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和鳥類可能天生就會遷徙
自然界中有很多動物都會大規模遷徙,像在東非的馬拉(Mara)生態系,牛羚和斑馬每年追著雨季大規模遷徙,在北美洲還有帝王斑蝶會定期在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來回。
過去的研究發現,昆蟲和鳥類或許先天就具備這種,時間一到就會往特定方向遷徙的本能。
懷疑哺乳類是否先天就會
然而,一直都有科學家懷疑,大型哺乳類動物是否真的像昆蟲或鳥類一樣,先天就具備著遷徙的本能。科學家們發現,就像嬰兒從小就會跟隨在媽媽身邊一樣,同為哺乳類的羊群也是如此。
遷徙需要後天學習
最近,一篇發表在《科學》的研究指出,大角羊(Ovis canadensis)和駝鹿(Alces alces),牠們並不是一出生就知道該如何遷徙,而是經過後天學習才學會遷徙這件事。
大角羊逐水草而居
在美國西部,大角羊等有蹄類動物會在冬季時,從山上遷移到海拔較低、有綠色植物的地方生活,等到隔年夏季才回到山上吃草。
然而,在 19世紀末,當時因為羊群爆發傳染病,再加上盜獵人數眾多,導致美國西部的大角羊群大量消失。
到了 1970年代,當地負責掌管野生動物的官員和狩獵團體,為了要讓羊群回到過往人丁興旺的盛況,他們開始將其他地區的野生羊群移到此地,希望能藉此重建羊群的數量。
比對200年大家族和新移民
美國懷俄明大學(University of Wyoming)生態學家考夫曼(Matthew Kauffman),便利用當地同時存在著擁有 200年以上家族歷史的大角羊群,和近年被人類移居至此的新住民羊群這種性質,進行更進一步的調查。
觀察羊群遷徙路徑
研究人員先在 267隻長年定居在此地的大角羊,還有 80隻新住民綿羊和 189隻新住民駝鹿身上加裝GPS,並比對衛星影像觀察地表植物綠化的時間和位置,再交叉比對羊群遷徙的路徑。
新住民綿羊不太遷徙
結果發現,80隻新住民綿羊當中,只有 7隻曾經試著跟著其他羊群遷徙,遷徙率不到 9%。對比駝鹿和大角羊的遷徙率則有 65%和 100%。
這是一種「文化」
研究團隊認為,這是因為羊群會遷徙這件事情,需要年長、有經驗的羊將這些經驗傳承給年輕的羊群,這是一種「文化」──動物們從社會互動中傳遞遷徙的訊息,這是一種文化上的交流,而不是先天遺傳。
跟在媽媽身邊學
考夫曼說:「對於大角羊和駝鹿,當然加拿大馬鹿(Cervus canadensis)也是如此,年輕的鹿高度仰賴牠們的媽媽,特別是在一歲的時候,牠們幾乎一直跟在媽媽身後。」他認為,這個時期的年輕鹿群,是跟在媽媽身邊學習媽媽的遷移路線。
經驗也能橫向傳承
這份研究也指出,雖然新住民綿羊群剛移居到此地的時候,牠們幾乎不會遷徙,也沒有辦法觀察、追蹤環境中綠地的變化,但有 7隻綿羊嘗試要跟著其他羊群一起遷徙,這代表著羊群的經驗傳承,不只能縱向地傳遞給年輕世代,也能橫向傳遞給新住民的羊群。
不同物種 學習速度有差
研究團隊還注意到,不同物種的羊群,在經驗傳承的速度上也有差別:引進到一個新環境的大角羊需要 50-60年左右才能形成大規模的集體遷徙,但駝鹿需要花上 90年。
需要時間累積經驗
研究團隊之一的生態學家傑斯莫(Brett Jesmer)認為,這項研究告訴我們的是,一旦羊群們失去了知道遷徙路徑的羊,或者環境受到干擾,讓牠們累積、傳承下來的遷徙經驗不再適用當地之後,牠們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重新建立起對這塊土地的認識,再將這些累積下來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
本能上還是會
沒有參與這次研究的舍布魯克大學(University of Sherbrooke )生物學家費斯塔-畢昂切(Marco Festa-Bianchet)則點出,有蹄類動物在本能上還是會遷徙、尋找生活上的新機會,但牠們需要學習、傳承的經驗是知道哪些路徑才安全、以及該怎麼遷徙才好。
引進野生種的失敗原因
考夫曼總結道,這項研究讓大家了解到,當我們在某地引進不同物種的野生物種時,這些新移民社群會失敗的原因在於,牠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認識當地環境。
上線日期:2018/09/13
增修日期:2018/09/15 修正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