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是個人化醫療 北歐研究把糖尿病再細分成五類

講到糖尿病,一般民眾常見的觀念裡,糖尿病分成第一、第二兩型,不過最近一份研究對糖尿病的分類方式提出不一樣的想法。

文章插圖

每11人就有1人患病

BBC指出,全球每 11人中,就有一人受到糖尿病影響,糖尿病不僅會提升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有可能導致中風、失明、腎衰竭或是截肢。

糖尿病有兩種  分先天後天

目前大眾對糖尿病的認知有第一型、第二型兩種(編註)。第一型糖尿病起因於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製造胰島素的細胞,導致人體中的細胞因為缺乏胰島素,而無法利用血液裡的葡萄糖,這類糖尿病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就會出現。

第二型糖尿病的情況則不太一樣。儘管患者可以正常製作胰島素,但是體內的細胞卻對胰島素沒有反應,一般相信遺傳因子、肥胖、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原因。

也許我們太簡化了?

不過一份最新的研究認為,這樣的分類也許簡化糖尿病的情況。

編註:其實糖尿病分成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其他類型的糖尿病。這份研究是針對第二型糖尿病再進行分類。

文章插圖

針對上萬份病例作研究

這份研究是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糖尿病中心和芬蘭藥學院的研究團隊,他們針對瑞典、芬蘭共 1萬4,775份糖尿病案例進行研究,並根據病患情況,將糖尿病分成 5種類型,該團隊也將研究結果發表在期刊《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上。

分類方式有6個

這 5種糖尿病分別是根據患者血糖控制方式、確診年齡、BMI、是否存有會攻擊製造胰島素細胞的抗體、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這 6個面向來衡量,並將糖尿病分成了五類:

第一類:嚴重自體免疫性糖尿病(severe autoimmune diabetes)。該病症與前面提到的第一型糖尿病差不多,儘管患者身體健康,卻因為免疫系統的問題,導致他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會出現糖尿病。

第二類:嚴重胰島素缺陷糖尿病(severe insulin-deficient diabetes)。乍看之下,這些患者與第一類的患者相似——有健康的體重、很年輕的時候就發病,他們的免疫系統卻沒有問題。

第三類:嚴重抵抗胰島素糖尿病(severe insulin-resistant diabetes)。患者通常嚴重過重,儘管他們的身體還是會製造胰島素,但是細胞不再對胰島素有反應。

第四類:中度肥胖相關糖尿病(mild obesity-related diabetes)。患者雖然過重,但是新陳代謝的狀況和健康體態的人比較接近。

第五類:中度年齡相關糖尿病(mild age-related diabetes)。這類患者出現糖尿病的年齡顯著高於其他類別的患者,通常他們的症狀也比較輕微。

文章插圖

都叫第二糖尿病  意義大不同

在這 5種糖尿病中,第二類糖尿病有較高的失明風險,第三類糖尿病患則有較高的機會出現腎臟相關疾病,然而,這些差異過去都「被第二型糖尿病的通稱給掩蓋了」。

治療方法不該是這個

此外,研究團隊認為,第二類糖尿病有可能是起因於製造胰島素的細胞出現缺陷,所以在治療上應該偏向治療第一型糖尿病的方式;然而,由於第二類糖尿病患者並沒有出現自體免疫系統失常的情況,所以人們過去會以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方式治療第二類糖尿病。

朝個人化醫療邁開腳步

研究者相信,這項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同樣是糖尿病,有些患者對相同的治療方式有非常不一樣的反應,他們也相信,透過進一步細分糖尿病種類,醫生將更能對症下藥。其中一名研究者格爾普教授(Leif Groop)便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發現),我們正在朝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也稱個人化醫療)邁出腳步。」

文章插圖

可以不再使用通則  知道怎麼開藥

沒有參與研究、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內分泌學家韋恩博士(Dr. Kathleen Wyne)也相信,將糖尿病的類別細分對診斷會有幫助,她說:「大抵上來說,現在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是採取一體適用的方法:一開始會服用格華止(metformin,也稱每福敏),如果它行不通,醫生才會追加其他藥物。」(編註)

「透過辨識糖尿病的類別,醫生就更知道該開出怎麼樣的藥單。」

「不準確的分類方式」

沒有參與研究、在倫敦帝國學院擔任顧問的紗勒姆醫生(Dr Victoria Salem)也對這份研究在醫學上的影響抱持肯定態度,她表示,過去有許多專家都認為把糖尿病的分類方式「不怎麼準確」。

編註:在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上,通常會先建議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與飲食調整,如果是需要服藥的患者,一般會以二甲雙胍類(biguanide)的格華止為首選,或是直接注射胰島素治療。

文章插圖

短期內可能改變治療方式嗎?

不過在另一方面,針對這份研究會不會在短期內改變治療糖尿病的方式,各界則抱持保守態度。他們指出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均有可能導致前面提到的分類方式改變。

類型還有可能再增加

紗勒姆醫生便指出,這份研究只有分析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的患者,但在東南亞地區,導致糖尿病發生的成因有可能出現差異。她說:「我們對糖尿病的瞭解仍然非常少......他們的研究指出有 5個類別,但這樣的數量還有可能再增加。」

「根據基因和當地環境因子,全世界可能可以針對糖尿病再細分出 500種次類別。」

未來研究再繼續

在接下來的研究中,該研究團隊也將進一步分析基因、血壓等因素能不能再進一步細分糖尿病的類別,以及患者有沒有可能轉換成不同類型的糖尿病。

上線時間:2018/03/05
增修時間:2018/03/06  修正標題、增修糖尿病的種類、治療方式,2018/03/07  修正內文


延伸閱讀:《只胖肚子其實比全身胖還危險?
一張圖讓你看清久坐不動的危機
百年來受忽略 肚子裡找到新器官

參考資料:
01 Five categories for adult diabetes, not just type 1 and type 2, study shows
02 Diabetes is actually five separate diseases, research suggests
03 The 5 'New' Types of Diabetes, Explained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