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如何打造一檔好節目?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英語島文/ 張太咪 

從小我特別喜歡看電視,當年一來英國唸書就買了一台小電視,至今累積了多年觀看英國電視節目的經驗。英國電視節目非常多元,從藝術、音樂、戲劇、自然、科學、天文,到綜藝、歷史、旅遊、美食都有,幾乎能夠滿足每個人的喜好。

2017年,全英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是「藍色星球2」(Blue PlanetII),是一個實記海洋生態的自然紀錄片,由著名的自然紀錄片製作人David Attenborough監製,許多攝影師跟海洋學家攜手合作,入海拍攝世界各地海域的奇特海洋生物。節目花費許多人力、設備、考查,進行長時間拍攝實景,補捉到許多生物家都沒看過的海洋生物行為,甚至有從未見過的魚種,當時足足吸引了1400萬人觀賞。

前年的節目收視冠軍則是「英國烘培大賽」(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當時有1600萬英國人收看決賽,真人實競搭配不同主題的烘焙挑戰,該檔節目帶動全英國陷入一股烘培熱潮。從烘培比賽類型的綜藝節目到藍色星球的自然生態節目,類型差異很大,但是一樣廣受喜愛。

文章插圖

沒有財團介入的BBC

英國電視節目與廣播的風向跟品味,我認為幾乎是由BBC帶起來的。BBC是英國國家廣播機構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1920年創立,是史上成立最久的公有媒體。BBC沒有財團介入的包袱、沒有廣告業務,代表全民立場,製作出的優良節目,間接為其他電視設立了標準。由於BBC 的節目與節目之間沒有廣告,因此在英國只要想收看或收聽BBC的電視與廣播,就得繳交一年約台幣六千元的「電視執照費」,後來發展出來的私營電視台也比照這種模式向收看電視節目的民眾收費。BBC在2016年度透過電視執照費的收入是將近一億元新台幣,這也就是為什麼BBC可以製作出龐大預算的節目。

砸下重本製作電視節目的用意,是忠於BBC成立的目的:「告知、教育與娛樂 (to inform, to educate, to entertain)」這三大任務。成立初期BBC推出第一個教育節目,直至今日「教育」仍是其最重要的任務。綜觀我的求學歷程,我的英國歷史幾乎都是在BBC中學到的,Lucy Worsley 是有名的歷史節目講者,她擅長利用道具跟裝扮,搭配實際地點跟物件,生動活潑地講解有趣又經過考察的歷史故事。她介紹過英國古代王室的床跟時尚、亨利八世跟他的六個太太、英國古人羅曼史、英國古代謀殺案...有正經的歷史,也有庶民文化的故事,兼具趣味與知識。

文章插圖

英國人熱衷於電視新科技

現在,英國的電視系統已經全面數位化,意指當你正在看即時節目(Live)時,可以暫停或是迴轉剛剛看到但想馬上再看一次的內容,預錄跟側錄節目更是基本功能。此外,英國的電視都還有提供「catch up TV」的服務,所有電視節目都可以在網路平台上限時內觀賞,最受歡迎的是BBC國家廣播公司的BBC iPlayer平台。這代表的是你不必守在電視機前固定時間觀賞節目,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使用電視、手機、電腦、平板連上網路收看節目。新科技和新方式成為英國人看電視的一種新趨勢,傳統的節目時間已不是看電視的必做功課。

儘管BBC經營將近百年,隨著時代改變了觀賞節目的方式與工具,但不變的仍是其堅守獨立編輯、公共媒體的角色,或是說當其他電視台為了收視而製作出譁眾取寵的節目時,BBC繼續推出叫好但不叫座的教育意義節目,服務有此需要的觀眾族群。


延伸閱讀:《MIT研究:假新聞比真相傳播快
什麼樣的論述會左右我們的思考?
BBC紀錄片:當年隕石落下的地點太糟糕,才會造成恐龍大滅絕

英語島 logo

英語島

「我們在英文裡吃過的苦,原來知識才是真正的療癒。」英語島提供一種雙語的世界觀,包含社會創新、商業、科技、文化、旅行。這本雜誌很有趣,我們也不特別教英文,但你讀了英文自然就變好。我們有「世界旅行家」、有「知識的顏色」、有「英語實驗室」、有「Debug」…,知識的滲透是不可思議、恍然大悟,會讓英文走入靈魂。英語入魂,像傳說中的拉麵口味,吸一口,一口入魂。讀英語島雜誌,終於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