東進」(Act East)政策強化與東協國家合作,除支持南海的海上航行與飛越自由外,也持續維持並擴大與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的海軍合作,以抗衡中國在東南亞的擴張。

莫迪政府最近更指示軍方,提供一份可用最低成本翻修的老舊軍事裝備清單,希望透過贈送這些軍備給友好國家,來強化與在印度洋、非洲、中亞和亞太地區友好國家的軍事關係,共同抗衡中國。

文章插圖

就在4月,莫迪更主動出訪中國武漢,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中印領袖非正式峰會,雙方同意向各自邊境軍隊發布指導原則,要雙方軍隊增加互信,避免再發生中印部隊洞朗對峙兩個多月的事件。

此外,雙方也象徵性決定共同在阿富汗執行一經濟合作項目,同時討論在文化、電影、旅遊等多方面合作,試圖緩和雙方去年劍拔弩張的局勢。尼赫魯大學國際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謝鋼(Sr ikant hKondapalli)在內的中印關係專家都認為,雖然中印在領土爭端、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在印度、巴基斯坦恐怖主義等多項議題上的分歧仍無法解決,但莫習會讓中印從洞朗對峙事件低盪關係恢復原狀,並致力在雙方共同利益上合作。
透過加入美、日主導的印太抗衡中國聯盟,強化對印度洋和東協等國家的援助與軍事關係,同時緩解與中國關係,印度總理莫迪能否成功帶領印度避開中國的「珍珠鏈」包圍戰略,積極發展經濟、厚實國力以追上中國,有待時間驗證。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