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千萬別感冒」 英國醫療和台灣健保哪裡不一樣

「在英國千萬別感冒」這句話你可能很常聽見,究竟旅英的人為什麼這樣說?英國版的健保和台灣有什麼不同?

文章插圖

每20位英國人就有1位在NHS工作

哪一國的醫療勞動力強大到僅次於美國國防部和中國軍隊?答案是:英國。

《衛報》指出,英國公醫制度(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雇用的勞動力驚人,過去統計就指出NHS在英國是最大的雇主,約每 20位英國勞工中就有1位在NHS體制下工作。

更厲害的是,英國公醫制涵蓋的勞動力可排上世界第五,僅次於中國軍隊、印度鐵路、沃爾瑪超商和美國國防部;究竟,勞動力這麼驚人的英國公醫制度是什麼?

文章插圖

「最像宗教信仰的英國信仰」

英國公醫制,簡單地說是由政府負擔花費,讓全民都可享有醫療服務的制度。《衛報》製作的介紹影片中,描述公醫制堪稱「最靠近宗教信仰的英國信仰」,它從 1948年正式上路後,已然成為英國人最重要的一部分,時至今日,世界各國都有醫護人員投身到英國公醫制度中服務大眾。

從出生到手術都免費

對外國人來說,公醫制最有名的就是「免費」這件事情,從看診、動手術、住院、社區保健、家醫師再到生孩子通通都是免費的,然而看似免費的背後,其實是相當大的國家財政支出,而這些支出又來自納稅人的稅金。過去,公醫制度的預算、醫護薪資、患者看診權益等種種爭議就常躍上英國媒體版面。

台灣先保障工作人 vs 英國全民一視同仁

目前,世界主要開發國的社會保險精神可分成兩種:俾斯麥(Bismarck)模式與貝佛里奇(Beveridge)模式,前者是台灣健保體制的靈感所在,後者則主導了英國公醫制度。《老人福利國際借鑑》一書中談到,俾斯麥提出的社會保險模式是以「勞工」為主要投保對象,具有強制性;貝佛里奇模式則強調「普及式」的福利。

亦有研究指出,台灣的健保因為是遵循俾斯麥模式,所以是將勞工人口為保障對象並發展職域社會保險,進一步再擴展到全民性保障,這樣的設計能兼具歐洲國家常用的貝佛里奇模式的精神,但台灣薪資給付水準較歐美福利國家為低。

美國:看病是有錢人的權利

看到這,或許會覺得台灣與英國的醫療體制差異很大,但其實與英國醫療差異大的應是美國,例如貝佛里奇精神的英國公醫制度屬於社會主義,主要透過稅收來負擔人民的健康照護需求,但美國的保險制度走商業市場取向,看病費用大多由民眾自行負擔,是標準的資本主義。

文章插圖

10個英國NHS真相

除了信仰精神和其他國家不同外,英國公醫制還有哪些特別的地方?《衛報》簡述了英國公醫制的 10大真相。

一、醫療服務世界第一:「註冊」等待成常態

根據 2014年美國新出爐的調查,英國公醫制度在11國醫療服務上被評為世界第一。但談到康復以及整體死亡率時,英國在 11國中僅排上第 10。

過去有不少批評指出,英國患者往往得面對漫長的等待,《每日電報》曾在 2008年時報導一間NHS信託基金每年要支出 1.2萬英鎊給醫療人員去私營診所看病,原因是醫院等待名單實在太長了。

會有這種「漫長等待」現象,是因為英國看病採「註冊制」,也就是你必須先登記到指定的家醫診所下預約看病,碰到想轉診大醫院時,也要先經過所屬家醫師(GP)的看診後才能進一步轉診,就算是癌症患者也可能沒辦法及時得到幫助,因為英國官方的明令是「經家醫師轉診的癌症患者不得等待超過 62天」,而 2015年《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一則報導曾指出,英國一名肺癌病患等了五個月才能看病。

