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何拒絕參與「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南亞觀察文/ 陳牧民 

中國政府在 2017年5月14日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而印度是全球拒絕出席的主要聲音之一。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解釋為什麼印度政府把來自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拒之門外,也將進一步討論對於中國逐漸增長的影響力,印度可以有什麼制衡舉動。

文章插圖

三年來最大規模國際盛會

5 月 14 日,29 國政府領導人以及來自 130 個國家的代表齊聚北京,參加由中國舉辦之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自從三年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正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這大概是中國以此為主題所舉辦過最大規模的國際盛會。

新增更多資金  與國際組織合作

習近平在開幕演講中對所有來賓宣佈,將向絲路基金新增 1000億人民幣(約 4375 億台幣)資金、未來 3 年將向參與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 600 億人民幣(約 2625 億台幣)援助,以及 20 億人民幣的緊急糧食援助。

他也說中國未來會跟其它國際金融和開發組織,共同合作執行「一帶一路」相關項目,不過這些機構主要是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相較於全球經濟景氣不振,西方各國都減少對外援助與投資,中國此舉確是大手筆的作為。

文章插圖

印度拒絕參與「一帶一路」的官方說法

不過在所有主要國家中,印度卻罕見的拒絕派遣代表出席高峰論壇。其外交部發言人 Gopal Baglay 指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接受忽視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計畫」。

他所指的正是整個「一帶一路」倡議中最核心、且投資金額最大的計畫「中巴經濟走廊」。該計畫將在中國新疆的喀什與巴基斯坦最西南邊瓜達爾港之間,建設一系列的交通運輸與能源開發相關計畫,總計畫金額達 460 億美元。

文章插圖

中巴計畫涉及爭議領土

對於基礎建設貧弱也缺乏發展資本的巴基斯坦而言,這個計畫是未來國家能否翻身的關鍵,更是打造貫通全國南北經濟與運輸管道的唯一機會,而按照印度政府的說法,中巴經濟走廊計畫將經過印度擁有的喀什米爾地區,該地目前為巴基斯坦實際控制,但是印度宣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

過去只要中國與巴基斯坦在這塊爭議地區計畫進行某些項目,印度政府都會強烈抗議。

會議前要求中國修正計畫

本次高峰會議前,中國政府其實一直希望印度政府能派員出席,但是後者要求中國修改中巴經濟走廊計畫,至少不要讓計畫涉及到印度所主張的領土,只是中國最後並未回應。

文章插圖

印度拒絕參與「一帶一路」的真實原因?

印度政府表面上以喀什米爾主權為藉口,拒絕參與一帶一路高峰會,看似合情合理,但這真是不願參加的原因?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說了這麼一段話:「跨國連結倡議必須基於普世共同認可的國際規範、良善治理、法治、公開、透明等原則,這類計畫應該避免讓整個社群未來面臨嚴重的財政負擔。」

中國成斯里蘭卡最大債權國

這是講給印度國內聽的,也說給是給南亞其他國家聽的。印度南方的島國斯里蘭卡在過去十年來總共向中國借貸了 80 億美元,讓中國取代日本,成為斯里蘭卡最大債權國。

沒辦法還錢  被割地還債

目前斯國基礎建設有 70% 的經費仰賴中國貸款或援助,斯國因為無法如期償還貸款,被迫將中國承包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Harbor)連同附近 15000 公頃土地租借給中國,為期 99 年,此種割地還債的作法讓斯里蘭卡總理維克勒馬辛哈(Ranil Wickramasinghe)在國內飽受批評。

文章插圖

中國力促合作  最後選擇日本

2014 年 9 月習近平訪問印度時,就曾經大力遊說印度政府,希望讓中國參與未來印度國內的重大基礎建設,當時中國許多媒體極力鼓吹其國內高鐵建設經驗,認為無論從成本還是技術來看,中國都有機會在印度取得發展機會,但是一年後印度最後仍然決定讓日本取得第一條高鐵計畫的承建權。

選擇是基於政治角力的考量

印度的決定完全是政治考慮:印中兩國至今仍有長達三千公里的邊界未曾正式劃定,1962 年戰爭慘敗的陰影至今揮之不去。對印度朝野各界而言,中國即使不算是頭號敵人,但至少也是一個在軍事與經濟上的強大競爭對手,印度即使需要外國技術來協助進行國內各項重大建設,但中國不太可能成為優先選項。

文章插圖

上百億的貿易逆差

由於國內產業結構的緣故,印度近年來與中國貿易一直飽受逆差之苦:2016 年兩國貿易量為 708 億美元,但中國對印度出口就高達 582.5 億美元,印度對中國出口只有 117.6 億美元,貿易逆差高達 465 億美元。

印度總理提倡「印度製造」

過去在印度市場稱霸的韓國 Samsung手機,去年一年內完全被中國品牌打敗,其市佔率從 30% 降到21%,而中國的四大品牌(小米、OPPO、聯想、金立)在印度的市佔率從 19% 迅速擴充到接近 50%。印度總理莫迪提倡「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正是為了提升國內製造業實力,讓內需市場不再仰賴進口商品的戰略選擇。

文章插圖

轉移過剩產能是真正目的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其真正的目的在於轉移國內過剩產能與資金,一方面將龐大的基礎建設能力與投資轉移至海外,另一方面能名正言順地開發這些地區的能源與各類天然資源,本身就是一個精算的對外戰略,印度政府不可能不知道北京的算盤。

印度的其他方法?

但是除了提出聲明拒絕參加之外,難道沒有別的作法?同樣作為全球矚目的崛起強權,印度政府更應該提出相對應的策略,過去莫迪曾提出一些發展區域經濟的口號,例如季風計畫(Project Mausam),但是至今沒有任何進展。

當印度政府決定抵制中國精心鋪陳的全球計畫時,各界更希望看到的,不只是道德勸說,而是實際的相應作為。

南亞觀察 logo

南亞觀察

《南亞觀察》是紮根台灣、放眼南界的南亞研究資訊平台,以時事評論、學術論文、散文等不同形式的報導和多元化的題材,探索內涵豐富的南亞百態,建立具備台灣觀點與南亞觀點的南亞知識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