過去,英國限定住民要在所屬行政區的家醫師看診,但根據 2015年NHS的新政策,現在看病可以跨區了。

二、英國醫護人數僅次美國防和麥當勞

現階段,英國公醫制下雇用的勞工數約 160萬人,這包含了委外機構雇用的人數,光是在英格蘭地區就有 123萬名為英國公醫制工作的醫護人員。這樣龐大的勞動力,讓英國公醫制度成為世界上第五大雇主,《衛報》調查顯示,目前英國公醫制的勞動人口依然排在世界第五,第一名是美國國防部,之後依序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沃爾瑪超商,麥當勞。

三、英國醫師也難當,年看上萬次病患

英國人一年拜訪家醫師的次數是 6次,光在 2015年一年中,英格蘭地區民眾拜訪家醫師的總件數是 3.81億件,其中有 59%是女性患者。值得一提的是,全英國的家醫師約是 43,605位,而且有 36,000位家醫師是在英格蘭執業,計算之下英格蘭地區的家醫師一年看診數高達上萬次。

文章插圖

四、人人有醫看:公醫制花錢如流水

英國公醫制在 2015-2016年的預算是1,367億英鎊(折台幣約 6兆6,696億元),其中有數十億英鎊預算是用在病患私人保險補助、民營醫院補助、民營牙醫補助以及醫療藥品與裝置購買補助上等等。計算之下,英國公醫制每秒付出去的預算是 4,335英鎊(折台幣約 21.1萬元)。

五、公營/民營醫生薪水大不同

進一步看到醫師的費用,英國專科醫師每小時薪資約 48.61英鎊(約台幣 2,372元),如果因為是因為缺額得另外找人力仲介(agency)聘雇進來的醫生,其薪資往往可以再翻一倍。

六、背痛治療也很貴

平均來說,一位身上有多重嚴重創傷(例如全身各處都有外傷)的患者,英國公醫制花在他/她身上的費用可以超過 2.4萬英鎊(折台幣約 117萬元),這是目前英國公醫制下必須補助最多款項的案例。其他像是肺結核、併發症截肢、心血管導管與心臟瓣膜重建手術等等,也是最讓公醫制花費高的病例,若是下背痛這種病例,英國公醫制也會補助約 870英鎊給醫院。

文章插圖

七、民眾急救電話亂打一籮筐

根據統計,2014-2015年間,總計英國民眾打了 900萬通呼叫救護車的電話,平均等於每天有 24,661通求救電話,然而並非每一通電話都是「緊急」電話,《衛報》訪問了 999求救中心的主管,他表示他們常接到不少寵物生病和牙痛的求救電話,所以要做這份工作的重要特質就是「有耐心」。

八、28%醫護遭騷擾霸凌

醫護人員遭到毆打、性騷擾的案例時有所聞,例如在 2014年的調查就發現,英格蘭地區有 28%的醫護人員遭到病患、病患家屬、一般民眾騷擾和霸凌,有 14%的醫護表示遭到肢體暴力。

九、政府與民間脫鉤,砍掉重要預算

英國的精神疾病患者數正在飆升,但英國政府卻砍了相關預算。2014年時,英格蘭地區就開出了 5,710萬份的抗憂鬱處方簽,大約每五位年輕人中就有一位因為焦慮和憂鬱所苦,然而,過去五年來,英國政府砍掉了有關精神健康照護的預算,遭砍金額總計約 8,000萬英鎊。

十、宛如小聯合國的英國醫院

目前,英國的醫生每三位就有一位是外國人,當中有 21,000人來自歐洲其他國家,另有 21,000人來自印度,其他像是巴基斯坦、奈及利亞與埃及都常見於英國醫生行列。

文章插圖

1月12日的醫生示威人數占了NHS旗下醫生數一半以上,影響層面相當大。初階醫生會不滿的原因是英國政府為了降低周末死亡率,希望能達到醫院七天工作日的目標,於是提案要把週六設為正常工作日,一年有 26個周末必須上班等等。

上線時間:2016/1/19
增修時間:2016/1/20 原「私人醫院診所(agency)」修改為人力仲介(agency)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